APP下载

职业生涯规划视阈下的警察职业化建设

2019-06-26张灏牛媛媛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7期
关键词:警察职业生涯规划

张灏 牛媛媛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警察 职业化建设

基金项目:江苏警官学院“警察生态学研究”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江苏警官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费资助(JSPI17GK ZR407),江苏警官学院“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生态学研究”科研团队建设项目(2015SJYTS04)、江苏警官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上(专题)项目(2017SJYSQ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灏,江苏警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生态学等研究;牛媛媛,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201

“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都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但是,将警察这一特殊职业与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特别是将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置于公安队伍管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的著作极为鲜见。江苏警官学院王光森教授以“江苏警官学院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生态学研究”科研团队建设项目(2015SJYTS04)为依托,在此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提出了大量独到的见解,其撰写的《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一书,由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年正式出版,該书在明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纵览全书,细细品之,如下四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开宗明义

作者开篇就鲜明地亮出了他的核心主张,指出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国外管理新理念引入到公安队伍管理工作、实现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安队伍管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从而调动民警的工作进取性和自主性,为建设“过硬”公安队伍服务。松井茂先生在其《警察学纲要》一书中对“理想之警察”有所论述,认为“公明、和蔼、勇敢之警察,乃理想之警察。此三者,为警察之三大纲领”。 正是由于对“理想警察”的美好憧憬,使得警察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也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理想与现实所产生的心理落差,职业的特殊性、工作任务的极重要性造就了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的警察队伍,而现实需求的难以满足与个人价值的难以体现是现在警察职业化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那么,在作者看来,研究警察职业生涯与管理这个重大课题的意义主要就是在这里。

二、理论创新

作者通过对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体系建构所基于的认识基础作出了清晰归纳:

将“警察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两个概念相互融合,主要表现在个体和组织的结合、理性的自我认知、综合研判和权衡能力、职业倾向与目标的契合、职业规划的有效安排等方面。通过对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中存在有基层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性理论的指导,也就是说,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这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违背。

作者基于上述考量,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进而为“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理论支撑。

这里所要研究的警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个体对自身的生涯规划,其二是组织对全体成员的生涯规划。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统一,作者从三个维度的理论分析入手更具有针对性,因而特别重要:

一是从警察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含义上看。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只是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简单移植和嫁接,它更多强调的是警察个体和组织的有效结合;警察建构理性的自我认知;强调警察综合分析和权衡能力;强调警察职业倾向与职业奋斗目标的基本契合;强调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安排等五个方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考量。

二是从警察个体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警察个体在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趋利避害,还可以不断增强应对困境和消除负面影响的能力。

三是从警察组织角度来看。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可以组织协调内部成员,还可以合理高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对促进组织的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探索

作者为了有效破解我国警察职业化建设中的一些重要现实问题,在全国各级公安机关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警察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当下我国警察职业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作者将西方职业生涯理论与警察职业化建设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围绕“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基本理论的系统梳理,按照警察职业生涯可分为四个阶段(公安大学生——新入职民警——青年民警——前退休期民警)进行深度阐释,“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践价值挖掘三个层面开展深度研究。这样,作者不仅论证了“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在于系统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公安队伍管理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阐明了“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践基础。论证于公安实战最前沿,落地生根于部分公安机关相关机构。二是理论基础。随着研究团队的深入研究和理论积累,为“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最终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给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决策和相关部门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理论体系,提供必要的、可行的实施方案(蓝本),进而加快推进“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各项工作的落实落地。这种系统的论证除了拥有很强的理论深度和广度,还有丰富的现实内涵。可以说,这在目前国内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从字里行间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切感情、对运用警察职业生涯规划来回答警察职业化建设突出问题的强劲冲动、对当今我国公安队伍管理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困境的强烈关注。这也是本书最大亮点之一。

四、借鉴“西方职业生涯理论”

作者从“西方职业生涯理论”的引入公安队伍建设管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现实意义,视野开阔,角度独特。作为多年研究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的学者,作者首先从“西方职业生涯理论”对我国警察队伍建设的实践意义入手,指出“西方职业生涯理论”在我国并未被广泛采用和进一步吸收,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强劲有力的实施,警察职业倦怠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警察个体与警察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难以形成有机的统一。另一方面,关于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严重匮乏,虽然研究团队和研究成果陆续呈现,但依然难以形成系统的,深度的学术成果。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围绕“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相关问题开展系统研究,为实现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落地生根和开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提供智力支持,就显得尤为迫切。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问题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中叶,作者通过梳理“西方职业生涯理论”的理论成果:这其中包括了美国金斯伯格和舒伯提出的职业生涯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舒伯通过四年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一个全新观念——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提出了职业锚理论。职业锚意味着个人与职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佛罗伊德贝格尔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此外,还有洛克的“工作满意感理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帕森的“人——职匹配理论”等等有代表性的理論。

借鉴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如职业锚与警察职业科学定位的路径选择、警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干预机制构建、基于标准的警察职业成就评价问题,并且作者也看到了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如警察职业倦怠问题、警察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以及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等等。这些论述表明作者宽广的研究视野,进一步从实践层面对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提供了有力回应。

读完《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这本书,掩卷而思,想起作者在前言中对其研究的总体思路所做的阐释,遵循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思路,根据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和公安队伍管理目标的特殊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围绕警察职业生涯四个阶段的情形、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实践回应等三个层面开展深度研究,以期推动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品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效度有新的提升。一开始看到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同时也不免存疑,因为要完全达到这些目标,的确算是“苛求”了。然而,在认真研读整本书之后,我的疑虑打消了。我不能不为研究者这种执着精神而感动,也不能不为作者在对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论述中所体现出的深厚学术功底和理论修养折服。《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王光森教授从事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多年的心血之作,也是近年来少有的围绕“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的一本力作,其对国内警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启迪意义无疑将是深远的。

注释:

[日] 松井茂著.警察学纲要[M].吴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猜你喜欢

警察职业生涯规划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基于心理行为训练的警察培训体系思考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