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的国贸“双创”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2019-06-25刘莹罗双临
刘莹 罗双临
[摘要]国贸“双创”人才培养需要多维主体协同合作,通过构建“五位一体”的国贸“双创”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厘清政府、企业、行业、高校和大学生各主体在国贸“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系,探讨该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实施的内部和外部保障机制,实现了国贸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向协同创新的网络治理模式转变,是国贸人才培养改革中的一次创新尝试。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创”人才;多元协同培养
创新、开放是当今时代主流,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新型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一目标的实施与推进亟需有具备创新创业(简称“双创”)能力的开放型人才队伍。其中,高校作为向地方输送人才的基地,在开放型人才的培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国内80%以上的高校都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以下简称“国贸”)专业培养开放型人才。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高校所输送的外向型人才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人才的供给与需求脱节现象严重,与我国开放创新战略下对开放型商务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关键在于在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没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高校与其他各主体的协同培养模式。国际贸易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协同运作的过程,其发展变化的动态性与复杂性要求国贸人才培养必须突破传统的线性模式,向系统创新管理模式转变,并构建网络化的治理形态。
1国贸“双创”“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6年开始,高校“双创”教育试点工作进入全面部署阶段,国贸专业也开始“质量工程”等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开始“双创”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但是总体而言,国贸专业“双创”教育开展得不够普遍深入,国贸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知度不高,高校国贸专业在开展“双创”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国贸“双创”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在大部分院校,“双创”教育模式尚在探索,“双创”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各方协同,进行体制的创新与突破,这在高校的实际教学管理中面临着众多体制上的障碍,短时间内无法逾越。第二,国贸“双创”教育组织环节不通畅。这表现在与社会的合作上没有形成紧密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双创”教育实践训练综合平台的搭建不完善、校内各部门的组织协调不畅通等。第三,国贸“双创”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如创业课程教育资源分散、课程体系设计和建设不完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脱钩现象等。第四,国贸“双创”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缺乏。一方面在高校传统的教师考核评级模式下,高校教师本身缺乏开展“双创”教育的意识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高校教师开展“双创”教育的能力缺乏,缺乏足够的合格“双创”师资是当前国贸“双创”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困难。
2“五位一体”的国贸“双创”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协同理论来源于经济管理领域,主要内容包含协同效应、伺服原理、自组织原理,强调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连接,尤其是动态的资源共享,借助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该理论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即指“大学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价值准则,谋求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思想观”。根据协同理论,可以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阐释国贸“双创”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构建的理论逻辑。首先,在微观视角上,国贸“双创”人才培养属于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其产生与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等序参量的协作。在这一过程中,各序参量会根据实际情况产生“自组织”现象,从而不断促进该子系统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在宏观视角上,国贸“双创”人才培养也属于社会问题,需要多部门或行业共同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自组织”协作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大学生开展“双创”活动。
3“五位一体”的国贸“双创”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
国贸“双创”人才的多元协同培养模式是一个融合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五位一体”的多中心自组织协同体系,重点协调处于中心位置的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三个核心主体之间的关系。政府、企业、学校作为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其内在属性决定了各自在国贸人才培养系统的中不同作用。政府在其中扮演着规划者、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通过制度与法律规范来影响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其他组织的行为: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和高校的呼吁,可以为国贸“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资金、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作为其投资与开发人力资本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进行人才储备,如目前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就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高校的主要作用是教书育人,根据市场需求方向培养人才,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五位一体”的多元培养模式中,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行业协会则在该体系中起到穿针引线的桥梁和润滑剂作用,促成多方主体更好的协同发展。围绕国贸专业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各主体在该培养模式中各司其责,又互相协同,因“双创”能力更加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该模式应该突出大学生主体主观能动性激发的重要性,通过探索各种可能的制度和体制、組织协调形式的创新,形成各主体协同配合、自组织演化的多元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4“五位一体”“的国贸“双创”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五位一体”的多中心自组织人才协同模式在落地实施时需要建立起高校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培养相融合的保障机制。
4.1内部协同培养保障机制
通过建立内部协同培养保障机制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教学服务,奠定国贸人才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首先,国贸“双创”人才专业核心能力涵盖综合素质、商贸英语与国际商务能力和国贸实务操作能力,高校可以建立跨学科、专业交叉协同培养机制,促进国贸“双创”人才培养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具体的做法包设置跨学科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和推进双学位和主辅修专业制度。其次,国贸“双创”人才是实践型人才,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课内与课外协同培养机制,充分搭建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衔接的平台和桥梁,构建起于常规实践教学优势互补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第三,探索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活动,训练培养“双创”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电商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并将可培育的创新项目孵化形成创业项目。
4.2外部协同培养保障机制
外部协同培养保障机制的重点在于探索有效的协调机制去打破各主体的界限,以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充分合作和资源的有效聚合,主要涉及国贸“双创”人才培养过程、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利益分配等环节的协同合作。
首先,在人才培养过程环节,需要在政府政策的引导监督下通过校企创新协作,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实施和培养质量评价上进行制度设计的创新,突破传统模式的制约,将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更好地衔接起来。其次,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政府、学校、行业、企业教育资源共同开发、利用、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支持和统筹协调功能,有效结合高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合理利用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促进政校企沟通合作,创新性地探索企业参与国贸“双创”人才协同培养的制度机制,搭建起政校企行合作的国贸“双创”人才培养平台。第三,构建校企行协同的国贸“双创”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一方面,引进聘请具有行业和企业背景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加强高校自身“双创”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支持具有“双创”意识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双创”活动。第四,建立“五位一体”的多方利益互惠共享机制。利益互惠共享是“五位一体”国贸“双创”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持续的根本保障,缺少这一保障,校企合作不可能长久持续,作为能动主体的大学生也会丧失积极性。这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企业需求以及学生的诉求,在争取政府和行业的合作与支持下,探求协同合作、互惠共享的制度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