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往心灵的旅行

2019-06-25朱红玲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花习作课文

朱红玲

小花,姓花,四年级女生,同龄人中偏高点,很瘦,皮肤微黑,一双眼睛里看不出情绪,说话声音极小。接触久了,发现不仅是眼里无情绪,整个面部也是平静无波,似乎不是一个孩子。上课尤爱低着头,看不出状态。偶有一两次,我强行让她回答问题,她也是静立着不发一语,耐心绝胜过我。不过,一个单元学下来,自我检测,成绩尚好!

一次短信,发现了亮点

跟小花之间的第一个故事源于一次短信。那天晚上九点半,她妈妈发来信息:“孩子拖拉到现在,习作还没写完呢!老师,怎么办呢?”

“拖拉?干什么了呢?”作业少得可怜,再拖拉也不至于拖到睡觉时分;何况这个习作,带回家之前已是个半成品了。

“老师,你不知道,捧上书,她就忘了作业了。我真想把她的书给撕掉!”这真是个让人开心的大亮点,遗憾的是妈妈居然没发现。

好吧,先解决作业问题。阅读和作业不应该成为对立的事情:“你说怎么办呢?”

“能不能让她先睡觉?明天到校后,您批评她,找她补起来,行不?”

“我想如果是我,是不会把家庭作业的问题上交给老师的。她如果不肯写的话,你就告诉她,明天到教室里的作业柜前补好再上位。我总不能因为她改变了我定下的规则。”班里总有一两个固执地不肯做作业的学生。几次三番之后,我与他们订下“君子协定”——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就站到作业柜前补写。

几条信息显示出,这是一个把母爱表达在急躁和焦虑中的妈妈。我提醒她,一定要控制好情绪,尽可能平和地说话,把我的意思要表达到位;如果孩子能够做起来,不管优劣,务必表扬。小花妈妈答应了。

第二天,如我所愿,小花的习作按时完成了,质量不怎么高。讲评到习作时,我挑出小花习作中精彩的地方,夸张地读评给同学们听,接着又把小花前一天晚上的故事稍稍改头换面了一下,尤为突出“看书忘我”这一点,讲给所有同学听。难得地,小花素无表情的脸上露出了浅而羞的微笑。

一次补充,扩展了兴趣

这一天,课文《“番茄太阳”》学完了,我让学生找出课文里的一条情感线。交流之后,我随口补充了作者卫宣利的资料,讲到了作者的苦难,讲到了其作品的温暖,提及她的文章常发表在《读者》上,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下午到校,班里一个男生,拿着一本泛黄的杂志冲到我身边,莫名兴奋:“老师,《读者》上还真有卫宣利的文章呢!”我接过书,“那些你不知道的幸福”几个字赫然入目,文章最上端,竖排着“卫宣利”三个字。翻回到封面,2006年第19期的《读者》!天哪,这本书超过了班里每一个孩子的年龄!我问书是哪来的,那个男生一指小花。我把小花唤到身边,询问后才知道,吃过午饭,小花就埋在自家的杂志堆里,打开陈旧的《读者》,一本一本翻看,还真找到了。我问小花:“这篇文章你读了吗?”小花点点头。“能借给我读读吗?”小花又点了点头,但脸上写满了兴奋!这,当然又是我当众力赞小花的一个经典素材。通往孩子心灵的机会之窗只会开启片刻,我岂能错过!

后来,跟小花妈妈聊天,得知她当年尤爱《读者》,买了很多,看过也没舍得扔,放家里也没起啥作用。那天,小花一个劲儿地翻找,把书带到学校又带了回来,那表情甜蜜得无法掩饰。打那以后,小花看完课外书之后,也开始翻阅家里的杂志了。

暑假前,小花送给我一本书——《泰戈尔诗选》,郑振铎翻译的。郑振铎,课文《燕子》的作者,上课时,我提及他是个翻译家,以及他翻译过的作品。她真是个细心多情的孩子!

一次朗读,插柳喜成荫

我喜欢布置一些朗读作业,录音,发到群里,并要求家长让孩子欣赏,第二天集体评议。朗读内容,有时是即将学习的课文,有时是需要背诵的段落,更多的则是课外书中自己喜欢的片段。

那一天的朗读者中,恰好有小花。寂静的夜里,我捧着手机,逐个聆听,小花的声音一下子就迷住了我,那声音柔和、甜美,如那淙淙的山泉蜿蜒而来,婉转引人,居然还配了乐。

第二天语文课前,我让所有同学安静下来,打开手机里的录音,让同学们听一听,猜一猜,评一评。同学们的溢美之词,融化了那张“冰”脸——小花的脸红红的,含着藏也藏不住的笑意,眼睛里泛着亮亮的光芒。

现在听书软件特别多,我向小花妈妈推荐了“喜马拉雅FM”,挑选了一些有声读物,让小花边听边学;建议她给女儿注册,让小花也来秀一秀声音。从此,小花不断地把自己深爱的文字,用声音演绎了出来。如今,小花的作品已经有五十多篇了。

四月份,区关工委组织“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演讲比赛,我极力推荐小花参赛。初历赛场,斩获第四,很不错的成绩!

小花,跟我的关系逐渐升级,下课没事时,也开始到我身边转一转了,那眼睛总爱含着满满的笑意盯着我,并不说些什么,被我戏称的“木乃伊表情”悄然消失了。前几天,她在微信里用语音欣喜地告诉我,她通过了一款软件的检测,是宇宙极播音员了;而我,毫不含糊地告诉她,我在等着她成为宇宙无敌级播音员。

一番引领,催生了快乐

学习语文,读懂内容之余,必须解开作者的语言密码,并尝试着运用。这是让阅读和写作巧妙对接的最佳一招。小花,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怎么会笔下生涩、言之无味呢?也许只是没有觅得表达的诀窍,没有感到用文字来分享的愉悦罢了。

《珍珠鸟》学完了,我让学生练习开头的写法;《草房子》读完了,挑出写景的句子,反复品味,体会“景语皆情语”的特色;《燕子》的外形描写、《三顾茅庐》 《黄河的主人》里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时代广场的蟋蟀》里的详写和略写……破解的语言密码越来越多。

大半个学期下来了,小花的表达逐渐有了味儿。清明三天假,我要求同学们跟家长一起去扫墓或是踏青,写在日记里和大家分享。小花和妈妈游玩了盐渎公园,写下了《我的“踏青连续剧”》,文字里充满了灵性:“脚下,河水中镶嵌着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大石头,有的又瘦又扁,好像是被旁边的苔藓给挤瘦的一样;有的可爱而淘气,好像表演起扎猛子,只留下一点儿露出水面,滑得令人站不住脚跟,害得我不得不踮起脚尖,跳起了芭蕾舞,才‘闯过了一关……”我把这篇习作打成了电子稿,贴到了班级墙上,读给全班同学听。

小花的创作激情勃发,屡有佳作诞生。记得有一次,因为学生不守规则,我肝火大动,声如雷霆,吓坏了一帮孩子。事后,小花写了一篇日记,并在结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那周三的下午,一个女孩双手托着下巴,仰望着天空。几只小麻雀叽叽喳喳在天空飞翔的身影,映入了女孩儿的瞳眼……”打那以后,我每每面对小花的眼睛,再也不愿随意谴责学生了,它像警示灯一样,提醒我去寻找学生身上的美好,设法帮他们去污留真。

我爱让学生写日记,每周一两篇,半数左右的日记都会留下我的点评。每逢有写得好的日记,我都当众朗读、讲评、奖励,有时候会送给他们一本书,有时会赠上一本日记本,有时推荐给校报、市报上发表,更多的是红花奖励。红花是同学们的宝贝,是他们学期评选各类奖项的重要依據。小花,得到的奖励自然是最多的。

小花的日记本用完了,一页也不剩了。我送了她一本,厚厚的,封面素净淡雅,留下了几个字:“从前,有个女孩叫小花……”

阅读,心灵的旅行。一个孩子通往阅读的旅行,不应该是一次独自的行动,要有人陪伴,家人、老师、图书管理员……他们帮助这个孩子走得更轻松、更愉悦,平安地到达目的地。我愿意和小花一路旅行,继续上演精美的故事……

(作者单位:盐城市腾飞路小学)

猜你喜欢

小花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每一朵小花都应该尽情绽放
小花
背课文的小偷
无名的小花
背课文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