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明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06-25李根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克隆技术兵马俑说明文

李根

叶圣陶先生早在30年代就明确指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所谓的“说明白”,其实就是指向文体的本质“说”。说明文教学要紧扣“说”字展开,依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抓住“说明要点”,了解“说明方法”,体现“说明价值”,不断指向学生语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生长和发展。

一、紧扣文体,立足文本,抓住“说明要点”

在说明文教学中,要想贯彻和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于让学生学会的要求,必须要紧扣文体特征,立足文本实际,把抓住“说明要点”作为打开说明文教和学的一把金钥匙。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为例,这是一篇介绍克隆技术的科普说明文。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充满趣味,给学生揭开了克隆技术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克隆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丽图景。经过课前的资料搜集以及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我发现这一课“了解克隆技术的含义及其神奇之处”,多被放在教学目标的显眼位置,也被作为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究其原因,这一目标所指向的不正是凸显说明文“说明要点”,指向学习说明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环节吗?二者殊途同归,正是聚焦于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的整体感知,指引学生跨入说明文学习之门的关键。再以《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为例,这也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说明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将“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分解,不难发现它既有对“孪生兄弟”含义的认识,也有对地球和火星异同点的比较,更有对二者“剪不断、理还乱”的内在关联性的探究。本目标从抓住“说明要点”出发,一步步引领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又不断指向深层次的阅读实践和探索,正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在说明文教学中,抓住“说明要点”进行目标制定和问题设计,这不但遵循说明文教学的思路,而且也切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在规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说明要点”进行深入地剖析和解读,以此为抓手,破其一点,带活说明文教学的全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说明文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

二、注重实践,指向能力,了解“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重要特点在于“说”,其发挥作用的关键也在于“说”。但是,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要讲究“说”的方法,也就是说明方法。如果说抓住“说明要点”是在宏观上让学生整体感知说明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说明大概,那么,了解“说明方法”就是在微观上让学生触摸说明文的每一丝血肉、每一条血管,咀嚼说明文的每一寸精华。而这一触摸、咀嚼的过程,正是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要聚焦学生关键能力的生长,指向让学生会学,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教学为例,这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而课文为了体现秦兵马俑以上三个重要特点,在语言文字的叙述中就巧妙地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和分类别介绍等说明方法,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也赞美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这一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我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说明方法,品味语言特色。”让我们将视角聚焦到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表述中来,教者紧扣“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中心句,设计主问题,渗透说明方法,品味语言奥妙,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生:我是从文中的多个具体数据,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师:的确,这些数据可以准确、直观的让人感受到兵马俑数量的多和规模宏大。

生:我是从“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可以清楚地知道,一号坑是三个坑中规模最大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虽然作者只写了一号坑,但是却更能突出整个兵马俑坑的规模宏大。

师:通过对一号坑大的具体描述,确实更能凸显整个兵马俑坑的规模宏大。

生:我是从“站在高处鸟瞰……所向披靡的大军。”看出俑坑里的兵马俑和当年秦始皇的大军一样非常威武,二者进行比较,也能说明其规模宏大。

師:是啊!今天的兵马俑与当年的秦始皇大军进行比较,其宏大的规模确实让人无比敬畏。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并没有单纯地说兵马俑规模宏大,而是借助一连串的数据、一号坑的描述以及与秦始皇当年的大军比较,让你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它的规模宏大。这一段中使用了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内容的表达更加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细致观察,不难发现,说明文教学一定要把握文体特征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在说明文的“说”字上下足功夫,深入挖掘“说”背后所蕴藏的语文味,既要给学生“带得走”的文体本身所具有的语言魅力,又要不断指引学生走向语言文字运用更深入的境界,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实践,指向能力生长,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超越文本,回归生活,体现“说明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关键能力的生长,更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说明文教学中,要回归生活,指引学生感悟说明文学习的真正价值,以促进学生自身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收获与成长。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依据学情,紧扣课标,我着重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放在了提升学生必备品格层面:“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通过课文的学习告诉人们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21世纪的人类已经迎来了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呼吁人类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在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这样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上各类环保公益活动,用科学来改变我们的生活,不断将语文学习和运用从课本上搬到生活中来,以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才应该是说明文这一类文体带给学生的最大的价值彰显。

(作者单位: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猜你喜欢

克隆技术兵马俑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生殖性克隆技术
兵马俑底座学问大(第六站)
兵马俑
克隆技术:救世主还是潘多拉魔盒
你知道兵马俑的历史吗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何没有女俑?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科研应拒绝短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