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农村现实题材纪录片的主题考量和内容抉择

2019-06-24申江伟

新闻传播 2019年22期
关键词:正能量主题纪录片

【摘要】一部优秀的农村现实题材纪录片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和品格,是纪录片业界一直关注的热点。文章以纪录片《拉林河畔》和《乡村里的中国》为例,重点探讨了纪录片在主题立意上所应具备的人文与内涵、矛盾冲突的意义、正能量与批判精神的辩证统一等多方面议题,充分论证了主题的精神内核与内容选择对此类纪录片创作的统领作用。

【关键词】纪录片;农村;现实题材;主题;正能量

近年来,随着《人间世》、《我从新疆来》、《不如跳舞》、《城市24小时》、《四个春天》、《一百年很长吗》等优秀的现实题材纪录片不断涌现出来并广受好评,记录百姓生活、讲述普通人故事的现实题材纪录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将镜头对准当代农村、农民的现实题材纪录片也迎来了它的春天,从《乡村里的中国》到《拉林河畔》、《兴安岭上》,再到《小岗纪事》、《出山记》,原生态纯记实手法的现实题材纪录片,再次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8年前,现实题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出现,一扫当时中国纪录片低迷沉闷的局面,它的“碎片式”的叙事模式也是开风气之先,成为国内众多商业化纪录片效仿追捧的对象,其影响力至今不减。而同为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涉及“三农”的题材,充满了泥土气息农村现实题材的纪录片,却仍然坚守着传统记实手法,讲述方式,当然其中也有借鉴和创新,纪录片《拉林河畔》就开创了这类题材的“拉林体”。观众一样买账,收视率和反响取得了双丰收,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好的纪录片不在于它的外化的形,而在于内在的魂,它的精神内核的含金量以及支撑它的载体内容的恰当与否,决定纪录片的前途命运。

一、好的主题立意兼具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主题是一部纪录片的灵魂所在。纪录片的所有内容都是为它的主题来服务的,它的精神实质的高度和深度,直接决定着整部片子的高度和深度。《舌尖上中国》执行导演任长箴在解析《舌尖》第一季时,提出它是中国首部国家美食地理人文纪录片,美食只是它表面的一层外衣,这部片子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中国人如何活着的问题。美食只是这部片子的切入点而已。而总导演陈晓卿则认《舌尖》更关心的是人与食物的关系,中国幅员辽阔,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按照所处的地缘环境来寻找食材,进而做成种种迷人味道的食物,从这些味道中品出中国人的人生百态,这其中饱含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渊源。中国人的人生百态和文化传承、中国人的活法儿,这是多么宏大的主题和叙事,但是却被作者巧妙地隐藏在了中国人日常的“吃”上,当然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看似讲饮食文化,实质上却另有新意,这才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二、直面矛盾、真实记录仍然是农村现实题材纪录片成功的关键要素

而《乡村里的中国》与《舌尖里的中国》恰恰走了相反的路线,如果把《舌尖》比作婉约派词人,那么《乡村里的中国》就是豪放派词人,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非常直接地、近似白描地记录了鲁南山区农村一群农民的一年的生活,像有些媒体人形象的比喻,摄制组如同“墙上的苍蝇”一般,倔强顽强、深潜于生活,记录了一个村庄的四季。展现了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宗亲、政权、乡野、人性,整部片真实到令人窒息,很多人物叩问灵魂的对话至今令人难以忘怀,比如:“我一开始对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就是没办法,这个土地不养人”、“拿着人肉换猪肉”、“有钱王八座上君,无钱君子下流胚”,这些话语都是出自普通农民之口,它们切中时弊,有些阴暗面揭露得异常赤裸,甚至有些残酷。但是有时真实就是残酷的,用总导演焦波的话说,“片子里没有一个情节是我导演出来的,没有一句台词是我设计的”。正是有了这些看似亳无掩饰人物内心独白和细节,彰显了创作者敢于揭露农村现实问题的勇气,也助力了这部片子主题的深刻性。很多人称该片是“21世纪中国农村的活标本”,也有很多人在观看过程中潸然泪下,感叹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乡”,这些都是观众给予这部纪录片真诚的赞誉。

三、正能量十足的农村现实题材纪录片同样可以赢得观众的喜爱

《乡村里的中国》的上映犹如春雷炸响,为农村现实题材纪录片发展繁荣开了一个好头,紧接着又一部作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就是纪录片《拉林河畔》。这部作品是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纪录片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收视率屡创新高。

这部片子选取了生活在五常市杜家镇五户个性鲜明的农民为主人公,通过记录他们一年的生产生活,备耕、插秧、田间维护以及秋收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表现了勤劳质朴的东北农民真实的生活和为实现理想的奮斗和追求。这部纪录片同样也是国家广电总局主推的一个东北农村系列片的项目,和《乡村里的中国》一样,大体上算是一个命题作文,同样是蹲点驻村拍摄一年,但是作品出来后,呈现出的主题和面貌却截然不同。从色彩和调性上来说,《乡村》是阴沉灰暗的,但是精神内核却充满着对人性挣扎的关怀和浓浓的乡愁。《拉林河畔》整体是阳光灿烂的,每一个主人公内心都涌动着对未来的向往,而在现实生活中又都不安于现状,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努力改变着生活。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催人奋进的作品。

四、《拉林河畔》的两分法

《拉林河畔》取得了很好的收视,但是片子中很少涉及尖锐的社会问题和人际矛盾的内容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很多观众和网友对这部片子的整体风格给出了中正平和的评价,而个别业内人士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们认为这部片子平和有余,批判不足,作品的深度有些不足。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纪录片《拉林河畔》通过对我国东北农村当下最真实影像的记录,精心描绘出了新时代中国农村的壮美画卷,突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主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当作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五常杜家镇拉林河畔的新面貌是我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拉林河畔》契合了这个重大主题,从选题上创作者已经成功了大半。而重大主题应该如何表现?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弘扬正能量和批判社会阴暗面之间如何拿捏其中的度,绝非易事,这时创作者的勇气和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个方面,客观地看,当下新时代我国农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但是安居乐业一心奔小康的正能量是它的主流,而社会矛盾和人际冲突等不和谐现象是旁枝末节。任何社会在经济发展中都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解决好处理好,就会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力。

内容的抉择关系到主题立意的深化和提升,规避矛盾和所谓的“敏感地带”,会导致纪录片的缺乏矛盾冲突,故事性戏剧性大打折扣,而最关键是纪录片的真实性受到很大影响。矛盾是真实存在的,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但是纵观《拉林河畔》6集纪录片,观众并没有看到强烈的触及社会现实的大矛盾大冲突,所看到的无非是:主人公杜中学家的秧苗得了青枯病,着急上火;村里用于灌溉的水泵坏了,黄成春忙前忙后修水泵;郝云荣的女儿要高考,做母亲的不仅要细心照顾耐心陪考,还不能怠慢了田里的稻苗等等,这些小的波折和困难,严格说不能算是矛盾冲突,这是每个种地农民几乎都能遇上的问题,它可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但是对于主题的升华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提升作用。片中唯一一个算是矛盾冲突的地方,应该是第二集《忙种》中主人公黄成春家的稻苗出现了大面积的“枪杆稻”,黄成春怀疑是自己在镇里一家农药店买的农药出了问题,他带上病苗上门去找店主理论,并要求赔偿,却遭遇了店主的矢口否认和严词拒绝。这段情节,摄制组当时全程记录,并在现场遭到了店主的蛮横呵斥,一个长镜头非常精彩地展现了东北农村市井民情,人物的愤怒、无辜、狡辩、无奈都跃然画面中,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点,也侧面凸显了农民靠天吃饭、视土为命的不易和艰辛。但是就是这段唯一的面对面的人物矛盾冲突,也因为创作者对冲突中的是非曲直感到难以判断,害怕惹来官司,而将二人当面对峙的画面剔掉,这类内容的缺失无疑是非常遗憾的。

《拉林河畔》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现实的一部好片子,但是其实它能够做到更好,限于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对主题内容的认知和把控能力,限于多方面因素,没能做到最好,这是需要创作者总结和反思的。

总体而言,纪录片的主题立意和内容选择,是一个需要创作者煞費苦心的头等大事,它是一部纪录片成败的最关键的因素。而农村现实题材纪录片也一样,并且在内容选择上更加强调真实性、故事性和戏剧性。创作者需要有愚公精神,在长期不知疲倦的拍摄中,找到主题和人物的光辉。

参考文献:

[1]陈岩.纪录片后期创作谈[J].声屏世界,2018(11).

[2]郭巍.浅议农村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理念[J].科技传播,2019(18).

[3]王庆福.纪录片创作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

【作者简介】申江伟,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编导,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与传媒、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猜你喜欢

正能量主题纪录片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