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研究

2019-06-24叶珊珊佘桂泰

商业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电子货币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叶珊珊 佘桂泰

[摘 要] 电子商务是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商业活动或服务活动的总和,是一种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来整合商业综合信息、优化传统实体经济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体验的经济形式。在新经济常态下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日趋融合,其协同发展研究将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分析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策略,由电子商务的经济价值角度佐证现代“互联网+”模式下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必要性,在彰显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比较优势的同时提出耦合发展的路径,实现互联网经济下“电子商务+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子商务;实体经济;电子货币;中性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 F5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5-0128-04

一、供给侧改革下电子商务的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调整经济结构,以改革的方式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提升经济增长要素的质量和数量,使市场供给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互联网”技术扩张式的普及形势,它耦合了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突破传统经济模式上的时间、空间壁垒,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加速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现代化进程,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进步空间,成为当代投资者热衷的盈利选择,促进了市场的经济结构变革,使市场经济更加趋向于数字化和信息化。

二、电子商务的经济价值

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W.F.Hegel)的哲学命题“存在即合理”,可知晓电子商务的存在必有其经济价值。在分析电子商务的经济价值时,将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即在“互联网+”视角下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经济、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经济效率和电子货币的中性衍生。

(一)“互联网+”视角下电子商务的价值经济

价值经济即商业模式下所衍生出价值链作为主要经济活动媒介而产生经济态势的概述。在“互联网+”的时势下,电子经济所代表的价值经济具备一定的价值属性。

1.流量价值,吸引消费。随着电子商务平台基础设施的不断普及和完善,电子商务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与线上消费关联的银行服务、网络服务和物流服务等不断更新换代,满足着人民日益增强的生活水平需要。流量经济也就此酝酿开来,成为电子商务经济价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人们日常购物的主流模式。

2.黏性价值,保证消费。近几年来,我国网民数量和网络普及率日益增加,由电子商务形成的B2B、B2C和C2C等多种模式的商业交易规模都与日俱增。在电子商务的互联网平台上汇聚了各类运行高速、业务功能全面、服务效率最佳、系统反馈精准、整体功能协调的网站和APP以提升用户黏度,形成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黏性经济,该经济下主要强调的是满足消费者主动、交互、个性和体验的功能,以保证消费。

3.用户价值,提升消费。在电子商务中,用户是最终和最挑剔的裁判员。在用户的消费选择面前,诸如商业法则,战略,模式或者壁垒都会变得次要。而电子商务的最终目标与价值导向就是要增强用户价值以进行商业价值改革与提升。

这三大价值属性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电子商务存在所具备的经济价值,每一属性都可能衍生出一套价值经济体系作为基准经济态势而发展市场经济。电子商务核心发展因素即用户价值,在“价值经济”思想逐步演变为网络经济改革主导思想的今天,只有不断挖掘用户的潜在价值,注重在平台、企业和用户之间建立积极互动,才能在增强用户价值同时来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改革与提升。

(二)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指在一定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电子商务作为依托电子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一种网络运营模式,其商务活动因以网络效应特征为核心而变得更加便捷,交易效率也随之提升,使企业以及个体用户的选择范围扩大。与传统的实体市场进行比较,虚拟市场具有信息收集面庞大、市场范围更加广泛的特点,并兼具着信息收集技术高、渠道多等市场优势,可以大大提高电子商务在虚拟市场的实际信息收集效率,就此衍生的网络交易效率可以让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得到增强,使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分工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并将生产力形成的供给量迅速反应至市场中,加快经济交易流程。电子商务在此过程中表现的市场效率可以引发一定的市场效益,从而形成电子商务特有的原生效益。

(三)中性衍生品: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即货币的电子数据化,它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广泛衍生并参与经济交易。其本身并非是脱离货币的外生,而是内生于货币,本质上并不具备承担价值储备职能,但在没有完成支付之前它在“形式上”可以作为购买力的“预付账款”。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8年8月份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網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借助电子货币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高达71.9%,但就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并不足以迎来货币制度的根本变革,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电子货币内生于货币,是一种货币的表现形式,在经济角度上它并不具备独立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其存在的意义与货币演变史中纸币或其他货币形式类似,只是作为提高货币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媒介;其二,电子货币本身只是一串电子化信息并不具备实际价值,不具备风险承担及价格预测的作用,也不存在法定准备金率,因此它不会影响货币的法定准备金率,也就不会对货币乘数产生作用;其三,纯粹的电子货币交易并不影响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供给和需求,也不会引起产出增长和价格水平上涨,且就目前公开市场上投资和消费等的货币需求,并不是由电子货币的便捷性能决定的,其显示的利率或收益率变动只是由货币传导而来,故可以推断“独立”的电子货币不具备通货膨胀效应,是货币的中性衍生品。

虽然电子货币本身并不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它的衍生价值在于它能增强利率的敏感性,降低交易成本从而间接性提高货币的收益率,缩小了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的流动性差异,改变货币结构性,释放货币的自由性,且电子商务与电子货币的耦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电子货币对于提高“互联网经济”的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是显著的,逐渐成为了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继承的货币职能从比较优势角度而言可以称为电子商务的经济价值。

三、电子商务与宏观经济的增长贡献

无论是电子货币还是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市场都有很大的影响,电子货币的衍生极大的促进经济交易活动的效率,电子商务为企业的生产与贸易行为搭建信息交流与共同交易平台,促进经济市场快速发展,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关系。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宏观经济增长常常由三驾马车决定:消费、投资、净出口。本文也将基于该理论分析电子商务在这三个方面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刺激内需,引发消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各國电子商务产业都呈现迅速发展状态。就我国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达到29.16万亿元,同比上升11.7%,在我国宏观经济市场中取得显著经济成果。电子商务在“互联网+”的热潮下遍及各家各户,使消费者养成了“快餐消费”的日常消费习惯,并逐渐渗透到购物、服务、出行、就餐等应用场景,大大降低了消费者搜寻成本,减小了日常消费的时间成本与价格成本,使个人的消费赋权最大化,充分刺激了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我国GDP水平的增长,但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电子商务产业繁化出的B2B、B2C以及C2C等多种模式也在不断发挥着其降低交易费用、提升经济效率的作用,通过吸引消费来消除各种弊害。

(二)产业调整,促发投资

产业政策即指中央或地方政府为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该地区发展而有意识地采取的政策措施。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升温,国家各地区政府也积极的推行互联网产业新模式,拉动地区的经济规模。产业政策促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供应了肥沃的土壤,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互联网”百强企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对信息消费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据统计,互联网百强企业的互联网业务总收入达到了1.72万亿,占我国2017年信息消费的比重高达37.78%,比上年提高了10.35个百分点,带动信息消费增长14.48%,贡献率比上年提升5.74个百分点,以电子商务为首的阿里巴巴集团稳居榜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可见一斑。政府对电子商务或其他互联网产业的推动充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提升经济增长要素的质量和数量,贯彻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点;其扶持的电子商务模式充分牵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了各大经济个体的投资活动。

(三)跨境电商,增长出口

在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浪潮下,我国跨境电商迅猛发展,以速卖通、亚马逊、兰亭集势等国内企业为主体的电商平台逐步发展;通过转变进出口方式拓宽对外贸易渠道、促进外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提升贸易产品附加值的方式刺激内外需求,不断的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结构,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商品及服务增添更多新鲜元素,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改善了我国的宏观经济现状,实现我国GDP的稳步增长。

无论是消费、投资或净出口,电子商务在这三个层次上或多或少的为宏观经济的增长贡献了自身的价值,大大提高在经济交易活动中的市场效率,并采用利益杠杆禀赋优势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并将其趋向最优状态,降低资源消耗,减轻传统产业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它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与重要举措。

四、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不断扩大电子商务的经济规模,打破了实体经济的全方位销售局限,无论是线上销售还是提供服务的接触面都变得越广越深,拥有着广阔的涉及范围及经济流量。在工资和物价的不断上升的环境下,领有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实体经济遭受着巨大的冲击,不少的实体经济体纷纷投入“脱实体转电商”的热潮。本文将对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进行比较优势分析佐证并说明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影响,提出实体经济应对电子商务冲击的解决策略。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充分表明“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观点,可用于深层次剖析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比较优势。尽管电子商务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是必然的,但并不足以否定实体经济所具备的经济价值。

(一)电子商务比较优势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在经济发展中显然具备交易效率上的比较优势及经济价值,特别是中国正处于从廉价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向营商环境比较优势转变的关键时期,诸多理论也提出了“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点。全球数字化、电子化、世界化以及开放式的线上经济交易模式越来越接近经济舞台的中心,对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并逐渐深入人心。无论是业务模式、销售成本或是交易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传统经济模式,其具有的技术促进效应和成本下降效应在很大程度优化了营商环境,释放经济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实体经济的盈利空间,致使实体经济不得不进行优化转型。

(二)实体经济比较优势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及历史进程分析,实体经济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历程而不断地发展的,具备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深入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之中,或许电子商务在经济交易活动中更加便捷,成本相对降低,但在本质上实体经济直接创造价值或者为实现价值服务,而电子商务并不能“完整”创造一个价值分子,不会增加分毫的社会财富,而只是对现有财富的重新分配。可以如此形容,实体经济为“化学物”,电子商务只是加快“化学物”反应的催化剂,并不会增加生成物的量。且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必不可少的需要实体经济的参与并充当消费者的投入保障,这就充分彰显了实体经济的原生比较优势。

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防范电子商务的冲击,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调整实体经济结构,将自身的发展定位于满足消费者高档次、个性化、体验式的需求,保证实体企业的市场份额。

五、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

立足于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比较优势,结合“互联网+”环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冲击,本文对实体经济的转型做出思考,提出了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观点,从传统经济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点和融合路径进行分析考量。

(一)传统经济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传统经济的主要优势在于它能够直接创造价值或者为实现价值服务,而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它对交易活动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以及消费者对其潜移默化的适应性。传统经济亦或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主要是优势互补,实现“1+1>3”的协同效应。

在新時代“互联网”背景之下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俨然是促进经济创新发展的新趋势。电子商务模式能在传统经济的商品源头起增强产品生产、销售、交易到消费等环节的灵活性,实现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实时的双向交流,对市场信息也能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和反馈,完成反馈“应激反应”;在该过程中能完全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在提高自身议价能力的同时协同实体经济的效益,实现多维度融合发展。犹如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加快融合,将线上电子商务平台与线下实体产业紧密衔接在一起,丰富了交易场景,使得市场供应链配套资源加速运作,构建出更加协同的数字化生态;让传统经济的生产力要素得到扩大,加强传统产业生产力价值的流动性,打破时间以及空间限制,有效的改变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组织的结构;再加上传统经济本身存在的价值属性以及拥有的人脉、资本与口碑等原生价值,传统经济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体将更具有竞争优势来维持和发展整个经济市场。

(二)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下,国民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更加倾向于“快餐式”的互联网交易方式,可以说当代电子商务深入人心,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健全配套体系,营造和谐市场环境尤为重要。其具体融合路径可以表现为:

1.政府部门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帮扶政策及监管制度。政府部门首先要发行与“互联网+”新商务模式挂钩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使实体经济企业有意图进行转型,并加强电子商务的帮扶政策,给予微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上的支持。监管政策作用于维持和谐经济环境,,保证“互联网”产业的良性发展。

2.实行O2O销售机制。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下人们开始注重自身的生活水平,越来越看重商品与服务的性价比,追求高档次、个性化、体验式的生活需求。在该基础上,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电子商务企业都要以消费者的需求及习惯作为标的路径进行融合,推行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O2O平台建设,实现互联网与实体店完美对接,完成电子商务落地。让消费者在享受线上优惠价格的同时,又可享受线下贴身的服务。

3.统筹管理。以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为基准,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实体经济”的专营企业,在政府完善相关的转型政策基础上,为实体经济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充分考虑到企业在现代化转型升级方面的一些需求,再结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整合归纳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融合发展战略及规划,从而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良性发展。

六、结语

电子商务属于实体经济与服务消费者的特殊媒介,与实体经济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在顺应电子商务“价值经济”网络潮流思想的同时,也将最大化的释放由实体经济供给量在市场中决定的生产力,电子商务也只有立足于实体经济才能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电子经济亦或虚拟经济的关系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丁.“互联网+”视角下的电子商务“价值经济”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7).

[2]刘秀光.电子货币:经济交易的中性润滑剂[J].金融理论探索,2019.(6)

[3]洪雨.对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经济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思考[J].电子商务,2019(2).

[4]谢小曼.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

[5]孙秋莲.电子商务弹性系数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5).

[6]卢万青,陈万灵.营商环境、技术创新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J].国际经贸探索,2018,34(11):62-78.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电子货币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电子货币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吗?
我国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乘数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电子货币之浅识及其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