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迁市农业新业态的发展现状探析

2019-06-24苗书迪庄子宽

商业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休闲农业互联网

苗书迪 庄子宽

[摘 要] 近年来宿迁市农业新业态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社会化农业、互联网+等农业新业态发展迅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但宿迁市农业新业态除少量种类外,大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潜力挖掘不够,价值总量不高,产业链条较短,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迫切需要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使其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能。今后宿迁市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应朝着服务型农业新业态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向“三产化”转化,功能多元化发展。

[關键词] 农业新业态;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F7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5-0107-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宿迁市属于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比将近50%,农业及农村的发展对于宿迁市跨越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近年来宿迁市休闲观光农业、创意体验式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订单农业等业态变化层出不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农业经营形态和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基于农业新型业态的发展助力于宿迁市农业新发展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

一、宿迁市农业新型业态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宿迁市农业发展速度较快,新技术、新理念、新的经营方式不断融入,农业新业态也呈多发态势,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

当前宿迁市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化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较为坚实,因此近年来宿迁市休闲农业快速发展,颇有成效。乡村旅游点的数量急剧增长,已累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2个,建成省级乡村旅游区37家、休闲农业示范村7个,2017年宿迁市接待休闲观光农业游客达到398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6.5亿。至2018年5月,宿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已超过360个,从业人员两万余人,宿迁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基本为市场所熟知,宿迁市的休闲农业产品类型逐渐丰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宿迁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消费不断升级改善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休闲农业仍会有旺盛的需求,未来发展空间仍很大。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宿迁市休闲农业已经度过萌芽期,进入到成长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也将逐步增多,参与到休闲农业的农村经营主体不断增加,未来市场同业竞争将慢慢增强,面临资源整合与转型升级。

(二)创意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创意农业通过在农产品中融入创意理念,促进农业附加值的提高,提升产业内涵。宿迁市近几年创意农业快速发展,宿城四季青水果创意农园、沭阳海棠花海主题创意农园等7个农园被确定为省主题创意农园。例如,新河镇以农作物废弃物制成的干花工艺品在全国闻名,创新推出各种干花系列及手工艺品,如干枝系列、玉米皮系列、稻草人桃雕、蝴蝶标本画等,市场反响良好。沭阳县利用废弃秸秆加工成各种创意产品也有广阔市场,目前全县从事秸秆加工的人员达到2.6万人,每年为从业农民带来超过2亿元的收入,这些创意农业产品已经成为了振兴当地乡村的新工具。

宿迁市创意农业总体处于萌芽期,其多在休闲旅游产品与相关活动开发中结合创意理念,但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份额,产业链条较短。创意农业能够使得普通农产品演变成纪念品或艺术品,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业态发展空间较大。

(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生态循环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2]。围绕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的主题,宿迁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较为平稳且各地都在积极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并制定和实施了生态高效农业倍增计划。例如,沭阳县西圩乡前庄村家庭农场主要以生态循环为主,注册了“如洲”牌绿色大米商标,创新采用自育、自管、自加工与“会员制销售”模式,收入丰厚;宿豫区来龙镇陵园村建立的稻虾养殖基地采用虾稻套养模式,小龙虾的食物由水稻生长产生的微生物和各种害虫提供,形成生态互补的闭合链条;泗洪县上塘镇依托已有的南京卫岗、泗洪卫航等3家奶牛场,发展青贮饲草种植8000亩,还引进了占地320亩的倪美玲家庭农场,利用牛粪进行蚯蚓特种养殖,每年可消化牛粪1.4万吨,亩产蚯蚓4000斤以上,已初步形成“青贮种植—奶牛饲养—牛粪养蚯蚓—蚯蚓粪还田”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种植—养殖—种植”的生态循环。生态循环农业一直是政府大力鼓励发展的农业新业态类型,这与和谐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是相契合的。

(四)农业+社会化新业态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受到社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的影响,农业发展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不断变革衍生出订单农业、组织化农业等农业新业态,社会化合作模式不断创新[3]。宿迁市农业社会化发展已有一段时间,走出了萌芽期,进入成长期的不断探索完善阶段。例如,泗洪县与京东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覆盖种养殖、旅游、民宿、亲子、社区等多个版块的田园生态综合体项目“荷花村”,与农户签订订单式合作协议,京东集团在金融、仓储、物流、销售渠道等方面对农户给予充分支持;泗洪稻谷生产销售实践“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走订单、储备、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发展之路,共建绿色食品优质稻谷生产基地,与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宿迁市积极引导农户流转生产经营权的土地或以土地入股经营,鼓励设立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积极支持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

(五)农业+互联网新业态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互联网不断渗透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趋势中,宿迁市积极推动“互联网+农业”行动,形成了具备宿迁特色的“一村一品一店(网点)”模式。截至2017年底,宿迁市1392个行政村实现了“一村一店”全覆盖,拥有“中国淘宝镇”9个、“中国淘宝村”75个,分别占江苏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宿迁市“农业+互联网”业态表现形式多样,一是淘宝村特色网点聚集模式,比如沭阳新河花木、宿城耿车家具、宿豫大兴喜糖盒等特色网点聚集区域。二是专业电商加农产品引领模式,如宿豫区与京东合作在全区138个村(居)共建立216个京东电商乡村合作点;泗阳县与苏宁易购合作建成中华特色馆(泗阳馆);泗洪县自主开发“缤纷泗洪”专业农产品销售网站,并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设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超过100家。三是特色基地加网点模式,形成了泗洪大闸蟹、湖滨水产、丁嘴金针菜、新庄浅水藕、洋北西瓜、泗阳鲜桃等生产基地+销售网点板块。四是农业龙头企业加网店模式[4]。农业龙头企业已全部开通网络营销渠道,积极拓宽市场份额。宿迁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已度过萌芽期,现正处于成长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但各种瓶颈与问题也正在显现,在平台运营、品牌推广、农产品标准化、产品质量把控、仓储物流等方面均有待突破。

二、宿迁市农业新业态的发展方向

目前宿迁市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宿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巨大发展潜力已显端倪,休闲农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農产品电子商务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也应看到,宿迁市农业新业态除少量种类外,大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潜力挖掘不够,价值总量不高,产业链条较短,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等,迫切需要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使其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能。今后宿迁市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应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服务型农业新业态个性化、差异化发展

目前宿迁市特色化、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较少,大部分休闲农业园区采取观光、采摘等方式吸引游客。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应认真挖掘细化观光型、体验型、参与性、科普教育型等乡村旅游产品,向乡村特色化、产品差异化方向发展。

(二)向“三产化”转化

传统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生产粗放且附加值低,农业新业态通过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与工业、服务业的关联性提高,延伸了农业的生产——加工——服务链条,提高了农业附加值,也通过创新的理念、革新的技术,使农业产生了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农业新业态发挥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优势,提供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三)功能多元化发展

农业的形态越高级,越能体现出农业的复合性功能。在现有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普遍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便于农业生态、生活功能的发挥为目的,迫切需要提升农村路网配套、农村物流配套、供水设施、垃圾污水处理、健身步道、休闲观景场所、游乐科普设施、餐饮养生场所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高村容环境净化美化度,加快农业新业态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苗书迪.特色农业视角下宿迁市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J].知识经济,2018(10):37-38.

[2]戴天放.农业业态概念和新业态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探[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1):200-204.

[3]陈慈,陈俊红,龚晶,孙素芬.当前农业新业态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1):48-56.

[4]阮倩倩,江国荣,吉晓芹.“一村一品一店”运行机制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9):201-204.

[责任编辑:赵磊]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休闲农业互联网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