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栓塞化疗联合HIFU治疗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局部复发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6-24赵兴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中位放化疗栓塞

赵兴峰

(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放疗一科,辽宁 抚顺 113123)

晚期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主要采用介入栓塞治疗。但由于残留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强,单次介入栓塞化疗的疗效仍存在缺陷[1]。而作为一种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作癌症的辅助治疗,本研究分析了介入栓塞化疗联合HIFU治疗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局部复发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纳入我院88例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45岁~78岁,平均(56.25±2.17)岁。鳞癌12例,腺癌28例,腺鳞混合型4例。治疗组年龄45~77岁,平均(56.01±2.02)岁。鳞癌13例,腺癌27例,腺鳞混合型4例。对照组、治疗组基本资料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介入栓塞化疗治疗,髂动脉介入栓塞,采用Seldinger's技术,在X线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导丝下,导管经腹主动脉插入对侧髂内动脉及同侧髂内动脉开口部位,给予泛影葡胺注入导管,明确导管位置之后,给予化疗药物注入。化疗药物表阿霉素20~25 mg/m2、顺铂30 mg/m2、5-氟脲嘧啶(5-Fu)500 mg/m2,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将其混合化疗药物为混悬液,对双侧髂内动脉前支栓塞。3~4周后再次栓塞,左右股动脉交替插管。

治疗组则采取介入栓塞化疗加上HIFU治疗。化疗结束后2周进行HIFU治疗,采用HIFU-2001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仪器设备,B超定位测定靶皮距,皮肤进行肿瘤位置标记,仪器焦点处最大声强2000 W/cm2,最大治疗有效深度150 mm,焦域尺寸5 mm×5 mm×8 mm,治疗功率800~1600 W。患者俯卧,B超探头下焦点移到肿瘤最深部位,将治疗部位圈定,用点累积方式覆盖治疗区域进行治疗,每次发射时间100~120 ms,单点发射70~100次,间歇的时间是60~120 ms,层距不超过8 mm,行距和列距不超过5 mm。必要情况下实施分层治疗,但确保前后两次治疗重叠一层。治疗2次。

1.3 指标:比较对照组、治疗组效果;中位生存的时间、中位无进展的生存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卡氏评分值情况、生存质量水平;不良反应。完全缓解:病情改善,病灶消失且维持时间至少4周;部分缓解:病灶缩小50%以上,维持时间至少4周;稳定:病灶无增大或者变小,维持4周以上;无效:病灶达不到上述标准。效果=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21.0版本进行χ2、t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效果:治疗组有更高的疗效,P<0.05。见表1。±2.78)分和(79.88±2.66)分,治疗组卡氏评分值情况、生存质量水平分别是(82.13±2.11)分和(86.21±4.44)分,P<0.05。

表1 对照组、治疗组效果比较[n(%)]

2.3 中位生存的时间、中位无进展的生存时间:治疗组中位生存的时间、中位无进展的生存时间分别是(19.26±2.51)个月和(15.23±2.55)个月。对照组分别是(17.11±2.11)个月和(13.11±2.51)个月,P<0.05。

2.4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白细胞减少2例,恶心呕吐5例,局部疼痛2例,脱发2例。对照组有白细胞减少3例,恶心呕吐5例,局部疼痛2例,脱发3例,P>0.05。

3 讨 论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可以增加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减少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杀死肿瘤细胞。但其属于局部化疗,肿瘤缓解持续时间短,不能完全杀死癌细胞。在侧支循环建立后,剩余的癌细胞可能会重生。因此,介入化疗后,应掌握肿瘤缩小的时机,以控制局部肿瘤,降低复发率[3-5]。鉴于介入栓塞化疗疗效有限,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IFU治疗,其作为一种新的辅助化疗,可以产生高强度,低频超声,并准确地作用于超声产生的病变组织。

本研究显示,介入栓塞化疗加上HIFU治疗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局部复发的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中位放化疗栓塞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CLC)的观察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前后放化疗的疗效对比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