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脓毒症患者D-乳酸及DAO的影响

2019-06-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乳酸脓毒症血浆

刘 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协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脓毒症是一种复杂综合征,是由感染因素所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严重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黏膜可有效阻止肠道内毒素及细菌有害物质的侵入,严重应激可导致肠道黏膜损害,进而参与疾病生理过程[1]。因此,早期保护脓毒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可有效防止肠源性细菌及毒素移位。胰岛素是人体内可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其实质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其在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的刺激下通过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主要刺激物质包括核糖、葡萄糖、乳糖、胰高血糖素以及精氨酸等。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已有学者提出[2]:胰岛素治疗脓毒症可有效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质抑制剂及组织因子水平,促进内皮细胞释放NO,进而改善微循环。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脓毒症患者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diamineoxidase,DAO)的影响,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次所选120例脓毒症患者均来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检查和治疗资料;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经医学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血浆提取者;预期需要透析者;消化性溃疡导致的肠道通透性升高者;精神病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8.45±4.26)岁;感染部位:24例肺部,21例尿道,15例腹部。观察组: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7.90±4.12)岁;感染部位:22例肺部,20例尿道,18例腹部。所有参与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两组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微量泵控制血糖,即60 U胰岛素+6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血糖控制在10~11 mmol/L。观察组:血糖控制在4.4~8.3 mmol/L。根据快速血糖仪测定的末梢血糖为准,调整胰岛素剂量。每4 h进行1次血糖测定。两组患者每日均给予外源性150~200 g葡萄糖,辅以肠内及肠外营养,最大限度恢复肠内营养支持。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DAO水平比较()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DAO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images/BZ_126_177_320_2298_411.png对照组(n=60) 0.233±0.004 0.205±0.001* 279.93±43.67 247.90±41.90*观察组(n=60) 0.245±0.021 0.007±0.012* 278.67±44.25 143.67±40.12*t 6.342 22.674 3.234 23.642 P 0.112 0.032 0.156 0.005

1.3 检测方法:①D-乳酸测定。清晨空腹抽取3 mL静脉血,将血液加入到试管中,与4.6 m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相混合,在测试管中加入50 μL D-乳酸脱氢酶。采用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②DAO测定。样品试管中加入标本+0.2 mol/L 磷酸盐缓冲液、邻芳胺甲醇、辣根过氧化酶,于37℃的水中孵育30 min,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DAO活性。

1.4 观察指标: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乳酸、DAO水平。

1.5 疗效判定: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好转及无效,显效:通过血气分析及血常规检验,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道功能恢复;好转:通过血气分析及血常规检验,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通过血气分析及血常规检验,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好转)×100%。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χ2)。取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DAO水平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浆D-乳酸、DAO水平,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D-乳酸、DAO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乳酸、DAO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55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71.67%,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一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近年来,脓毒症发病率日益升高,其病情较凶险,且有较高病死率[3]。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脓毒症的病死率已超过了心肌梗死病死率,成为非心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临床中的脓毒症可分为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及严重脓毒症[5]。迄今为止,脓毒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炎性介质、细菌内毒素、肠道细菌、免疫功能紊乱、凝血功能紊乱及基因多态性相关。

临床研究发现胰岛素有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且可促进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有效促进胃肠上皮细胞DNA的合成,防治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改善机体能量代谢,防止感染发生,促进机体康复。D-乳酸化学分子式中含有一个羧酸,因此其化学性质与一元羧酸具有相似性,其水溶液呈弱酸性,在高浓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乳酸酐,与某些醇类反应可产生醇酸树脂,加热条件下,可通过分子间酯化反应,形成乳酰乳酸,稀释并加热可再水解成D-乳酸[6]。此外,很多肠道内细菌代谢过程中可产生D-乳酸,在全身感染、缺血再灌注、肠道缺血时,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可升高D-乳酸水平[7]。肠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将加重肠道黏膜的血供障碍,阴道黏膜通透性增加,将会破坏肠道内的屏障功能,使得肠道内细菌侵入到系统循环中,最终发生脓毒症[8-9]。因此,监测血液中D-乳酸水平可及时反应肠道黏膜损害程度及通透性变化。DAO是肠道黏膜上层绒毛细胞的细胞质中高度活性的细胞酶,是人类和哺乳动物小肠黏膜上层绒毛中具有高度活性的细胞内酶,在组胺和多种多胺代谢中起作用,其活性与黏膜细胞的核酸和蛋白合成密切相关,能够反映肠道机械屏障的完整性和受损伤程度。一旦肠黏膜细胞受损,DAO将释放到血液中,增高血浆及肠腔中的DAO活性。同时肠道黏膜内的DAO活性降低,也可反应肠道黏膜屏障的损害程度[10]。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强化胰岛素治疗,D-乳酸、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脓毒症患者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从而使脓毒症患者病情有所改善。

猜你喜欢

乳酸脓毒症血浆
清热解毒法干预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急诊脓毒症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长链非编码RNA GASL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