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2019-06-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开腹肌瘤腹腔

郑 伟

(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生长系统肿瘤,30~50岁女性为高发阶段,存在较低癌变率,但也需要时刻警惕[1]。一般对于育龄期症状不明显的子宫肌瘤不需要进行处理,如发生压迫、出血等症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本次实验分析目标为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22例子宫肌瘤患者,报道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本次研究涉及的22例样本均来源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纳入11例患者,参照组中最大年龄47岁,最小年龄26岁,中位年龄(35.23±2.35)岁,最长病程15个月,最短病程3个月,中位病程(9.21±1.32)个月;实验组中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27岁,中位年龄(36.11±4.11)岁,最长病程16个月,最短病程4个月,中位病程(9.98±1.98)个月。比较两组子宫肌瘤患者基础资料,P>0.05,统计学无显著分析意义。

1.2 方法:在两组患者月经干净后3至7天内开展手术治疗,术前需要做好相关检查工作,依据B型超声结果对子宫肌瘤位置、数量、大小等进行确定。参照组患者予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实行硬膜外麻醉处理,选取患者仰卧位姿势,予以常规消毒铺巾处理,于患者下腹正中位置行一纵行切口,长度大约为8 cm,逐层分离之后对腹腔内情况进行观察,依据肌瘤大小予以梭形、纵形切口,顺着肌瘤包膜表面开展钝性分离,直到较多血管的基底部时,利用钳夹处理后再进行切除,对残端进行缝扎,及时清理患者盆腔,之后关闭腹腔。

实验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人员术前让患者将膀胱排空,开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选取患者膀截石位姿势,置入导尿管,于脐下大约1 cm位置行一切口,长度大约为10 cm,将气腹针置入构建二氧化碳气腹,维持14 mm Hg的压力,腹腔镜置入之后观察腹腔内的实际情况,在患者腹部两侧分别行10 mm和15 mm的穿刺孔,之后将操作器械置入,在20 mL、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12 U垂体后叶素进行注入到患者子宫肌瘤附近的宫体,促使子宫进行收缩,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在肌瘤最突出位置以单极电凝将肌瘤包膜切开,通过爪钳向外牵拉瘤体,实施电凝止血处理,顺着包膜将肌瘤进行钝性分离,取出瘤块,清除粘连的包膜以及组织,对剥离后的创面进行缝合,以0.9%氯化钠注射液对腹腔进行冲洗,检查创面是否发生渗血现象,将器械取出,关闭气腹。

1.3 观察指标:观察统计参照组与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合计值。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验证分析的22例子宫肌瘤患者涉及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率(%)的形式表示参照组与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合计值,采取卡方检验,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参照组与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采取t检验,当P<0.05,统计学显示数据检验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研究参照组与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合计值: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例数为1例,即为切口感染,并发症合计值9.09%,参照组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例数为6例,即为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疼痛、1例性功能障碍、1例肠梗阻、1例盆腔粘连,并发症合计值54.54%,卡方为5.2381,P=0.0220<0.05,统计学显示数据检验意义。

2.2 比较研究参照组与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对比参照组指标,P<0.05,统计学显示数据检验意义。见表1。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生育年龄女性的良性肿瘤,肌瘤一般呈现出白色,且存在包膜,和附近正常子宫组织之间具有明显的分界。子宫肌瘤在生育年龄阶段比较多发,少见于青春期[2],绝经后肌瘤慢慢消失或者萎缩,所以,子宫肌瘤的发病可能与孕激素、雌激素存在一定关系,孕激素、雌激素可对瘤体生长进行刺激,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需要采取腹腔检查和B超检查诊断之后,依据患者生育需求和年龄开展对症治疗。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属于常见的一种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3],可在直视环境下剥离子宫肌瘤,不会被肌瘤体积、肌瘤位置、患者体位所影响,术中能够通过手指触诊方式发现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的小肌瘤以及黏膜下肌瘤,可将病灶组织完全暴露,有利于彻底清除患者的病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此外,也能够保留生育功能[4]。但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切口长、创伤大、严重损伤腹腔内脏,进而损坏机体内环境,并且术后患者疼痛比较严重,恢复慢等缺陷。随着近年来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已经广泛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切口小、准确剥离、不会大面积将机体内环境破坏,在气腹下观察腹腔内的情况比较清晰,且术中采取垂体后叶素可避免出血[5]。

表1 参照组与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表1 参照组与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images/BZ_90_177_2397_2302_2442.png实验组 11 199.54±9.87 70.21±8.69 4.44±0.69 15.21±1.36参照组 11 300.21±8.87 89.54±9.99 7.01±0.72 25.21±2.32 t值 25.1607 4.8419 8.5472 12.3329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合计值与参照组指标比较具有显著分析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较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的效果更具优势。

猜你喜欢

开腹肌瘤腹腔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米非司酮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