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2019-06-24闫东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光疗双歧黄疸

闫东梅

(辽宁省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辽宁 兴城 1251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现象,因为新生儿出生后身体的胆红素水平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着机体各个器官的逐渐发育,如果出现胆红素排泄较差现象,就会引起黄疸的发生,病情严重程度则根据患者个体表现出差异;病发后临床肉眼可观察到新生儿巩膜、皮肤或其他器官均出现黄染的现象,目前临床可用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各异。本次研究则着重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射的效果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供临床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8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体质量为(3.31±0.35)kg,出生年龄为(11.55±2.35)天,其中26例患者为足月出生,14例患者为早产。观察组40例患者体质量为(3.33±0.32)kg,出生年龄为(11.46±2.28)天,其中25例患者为足月出生,15例患者为早产。逐一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可见其无显著差异(P>0.05),故组间可实施统计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指标

表1 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指标

images/BZ_83_177_320_2298_411.png观察组 305.32±51.08 92.75±43.24 80.32±3.19 8.13±0.64 19.18±1.76 5.12±0.39对照组 301.28±51.34 91.67±42.08 80.52±3.06 10.35±1.16 19.22±1.93 6.32±0.88 t 0.0351 26.712 0.286 10.597 0.096 7.88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入选患者均需要给予保温、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的纠正,后按照组别对其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即用波长为425~475 nm的蓝光对患者实施照射,照射过程中用黑布将其眼睛和生殖器挡住,光疗时间根据胆红素值的高低在8~16 h,连续治疗5 d。观察组患者接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方法和对照组相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20060010,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天用药2次,每次用药0.25 g,用温水将药物溶解后喂服给患者,连续治疗5 d[1]。

1.3 观察指标:治疗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效果,即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胆红素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SB)、直接胆红素(DB)、经皮黄疸指数(TCB)]进行观察和统计;分别在治疗前后采取患者的静脉血液2 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胆红素相关指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肝功能指标。光疗有效:光疗后血胆红素下降,血胆红素可下降3~5 mg/(dL·d)。光疗失败:指光疗4~6 h后,血清胆红素仍上升8.6 μmol/(L·h)[0.5mg/(dL·h)]。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有效率为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清胆红素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经过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显著改善,见表1、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

images/BZ_83_177_2068_1198_2158.png观察组 75.36±8.24 29.68±3.07 82.13±6.34 34.58±3.64对照组 75.41±9.05 45.87±6.64 82.08±6.85 52.07±7.36 t 0.025 13.997 0.033 13.471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十分常见,目前临床对其治疗的主要方法就是实施蓝光照射,蓝光照射在治疗中产生的特定波长可对胆红素产生一定的敏感度,进而促进其胆红素水平的吸收,起到治疗效果[2];且就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方法来看,光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其明显降低了传统的常规换血比例,同时光疗明显降低早期未结合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了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的发生。但是单纯凭借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往往有限,所以我们需要及时针对其他有效的方法进行探究。

本次研究中针对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详细情况做出了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清胆红素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经过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显著改善,且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观察组所用治疗方案效果更佳,而其作用的机制则在于:黄疸发生是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的一种表现,光疗使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直接经胆汁和尿液排出,而改变其性质可加速其排泄,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最终起到治疗效果;而光疗开始后4~6 h内疗效最明显,血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最大,因此,本研究在光疗后4~6 h会抽血查血胆红素含量,基本可获得准确结果。但是单纯光疗的见效时间缓慢,因此很难再有限的时间内帮助患者情况得到良好改善[3]。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本身是一种机体调节药物,主要成分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组成的肠道微生态制剂。在新生儿期肠蠕动差和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口服双歧杆菌刺激肠蠕动,抑制有害菌,能够使患儿体内有益菌数量快速上升短时间内获得有益肠道保障,使得机体免疫力纠正,降低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减少胆红素合成及肠肝循环,从而减少结合胆红素重吸收,促使胆红素变成粪胆原,以粪便形式排出;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进而联合光疗可快速改善患者情况,促进其恢复[4]。

根据本次研究经验我们总结,①光疗的负面影响和预防措施:在光疗实施的过程中光波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增加其视网膜黄斑的风险,同时男婴儿的生殖器鳞癌风险也可能因此加重,所以我们应该在光疗过程中妥善对新生儿的双眼、生殖器进行遮盖,避免出现不良事件。②光疗的不良反应:目前认为不良反应方面光疗相当安全,仅有一些相对较轻和一过性的并发症。常见表现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青铜症及低血钙等,但可以及时恢复。③光疗治疗的监测和停止:此外光疗过程中要对新生儿及时补充体液,保证其排尿正常,进而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故光疗时保证足够尿量,但不必过分补液。同时要严格监测新生儿的体温、面色以及皮肤状态等情况,一旦发现皮疹、腹泻等现象应该及时分析是否光疗引起,并按照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暂停光疗;或者依据光疗参考曲线,当TSB将至同日龄第40百分位以下安全范围停止光疗。④光疗的可替代性和效果评价:紫外线和日光浴不能代替蓝光,光疗主要作用在皮肤浅层组织,不能阻止红细胞的继续破坏,即胆红素会继续产生,因此同时在光疗的过程中,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变化往往较为显著,对于治疗前指标严重异常的患者应该在4 h左右监测1次,一般患者则在6 h或者12 h监测一次即可,以便于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全面的掌握。而目前多数医院具有经皮监测胆红素的技术,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经皮监测和经血清监测的指标往往存在一定差异,最终评价其治疗效果时应该以血清指标为准。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于单纯蓝光治疗,因此值得优先选择应用。

猜你喜欢

光疗双歧黄疸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益生菌产品中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双歧杆菌及其产品缓解肠炎症状的研究进展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