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间界线类麻风一例

2019-06-24黄景宜杨晓晶彭芬陈周张建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麻风界线抗酸

黄景宜 杨晓晶 彭芬 陈周 张建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100044

患者男,58 岁,2018年2月 2 日因躯干、四肢红色斑块3 个月就诊。患者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胸出现乒乓球大小红色斑块,边界清楚。近1 个月皮疹逐渐扩大增多,臀部、左大腿屈侧亦出现皮疹,伴局部感觉迟钝,无明显痛痒。曾外用铍药师软膏,皮疹未好转。诉左肩周围疼痛,无发热、腹泻,否认毛发脱落。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可,体重稍有下降,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个人及家族史:久居于福建,4年前搬至北京。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否认麻风患者接触史。

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由浅红色至暗红色丘疹融合成的斑块,边界清楚,稍高出平面;臀部可见2 处不规则红斑,斑块中央有“打洞区”(图1)。皮疹区触觉、痛觉及温度感觉稍减弱。眉毛未见脱落。右耳廓可见黄豆大小红色结节,无压痛,未触及肿大神经。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正常。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髓过氧化物酶、蛋白酶3、补体、类风湿因子、抗核酸结合蛋白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均阴性。臀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下可见无浸润带,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多结节性肉芽肿性病变,结节呈长椭圆形,大小不一,部分融合,中心未见坏死,浸润细胞主要为组织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少许淋巴细胞,肉芽肿内可见少许抗酸染色阳性分枝杆菌。见图2。

诊断:中间界线类麻风。目前患者回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接受抗麻风治疗,现继续随访中。

图1 患者臀部、左大腿处不规则环形红斑,边界尚清,斑块中央皮肤正常 图2 臀部皮损组织病理及特殊染色 2A、2B:表皮下见无浸润带,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多结节性肉芽肿性病变,中心未见坏死,浸润细胞主要为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少许淋巴细胞;2C:可见抗酸染色阳性杆菌。2A:HE×50;2B:HE×200;2C:抗酸染色×1 000

讨论福建省为我国的麻风高发区,推测患者在福建时已经感染该病,麻风潜伏期较长,为2~5年,移居北京4年后才发病。根据该患者的皮疹特点与病理学资料,可确诊为中间界线类麻风。中间界线类麻风较少见,且被认为是最不稳定的一型麻风,根据患者的免疫水平可迅速发展为瘤型麻风或结核样型麻风[1]。北京地区是麻风的低流行区,近年来,也可偶见麻风病例,Wang等[2]2013年曾报道结核样型麻风及中间界线类麻风各1例。在日常门诊时对于形态比较特殊的皮疹,应该积极完善包括病理切片、特殊染色在内的各项检查,避免麻风等少见传染病在非流行区的漏诊与误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其流行率及致畸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麻风界线抗酸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The Beasts Within
有界线性算子的Drazin逆的逆序律
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的意见
PCR技术、抗酸染色法在肺结核病理学诊断中应用比较
婚姻的智慧,是分寸和界线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贵阳市边远农村村民麻风健康知识调查与干预
痰标本替代物的抗酸染色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