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题多变性”变式在高三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以“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为例

2019-06-22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双曲线变式高三

☉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 曹 丽

复习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优化头脑中的知识体系,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思维平台,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然而,传统的高三数学复习课中,出现了“题海战术”“高耗低效”“教师苦,学生累”等不良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复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出现厌倦数学,抵制复习的现象,导致复习课的价值丧失.而“一题多变性”变式是变式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将其应用于高三数学复习课中,实现了“不变”与“变”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多个角度理解问题,多个方面揭示问题本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一题多变性”变式

“一题多变性”变式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改变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交换条件和结论或者增加延伸问题的条件,加深结论,其目的就是为了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揭示问题的本质.对于高三数学复习课来讲,采用“一题多变性”变式教学,就是依据一个典型的数学例题,通过“变”,最大限度地覆盖知识点,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目标,这样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完善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训练思维的平台,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可以分为代数与几何两大部分,而“一题多变性”变式在几何类问题中应用的方法大致为:条件、结论、逆向、开放性、综合性及引申性这六种变式,而其在代数类问题中的变式方法一般就是系数、指数、底数、项数、符号、字母、形式、问法以及题型这九种变式.

二、“四个”变式的原则

将变式教学应用于高三数学复习中,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也能够使学生从“变”中寻得“不变”,明确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而要想真正发挥“一题多变性”变式教学在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优势,就要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与原则,笔者通过查阅、分析文献资料,归纳了“一题多变性”变式要遵循的“四大”变式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

高三数学复习课的特征就是内容多、综合性强,因此为了提高复习教学的质量,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弄清楚哪些问题不用“变”?哪些问题需要“变”?需要“变”的问题,为何“变”?如何“变”?除此之外,作为一线教师,还应该明确课堂的时间有限,仅有45分钟,因此不能制订过多的目标,而是要抓住典型,深入挖掘,使学生举一反三.若课堂内容不分主次“讲”于学生,既不利于突出重点,也不利于攻克难点,进而导致复习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

2.难易适中原则

众所周知,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一个“度”,特别是对于师生皆为难度较大的数学学科来讲,在复习教学中,采用“一题多变性”变式教学,就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难易适中”的原则,才能够取得预设的复习效果.对于“一题多变性”变式教学来讲,“难易适中”原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具体为:一是题量适中,在复习课堂上,出现变式题的数量要适中,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二是层层递进,把握好问题变式之间的难度与广度.

3.主体参与原则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复习课来讲也不例外,因此在采用“一题多变性”变式教学时,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认识到“变”并非是教师的“专利”,同时在“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顾自己“变”,而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跟上教师“变”的脚步,更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变”,让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发言.这样一来,既能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4.有针对性原则

“变”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位学生的基础并不相同,所以在开展变式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变”,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若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较高,那么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大“变”的深度与广度;反之,教师就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地降低“变”的深度与广度.笼统来讲就是,“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

三、“一题多变性”变式在“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中的应用

采用“一题多变性”变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同时也能够放飞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有效避免了死板与僵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变”的过程中,优化、完善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在复习“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课堂上,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使学生的大脑中呈现出离心率的公式,加以点拨认知离心率的取值范围.而为了使学生掌握“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技能,笔者结合一道实例,采用“一题多变”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相关知识的认知,同时也促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技巧,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与提升.

例题已知椭圆C1的方程式为而椭圆C2过椭圆C1的两个焦点、短轴的两个端点,那么椭圆C2的离心率为______.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知:

椭圆C1的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0),短轴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为(0,3)、(0,-3).

注释: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就可以轻轻松松求得a与c,基于此,通过椭圆的离心率公式e就可以求得答案.该类型题目就是一道基础题.然而,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有关离心率的题目,往往是不能够直接求得a与c的值,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并未到此为止,而是通过“变”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挖掘,使学生真正掌握了“离心率”这一知识点.

变式一:若双曲线的方程为(a>0,b>0),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过点A(3,-4),那么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为______.

注释:本题目,通过已知条件根本不能求得a与c的值,而我们可以结合已知条件给出的等量关系,列出a与c的等量关系,进而经过“变”得到此,结合离心率的公式,求得离心率该类题目的难度属于中等,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引导、点拨为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80%的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该类题目的解题技巧.

变式二:已知F1、F2是双曲线的左右两个焦点,且F1、F2的坐标分别为(-c,0)、(c,0).P是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且的最小值的取值范那么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注释:该题目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其中运用了向量的相关知识,难度也增加了,因此在课堂上,笔者要进行引导,但并非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因为本题目的难度较大.

猜你喜欢

双曲线变式高三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高三·共鸣篇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我把高三写成诗
双曲线的若干优美性质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