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娃,那些事
2019-06-22高赛梅
文|高赛梅
从教多年,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脑海中浮现出的那些精彩瞬间、难忘画面,总是与一年级的娃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刚入学的他们,个个好似一张张纯洁无瑕的白纸,任你随意作画,都能画出最美的风景。每年刚入学的识字量测评,学生的识字量最多不过百余个,可是经过两个月的拼音学习之后,他们便能读自己喜欢的故事。而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可以扔掉拼音这个拐棍,自由阅读浅显的无拼音故事。当然,这得益于我们的“原点识字教学”,然而在识字教学的路上,他们每天都演绎着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
娃娃都是女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儿歌《小白兔》。里面有两个女字旁的生字——“奶”和“妹”。学生对这两个字并不陌生,当我拿出字卡时,他们便异口同声读了出来。随即,我让他们观察这两个字,看有什么发现。他们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没等我点名,就迫不及待地说:“它们都带有女字旁。”我接着又问:“为何这两个字带有女字旁?”他们不假思索地说:“奶奶和妹妹都是女的。”看他们兴致很高,我继续追问:“看来带有女字旁的字跟女人有关系,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也带有女字旁呢?”学生又纷纷举起了小手。
佳怡说:“小姨的‘姨’。”伟宸说:“妈、姐。”梓涵说:“还有姑妈的‘姑’,丁婉清的‘婉’。”我说:“是啊,所以丁婉清同学是个女生。”学生继续七嘴八舌地议论,又想到了“娘、姥、她、娃、好……”这时,我环顾教室一周,只剩下平日不善言辞的语佳还举着小手。我立刻点了她的名字,她胸有成竹地说:“还有妗妗的‘妗’。”说实话,这个字当时我也忘了,她的回答让我非常意外。我问她:“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字的呢?”她告诉我:“因为我住在姥姥家,每天都跟妗妗生活在一起。”此时,我趁热打铁,大张旗鼓地表扬她是生活识字小能手,其他学生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之后,我把这些字用一字开花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领着学生读起来。当读到“娃”时,我说:“老师不明白这个‘娃娃’的‘娃’为什么是女字旁?”小捣蛋勇强立马说:“娃娃都是女孩呗。”学生立刻反驳道:“小娃娃也有男孩。”勇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说:“在古代,‘娃’就是指女人,而且指的是美女。勇强真厉害,都知道这个字在古代的意思。”只见他立刻挺直了腰板,骄傲地环顾了一下四周。我继续问:“谁还有不同的解释?”子林高高举起了小手,他非常自信地说:“因为女生都喜欢玩娃娃。”学生纷纷点头。这时,我们班识字量最多的海鑫也举起了手,他说:“我认为娃娃都是女人生的,所以带有女字旁。”学生说:“对对对。”甚至有的为他鼓起掌来。我说:“看来,女字旁的字真的跟女人有关系。”
这时,我继续抓住“娃”让学生想:“看到这个字又想到了哪个字?”他们一下子又想到了青蛙的“蛙”,我边板书边说:“因为青蛙是小动物,所以带有虫字旁,那大家猜一猜水洼的‘洼’是哪个?”这时,他们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不约而同地问:“水洼是什么啊?”我恍然大悟,他们可是刚入学不久的娃娃啊,没有那么多词汇量。于是我给他们呈现了水洼的图片,马上就有十几个学生举起了小手,说有三点水。我又问:“哇哇叫的‘哇’呢,是什么偏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口字旁。”
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中,借助原点字,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轻松快乐地认识了更多的字,慢慢地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
“贝”是多音字
在一年级学生的脑海中,笔画概念并不强,所以他们经常出现笔画书写错误的情况。比如,有的会把“头”的最后一笔写成捺,还有很多带有竖钩的字,他们也会省去钩。也许在他们的意识中,带钩和不带钩的字实在长得太像了,可能就是同一个字吧。“‘贝’是多音字”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
听到微信信息的提示音,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于程皓妈妈发来的语音,点开一听,是于程皓的声音:“高老师,‘贝’是不是多音字?它是不是也读jiàn?妈妈说我读错了,所以我想问问您。”我被问懵了。我问:“是宝贝的‘贝’吗?”于程皓说:“是。”
虽然于程皓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但我非常高兴,因为他身上有不懂就问的品质。也许,在他的世界里,“贝”和“见”就是一个字。于是我首先对他进行了表扬,称赞他善于思考问题,不懂就问。接着我又在田字格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了“见”字和“贝”字,拍照发给他,并用不同颜色对这两个字的最后一笔做了标注,让他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发现。他说:“老师,我知道了,它们最后一笔不同。”我说:“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见’的前三笔跟‘贝’是一样的,但最后一笔不同,‘见’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而‘贝’的最后一笔是点。你看,一个小小的笔画决定着两个字的不同。所以我们写字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将笔画写到位,写正确,不然就有可能变成别的字了。”
生活处处皆教育,当时我就坚信经过这次的沟通之后,于程皓的笔画概念会有所增强。果不其然,在以后的写字过程中,他没有再出现这样的错误,看来于程皓已经意识到写对笔画的重要性了。
不过,要想让学生从根本上杜绝写错字,正确区分形近字,还需要动一番脑筋,应该从字义、字形上下功夫。比如“下”这个字,有的学生总是把最后一笔写成短横。我便拿起粉笔松开手,让它从我的手里掉下去,然后用红粉笔给“下”添上一笔“点”,边点边说:“东西往下掉,所以‘下’最后一笔是朝下的‘点’。”学习“牛”时,有的学生会跟“午”混淆,我便告诉他们,牛长着头,所以“牛”要出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除了我的指导之外,更注重的是引导学生用编儿歌、编小故事的方式来区分易错字,分辨形近字。比如,学了“样”和“种”之后,有的学生把偏旁混淆了,他们就自己编了小儿歌来区分:“种”——种下“种子”长禾苗,所以有个禾木旁;“样”——小羊喜欢吃树叶,所以有个木字旁。
生活让这群有奇思妙想的学生给我带来了无穷乐趣。慢慢地,他们对汉字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错别字越来越少,识字写字的兴趣也越来越高。我相信,以浓浓的识字兴趣和求知欲为“原点”,由此不断学习,学生的识字世界会变得更加妙趣横生、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