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归思想促进高中信息高效课堂生成
2019-06-21吴赐龙
吴赐龙
【摘 要】本文基于化归思想的特点,论述化归思想在高中信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提出旧知转化为新知、个别转化为一般、复杂转化为简单、理论转化为实践等策略,以期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升实践能力。
【关键词】化归思想 高中信息 高效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B-0144-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化归思想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常用的教学理念,化归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具体地说,化归思想是在研究问题、学习知识时采用一定方法将问题转化,从而快速习得知识,化解问题。它能够将复杂深奥的知识转化为简单问题,帮助学生快速解决学习困惑,助力高效课堂的生成。近年来,化归思想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采用化归思想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相对繁杂,且比较抽象。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分解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化归思想,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分析和解决学习重难点,迅速将知识整合、简化,学生思维得到拓展,知识整合能力也得到提升,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的灵活性、科学性。
一、旧知转化为新知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脑海中的已知内容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从旧知识转化而来的。”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过程。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回忆旧知,从而为新知识的形成奠定基础。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它的系统性、连贯性较强,新知总是在旧知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因此,构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对课堂教学尤为关键。高中信息技术课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它们之间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教师要把握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旧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如学习广东版高一信息技术“信息及其特征”时,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然学习过信息相关概念、特点等知识,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从这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回忆信息相关知识。学过的内容在学生脑海中还有残留,学生在脑海中快速检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思维认知被激活,学习热情高涨。接着,教师顺势举出各种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判断:我们的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你能都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正确判断吗?学生积极参与。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开展教学,课堂学习氛围浓郁。
教师要挖掘新旧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找到二者的相似之处,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高中阶段,学生知识积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思维认知能力较强。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对旧知识的回忆中,启动思维,并通过崭新的思维方式,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同时,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之处,采用寻找异同、分析迁移的方法来达到知识的同化,架构起通向新知的橋梁。
二、个别转化为一般
个别是指事物显现出来的具有自身性质的特征,一般是指大部分事物具有的特征。个别与一般的转化是化归思想重要的载体,是较常用的方法之一。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磁盘里创建的新文件,教师将所学内容复制、粘贴到文件夹中,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如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喜欢一个劲地讲解知识,忽视对教材学习资源的深度挖掘,不会深入探究文本知识点之间的密切关系。单一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往往遏制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阻碍了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只有有效激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认知结构。
如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时,这一节所学内容与“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教师要抓住学习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上一节我们学过文字的处理,大家还记得文字的发展过程吗?汉字在计算机中是如何编码的呢?这一节中所学内容是表格数据的处理,它们的操作方法是否与汉字编码处理是一样的步骤呢?”学生刚学过文字处理相关知识,对这一部分内容比较熟悉,自然更愿意探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异同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一般与个别的对比,学生迅速把握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如何开展教学活动,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具体操作时,教师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资源以及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进而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都是以单元为主题进行组合设计的。教师要有单元学习意识,首先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了解各章节内容,为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各章节内容之间会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有些知识点之间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只要学会了一种操作,其他的操作也就易如反掌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某一个知识点,进而对类似的知识或操作方法进行讲解,增强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三、复杂转化为简单
化归思想的核心就是将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转换,使其变为简单易懂的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体系和架构都较为复杂的学科,知识点比较零碎。教师可以采取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形成完整认知系统。思维导图是通过建构学科知识整体框架,再以支架的形式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对知识的整体框架有了清晰认知,再将其他知识点细致梳理出来,学习活动变得简单起来。
如学习“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时,这节课学习内容繁杂,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根据课题搜集相关信息。学生思维中有了整体的框架,接着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内容,并用简单的形式画出思维导图,将所学内容以框架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七嘴八舌议论,拿出纸笔绘制勾勒框架。经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知识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自制的思维导图,学生在观看中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在学习、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学习,认知得到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呈现蓬勃向上的活力。
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将复杂难懂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结构化,引导学生在思维框架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并开展新的学习活动,了解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实现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内在探究动力,还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理论转化为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高中信息技术课最为突出的特点。学生理论知识学得好不好,只有靠实践操作才能检验出来。实践操作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要高度重视。实践操作,既能检验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养成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部分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较强,一旦进行上机操作,他们就心存畏惧。教师要做好教学服务,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在设置实践活动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要突出学习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实践活动形式方面,也要有所创新。高中阶段,學生自尊心极强,爱面子,对作品制作感兴趣。教师可以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作品制作的实践活动。
学习完“视频、音频和动画信息加工”后,为了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教师设计了实践操作任务:小丽她们班举办了一场朗诵比赛,但在录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小丽聘请你当他们班的编辑,你能按照小丽的要求,将这些问题处理好吗?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出示小丽对视频处理的要求。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疑问,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让小组讨论解决。接着,教师分配制作任务:拍摄、制作一个视频,视频内容不限,但视频的内容必须完整。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复习了所学内容,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变化,适时增加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学科。信息技术上机操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知,升级优化实践训练,引导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化归思想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理念。用化归思想指导课堂教学,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综合思考教材内容、把握文本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化归思想,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教学资源,将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实现一般与个别、简单与复杂、理念与实践的相互转化,进而激活课堂教学的有利因子,生成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君红.浅议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8(9)
[2]倪 晶.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
[3]韦可兵.高中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