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6-21韦雅芬
【摘 要】本文论述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选取本专业 120 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分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适用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基础护理学 实验教学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B-0113-02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创建一种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通过护生主动学习来实现知行合一,促进护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培养护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理论与实践比例约为 1∶1.3,为改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成效,需要把握实际教学形势,科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本研究旨在探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的应用及具体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本专业 120 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人,其中对照组男 3 人、女 57 人,实验组男 2 人、女 58人。对照组护生年龄在(22.1±0.8)之间,学习成绩在(591.0±3.6)之间;实验组护生年龄在(21.9±1.2)之间,学习成绩在(590.0±3.8)之间,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学习成绩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待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考核,并开展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教学内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以全国高等学校第 4 版《基础护理学》本科教材为主,实验教学内容包括生命体征测量、吸痰、导尿、灌肠、静脉输液、心肺复苏等操作项目。
2.教学方法。以同为硕士学历且年龄差不超出 2 岁的青年教师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的带教老师,将两组护生合理划分为学习小组,每组 6 人,分别由带教老师带领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护生练习,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实验组则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经过准备、实施与总结评价三个教学阶段开展实验教学。
在准备阶段,由本次研究人员负责向教师与实验组护生就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要点,在把握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实验教学任务并提前发给学习小组,其中设定基础护理情境并提出相关问题,需要护生结合具体任务收集资料,主动探究项目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制订基础护理计划,做好实验准备。在项目建立的过程中,可设定合理的基础护理情境,比如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自行进食,需要护生为患者实施鼻饲。在这一情境下提出问题:回抽胃液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咖啡色凝块该如何处理?若长期鼻饲条件下在回抽胃液的过程中发现鼻饲食物量较大,需如何处理?通过此种方式,引导实验组护生主动就情境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探究,为行动导向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施阶段,在实验组护生制订基础护理计划后,由教师进行汇总,并与护生就护理项目的重难点进行探讨,之后引导护生以小組为单位进行操作训练,教师需密切观察护生表现并适时进行指导,将护生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在基础护理练习后,开展护生自评、组内互评以及小组讨论活动,以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计划。教师总结学习过程,并设置开放性问题来启迪护生思维,提升其护理素养,培养其基础护理能力。
在总结评价阶段,在基础护理操作练习结束后,由学生进行总结,书写基础护理实施方案,由教师评定等级,及时与护生沟通,并落实综合性项目的科学评价,引导护生探究复杂项目的解决方案。通过项目或病例形式开展阶段性考核,以全面把握护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师加以总结并进行等级评定。
3.教学评价。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主要通过四种方法来实现,一是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其中以课堂效果、技能培养和能力培养作为评价内容,分别设置题目,由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由实验组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评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100%。二是理论考核,对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统一命题考试,并进行统一阅卷,其中包括名词解释、选择、病例分析等理论内容。三是操作技能考核,由学生随机抽取考核项目,独立完成考核。四是 Watson-Glaser 批判性思维测试量表,通过信度与效度来实施教学评价。
4.统计学分析。在收集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相关数据后,通过标准统计学软件 SPSS15.0 开展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以 X2 检验及独立样本 t 检验作为统计方法。
二、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生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如表 1 所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组护生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护生理论考核方面,实验组在选择、病例分析题以及总分方面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单元考核方面,随着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不断深入,实验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 Watson-Glaser 批判性思维测试量表方面,除评价维度之外,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结论与讨论
第一,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改善教学效果。在明确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生对于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下,护生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更为深入,在基础护理项目与任务的探究过程中,护生能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随机应变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护生对临床情境形成正确且真实的认知,健康教育能力也逐步提升。与此同时,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护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优良条件,在项目与任务探究的过程中,护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学习过程中护生的成就动机被激发。研究结果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能够被护生所认可和接受,有助于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有助于改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成效。
第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护理素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行动导向教学侧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潜移默化中锻炼护生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在巩固护理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锻炼护生护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在任务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学习,护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取长补短,有助于促进护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护生参与护理项目并就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对临床护理的认知也更加深刻,促使护生在实际护理操作中能够客观分析相关要求,并找寻正确的临床护理方法。
四、建议和对策
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操作技能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使行动导向教学的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和应用方式,旨在加强教学质量控制,促进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一,要在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全面把握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及需求,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护理水平出发,做好备课工作,准备好教材与參考资料、教学设备仪器等,确保能满足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要以学生为对象进行备课,基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习理解能力,整合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实验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要致力于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来优化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流程,深刻反思教学过程并明确其中不足,逐步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更好地开展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活动。
第二,现代教育环境下,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要以素质教育作为出发点,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统一且规范地开展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落实分层教学,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护理水平。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并作出科学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要注重基础护理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将正确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习惯,并在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适时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能够将所学习的基础护理学知识运用于护理实践活动中,并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基础护理学实验学习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荣芝.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
[2]蔡秀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3]薛 燕,李艳春,张佩芬,佟金渝,王建秀.“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1)
[4]祝玉芳,丰桂青.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技术教学中行动导向法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11)
【作者简介】韦雅芬(1986— ),女,大学本科学历,任职于河池市卫生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基础护理学、护理实训教学、精神科护理学。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