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21何勇
何勇
【摘 要】本文论述翻转课堂教学“创建教学视频—发布任务—知识内化—阶段测试—总结梳理”五个步骤,探讨翻转课堂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实践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数学 翻转课堂 应用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B-0059-03
翻转课堂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系统重点推崇的教学模式之一,加拿大著名杂志《环球邮报》在 2011 年把这种教学模式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技术变革。在我国教育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翻转课堂是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上课前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等,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教育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助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促进信息化教学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必须构建中职数学教学新模式。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探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使教师的角色从“领导者”“权威”变成了“引导者”。学生从“接受者”“附庸”变成了“主体”。学生的需要在这种教学观中被重视起来,教师只是扮演协助的角色。
目前国内外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有较多的研究,从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出发,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体验学习成功有机融合,依据“激发兴趣、任务导向、考核激励、体验成功”的路径来设计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建教学视频—发布任务—知识内化—阶段测试—总结梳理”五个步骤,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过程。
(一)创建教学视频
第一,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目标,找准知识点或解决一个问题;第二,收集或创建教学视频,录制微课等,准备好教学资源;第三,在制作教学视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应或转变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比如,在《指数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一节,由于指数函数的定义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通过创建微视频,动态地展示其图象,演示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函数值不断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二)发布任务
1.教师在学习平台发布任务书、微课、导学方案等教学资源。学习任务书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布置好,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一步一步完成学习任务、作业,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三角函数》一节中,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准备 5 个微视频,“体操比赛中的转体”“任意角的分类动态”“终边相同的角”“弧度制”及“典型例题”等,每个微视频讲解 1~2 个知识点,将微视频发到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线自主学习。
2.学生课前在学习平台上,通过微课等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对照学习任务书上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有目的地开展学习,并能够完成课前作业。
(三)知识内化
1.教师将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在课堂上统一集中讲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环境中学习相关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進度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最终将问题进行自主解答,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还可以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在《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一节中,课前在统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 4 个问题让学生讨论:①函数概念的关键是哪几点;②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明函数的概念;③函数的表示法有哪些;④练习第 3 题有几种解法。这 4 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蕴藏了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
2.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在这一环节,使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探索中更加活跃,更加主动思考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有效提问、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完成学习目标,使知识在相互探究中得到内化。但要注意,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当好知识传递者和课堂组织实施者,适当指导和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不可越俎代庖。
(四)阶段测试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并进行合理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综合评价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关键一环,合理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当教师把好的评价反馈给学生后,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进而在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
(五)总结梳理
1.教师反思。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查阅学生课后学习反馈情况,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教学设计方案,将教学思维提高,思考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更能满足学生需要。
2.学生提高。课后提高是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吸收内化,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将知识进行巩固强化,拓展延伸的过程。课后提高要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能力,要符合新时代中职数学的教学要求。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现以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指数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为例,对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前四步骤,创建教学视频、发布任务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前阶段学生根据导学方案观看微视频,提前预习。
1.设置导学方案
教师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置导学方案。包括: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指数函数定义;②理解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2)能力目标:①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转移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建构能力;②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软件能力;③培养数形结合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习重点。①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指数函数定义;②理解指数函数图象及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图象及性质与底数 a 的关系;从图象归纳出性质。
《课前导学方案》内容:①指数函数定义;②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③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
2.制作微课
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故就指数函数概念、图象与性质及应用举例等 3 个知识点,录制时长 6~10 分钟的系列微课程(系列 1:指数函数概念;系列 2: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系列 3:指数函数应用举例)。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微课程系列 1《指数函数概念》以《庄子·天下篇》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为情境引入,古为今用,取精用弘。以现实中的指数函数实例细胞分裂为例进行讲解,完成从生活到数学的自然迁移。微课程系列 2《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使学生感受“数”到“形”的转化过程,为巩固和加深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微课程系列 3《指数函数应用举例》将玛丽·居里的放射性理论作为引子,让学生感受数学穿越古今,传承历史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导学方案和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做好课前探究练习,并针对微视频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
4.预习结果分析
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收集与分析,确保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为接下来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打下基础。
(二)课中三环节,知识内化,阶段测试
在课中阶段对课前阶段的知识点再次进行学习,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和迁移。课堂活动的设计是整个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阶段。
1.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首先,组织学生分组(根据学生数学水平、能力强弱进行合理分组);其次,小组分发评价表,以建立课堂评价评分体系。分组能使学生更全面地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协作与竞争的意识。通过小组中同伴的协作与启发,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任务①:类比分析,确定方案。教师让学生回顾探究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方法,展开指数函数图象、性质的探究。任务②:动手实践、特例分析。学生通过动手作图,进一步巩固作图的一般方法,并在作图过程中观察图象,数形结合、分析性质。设置两个特例,初步感受底数 a 在不同范围内,函数图象的异同及其变化趋势。
2.问题探究,自主学习
运用现代网络信息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玩短信、QQ、微信、微博?平时经常转发信息或者接受到转发的信息吗?”以学生感兴趣话题切入,使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迅速地转移到课堂中,并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知初探,认知概念。教师引例:①一个造谣者,他第一天将信息發给 2 个朋友;他朋友收到信息后第二天分别把信息转发给各自的 2 个朋友,收到信息的 4 个人第三天继续转发给各自 2 个朋友;如此下去,在第 10 天最多有多少人收到信息?在第 x 天最多有多少人收到信息?②《庄子·天下篇》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中的木棰,假设为 1 米,那么第 x 天后剩余的木棰有多少米?
学生活动:根据问题①,让学生将这个过程,在黑板上写出第一天的信息条数,第二天的信息条数,第三天的信息条数,让学生参与活动,感受变量间的关系,从活动中归纳得出规律,完成从生活到数学的自然迁移。通过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得出函数关系式:y=2x。同样地,得出问题②的结果为 。
引导学生发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指数函数的定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由图象特征总结性质,突出本节课重点,突破本节课难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数形结合思想,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学,从“学会”到“会学”。
3.交流、展示、评价学习
探究图象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函数图象,对指数函数图象有直观认识。感受“数”到“形”的转化过程,为加深和巩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也为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底数分类做思想铺垫。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看指数函数 y=2x 动态图象,真实感受指数函数图象变化规律与底数 a 的关系。完成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度。
归纳总结,理论升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整体建构,进行理论升华,强调指数函数图象、性质与底数 a 的变化关系,以有利于学生梳理、夯实新知,数形结合。由图象特征总结性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后二要素,总结梳理,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后活动的设计是为了整个翻转课堂的提升,以达到巩固知识、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
1.课后拓展、评价
分层次设置作业。结合学生专业,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课后评价,及时反馈。设置《学习反馈评价表》,反馈内容有:①知识掌握较好,能否举一反三;②知识掌握一般,还需深入学习;③知识概念模糊,需老师再辅导;④是否喜欢本节课堂模式;⑤是否喜欢小组合作学习;⑥学习过程还有哪些困难?小组长统计分数,上交评价表。通过竞赛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为下节课学习指数函数性质做好基础调查。
2.诊断与改进
教师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习反馈评价表》所反映的数据,然后进行诊断分析。诊断与改进的要点是:知识理解是否到位,教学组织模式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活动是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调整策略,提出改进措施。
总之,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阐述中职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五个步骤,为中职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庆禹.信息技术背景下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1)
[2]孙得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5(7)
[3]董 奇,黄 芳.职教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瓶颈及突破[J].职教论坛,2016(3)
[4]宁艳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图形图象处理》为例[J].广西教育,2017(7)
【作者简介】何 勇(1968— ),男,汉族,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办公室副主任,高级讲师,工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中职数学教学。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