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复习如何更扎实
2019-06-21高心怡
高心怡
【摘要】当前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同学们往往出现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点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并记忆,但是在具体习题练习时和考试中往往并不能对知识点进行熟练而灵活地运用.直接导致了数学学科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种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在课后对课上的知识点进行良好扎实的复习.由于数学课程的特殊性,使得同学们在课后的复习对整个学科思想的理解和知识的把握都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将对高中阶段数学课程课后复习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方法
一、导致数学复习效果不良的因素分析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中,由于高中阶段数学各种知识点属于对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升和拓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时会具有一种即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加上一些同学仍在数学学习上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而在高中数学这种课堂上内容多、节奏快的授课环境下,继续沿用初中的数学学习方法会使同学完全跟不上节奏导致听课效果产生影响.再者一些同学非常重视课堂听讲,在课上十分专注,但是忽视了课后习题的练习,导致在练习和测试中只能做对一些基本概念题,稍微复杂的题目便感觉无从下手,有心无力.上述问题都是导致数学复习效果不良的直接因素.
二、如何提升复习效果
复习对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复习是巩固知识的进一步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延续.通过复习同学们可以对课上学习知识点进行充分的二次理解并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在复习时的习题练习也可以提升同学们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作为一门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复习可以说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高中阶段数学复习主要分为知识点复习和能力运用复习两大部分.在具体复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根据复习的各个部分之间充分的关联,来重新体会知识点在概念和运用两层方面的具体含义.这样才能够达到复习的具体有效性,使复习可以发挥出实际的效果.
三、高中数学复习具体策略初探
在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中,良好的复习能够得以开展与高效地课堂学习时密不可分的.只有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高效学习才能在复习时得到实际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高中阶段数学复习可以按照知识点复习和知识点运用复习两方面进行开展.
(一)知识点复习
对知识点的复习首先需要同学们将教材中各章节涉及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描画出来.利用思维导图直观详细的方式来对知识点进行呈现.笔者通常在进行复习过程中,都会按照章节来自己描画思维导图,这种形式第一能够在脑海中对章节内容有一个记忆式的理解和结构式的印象;第二通过思维导图的描绘可以帮助笔者在制图过程中感受各个章节记忆效果的优劣,进而促进对薄弱环节的再次学习.以人教版高中二年级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为例”同学们在进行知识点复习时可以按照自身的记忆规律绘制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各种概念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
(二)知识点运用复习
知识点运用复习主要通过解决习题的形式进行开展,是传统复习中的主要部分.传统复习过程中,不少同学一味地对习题进行求解,并不能很好地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来进行审题、分析、解答等一系列步骤,导致在复习过程中重复做题、机械做题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落后的方式不仅不能提升同学们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同时在复习过程中大量的习题练习也会降低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笔者认为在当前高中习题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固然需要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但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题目和知识点的结合工作,这样才能保障有效做题、有效复习.
如,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f(α)=sin(π-α)·cos(2π-α)·tan(-α-π)tan(-α)·sin(-π-α),化简f(α)一题,许多同学在看到题目的时候都会感觉比较头疼,由于本题需要将三角函数的化简、角的象限性等多种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所以在审题之后我们需要按照題目所给的条件将α是第三象限角带入到式子中,化简得到f(α)=sinα·cos(α)·[-tan(π+α)]-tanα·[-sin(π+α)]=-sinα·cosα·tanα-tanα·sinα,之后进行约分简化处理可以得出f(α)=cosα.
可以看出,详细审题能够帮助同学们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选用相关知识点与题目要求进行充分解决.所以所在日常的习题练习过程中,正确的解题步骤应该是审题、提取关键信息、选取相应知识点、解题.
综上所述通过知识点体系复习和知识点运用复习两个方面的综合性复习,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打牢高中数学的学习基础,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徐冬梅.把数学复习课还给学生[J].辽宁教育,2012(8):45-46.
[2]焉晓辉.谈复习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现代教育,2011(Z3):121.
[3]吴志丹.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中的应用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110-112.
[4]何明兴.高中数学备考复习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