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CT与MRI诊断

2019-06-21马二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痛风性滑膜痛风

张 雷,马二奎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 北京 102400)

痛风性关节炎(GA)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出现障碍,尿酸排泄减少,从而导致尿酸盐在关节骨及周围组织以结晶的形式沉积进而引发的一种炎性反应[1]。痛风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2],其中以CT与MRI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为进一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9年5月间收治的102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确诊,受累关节表面有明显红肿,第1跖趾关节有肿胀或疼痛症状。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6.3±2.1)岁,病程2~14年,平均(6.3±0.5)年,单关节发病39例,多关节发病63例,发病位置:骨内19例,关节腔或滑膜内24例,韧带和肌腱45例,其他软组织14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与MRI检查。CT检查:采用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64排CT,患者取仰卧位,对膝关节进行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扫描,扫描参数为层厚3mm,间距0.5mm,然后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MRI检查:采用GE公司生产的1.5T HDxt磁共振机对膝关节进行扫查,扫描序列为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E42ms、TR2100ms、FS PD FSE),STIR(TE64ms、TR3200ms),T1WI(TE 11ms、TR380ms),冠状位自旋回波序列(SE),脂肪抑制序列(TEl5ms、TR2040ms、FS PD FRFSE),对膝关节进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扫描。CT与MRI检查结果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做出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检查对于痛风结节位置及形态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MRI检查,而MRI检查对于膝关节骨质破坏、滑膜增厚以及关节积液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情况比较[n(%)]

3 讨论

当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者排出受阻时可在体内形成结晶,然后沉积于关节腔、关节囊、软骨、滑膜等关节结果,从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导致关节畸形、关节脱位、运动障碍等,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进行干预尤为重要。关节穿刺明确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是目前临床诊断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金标准[3],但该方法作为一种有创操作检查难以在临床广泛开展。因此,影像学检查成为目前临床诊断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段[4],检查方法中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

本研究结果表明:CT与MRI检查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CT检查在痛风结节位置及形态方面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而MRI检查对于膝关节骨质破坏、滑膜增厚以及关节积液方面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与彭佩乾[5]研究结果一致。CT检查通过容积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地分析痛风石数量、部位及形态[6],而MRI检查对于软骨破坏、骨髓水肿及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的显示较敏感。

CT检查可显示病变关节间隙增宽,邻近软组织及皮下脂肪可见高密度痛风结节影,随着病情的进展,软骨下可见少量囊变,边缘显示清晰,晚期骨质破坏累及多关节,可呈“悬挂边缘”征象[7]。MRI检查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以及多序列等优点,可清晰显示出更小、更多的病灶,鉴别非尿酸与尿酸的结节沉积[8],因此对骨质破坏、滑膜增厚、软组织肿胀、骨髓水肿、关节积液的检出率较高。

综上所述,CT与MRI检查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各有优势,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将两种检查方式结合使用,以达到优势互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痛风性滑膜痛风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痛风的治疗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