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2019-06-21刘法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先天性符合率心脏病

刘法娟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 山东 青岛 266400)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先天性畸形最常见的一种,尤其是复杂型胎儿心脏病,预后差,是新生儿及儿童期主要死亡原因[1]。本研究旨在对产前超声筛查在判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与探讨,研究详情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自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产前检查的1834例孕妇,其中共查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63例,并于胎儿引产或出生后确诊,所有孕妇均为的单胎,排除具有严重心、肾、肝方面疾病者。全部孕妇中年龄最大的为43岁,年龄最小的为21岁,平均(31.36±3.64)岁,孕周最长的为38周,孕周最短的为18周,平均(27.61±3.24)周。

1.2 方法

研究中所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VolusonE8,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选择仪器预设的胎儿检查程序,嘱孕妇保持仰卧位或侧卧位,对胎儿、羊水及胎盘行常规检查,检查的实际过程中先从孕妇腹部横切面进行腹部定位,利用胎儿心脏软件展开检查,对胃泡与肝脏位置进行确定,再判定心尖指向与心脏位置,对图像予以适当放大及电影回放;然后利用四腔心切面头侧偏转法依次获取4C(四腔心切面)、RVOT(右室流出道切面)、LVOT(左室流出道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及腔静脉长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和频谱多普勒超声图像;若存在胎位不正情况,可嘱孕妇下床进行适量活动,待胎儿体位得到相应改变后再重新采图,并对所获得各切面胎儿超声图像展开分析。为对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准确性予以保证,利用阶段分析法再次检查胎儿超声心动图。保持仪器在图像分辨率最佳状态,依据顺序节段分析法展开再次筛查:先进行腹部定位,然后实施心脏定位、心房形态定位、心房结构定位、心室定位、房室连接以及心室动脉连接,并查看、分析胎儿的大动脉位置关系、大动脉发育情况及半月瓣,认真记录筛查结果。

1.3 评估依据

以胎儿引产或出生后实际情况为依据,观察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

1.4 统计分析

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若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所有数据的统计皆经由SPSS19.0软件完成。

2 结果

下表1,产前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96.83%(61/63),与胎儿引产或出生后实际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产前超声与产后实际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符合率比较[n(%)]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多因胎儿在母体当中心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患儿会具有发育迟缓、呼吸困难、晕厥等临床症状,可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2]。

相关研究显示,产前超声诊断可对胎儿的健康状况予以有效反映,在临床中诊治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医生可以根据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具体严重程度及类型,提早完成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合理处置,可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出生人口的整体素质,并在同时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家庭与社会造成的负担[3]。

本研究得出,产前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96.83%(61/63),与胎儿引产或出生后实际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可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十分复杂,通常情况下,孕妇在孕16周之后便可接受产前超声检查,通过全方面检查胎儿情况来尽早发现胎儿的畸形与异常情况。产前超声检查可将包括心脏腔室构造、瓣膜活动、间隔活动及血液流动情况等胎儿心脏具体情况有效反映出来,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意义十分重大。并且产前超声检查对孕妇及其胎儿无不利影响、准确率较高,可将此种方法作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从根本上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提升我国的胎儿出生素质及整体生育质量。

产前超声筛查可对胎儿心脏的畸形情况予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具有流程便捷、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价格低廉、敏感性高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先天性符合率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