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WI及DWI对高血压颅内微出血的检测价值

2019-06-21靳云凤祖景世于平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数目阳性率影像学

靳云凤,祖景世,于平年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CT核磁科 吉林 通化 134001)

高血压为诱发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生颅内出血,需立即抢救,方可避免患者死亡。高血压颅内微出血患者,出血量较少,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现临床常采用SWI及DWI两种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为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本文于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颅内微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SWI及DWI的应用方法,观察了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WI组(20例)性别:男/女=10/10,年龄(60.39±10.17)岁。DWI组(20例)性别:男/女=11/9,年龄(61.39±11.25)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T2WI、T2FLAIR以及T1FLAIR扫描。SWI组采用SWI检测,DWI组采用DWI检测,方法如下:

1.2.1 SWI组检测方法 SWI高分辨率的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中,TR=27.0ms,TE=20ms,层厚=1.6mm,FoV=22cm×22cm。SWI采集信息时,应采用REFORMAT软件以及MinIP获取病灶图像。

1.2.2 DWI组检测方法 DWI采用SE-EPI序列扫描,参数如下:b=1000s/mm2,TR=5000ms,TE=85ms,层数=20,层厚=5mm。扫描期间,FOV为22cm×22cm,扫描的过程,需一次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高血压颅内微出血数目与阳性率、出血分布情况(包括基底节区、丘脑、皮层共3项指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颅内微出血数目与阳性率

SWI组低危者病灶数目11个、阳性率36%,中危者病灶数目45个、阳性率30%,高危者病灶数目97个、阳性率30%,与DWI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高血压颅内微出血数目与阳性率

2.2 出血分布情况

SWI组与DWI组病灶分布情况检出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中,低危患者病灶多位于皮层,高危患者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详见表2。

表2 出血分布情况(n/%)

2.3 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通过对患者影像学表现的观察发现:(1)SWI组:采用SWI检测,高血压颅内微出血患者,病灶部位可见斑点状信号,呈低信号改变,病灶边缘光滑。(2)DWI组:采用DWI检测,高血压颅内微出血患者病灶信号与SWI组一致,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环绕。

3 讨论

高血压颅内微出血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风险较高。采用DWI对疾病进行检测,可在常规SE序列的基础上,形成梯度场[1]。受水分子弥散作用的影响,质子重聚难度加大,因此,信号衰减问题较为严重。将其应用到疾病的诊断中,出血部位通常可见磁场不均匀现象,从而导致局部产生磁化率伪影,致使病灶部位图像变形,对疾病的检出率造成不良影响。采用SWI检测时,顺磁性物质可产生与外磁场方向相同的感应磁场,减小局部净磁场,使出血区域的影像得以清晰的体现[2]。本文研究发现,采用SWI对高血压颅内微出血进行检测,低危者病灶数目11个、阳性率36%,中危者病灶数目45个、阳性率30%,高危者病灶数目97个、阳性率30%,与采用DWI检测相比,病灶数目检出量更高,阳性率更高,优势显著(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SWI检测与DWI检测相比,病灶分布情况检出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前者病灶分布情况检出率更高。此外,两组患者中,低危患者病灶多位于皮层,高危患者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提示高血压颅内微出血患者的病情,与其病灶分布区域有关。通过对影像学特征的观察发现,采用两种方法检测,高血压颅内微出血患者,病灶部位均可见斑点状信号,呈低信号改变。但采用SWI检测,通常可见病灶边缘光滑。临床应视上述特征,对高血压颅内微出血进行诊断,提高疾病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与DWI相比,采用SWI检测高血压颅内微出血,检出率更高,临床可考虑给予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数目阳性率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移火柴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牧场里的马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