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化管理模式促进学科发展的实践

2019-06-21林妍霏邱亭林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直肠外科科室

林妍霏 邱亭林

临床科室是医院的关键基本构成单元,是医院医疗服务主体,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发展和运营,因此临床科室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管理的基石[1-3]。面对医疗体制改革和患者需求不断增加的压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16年开始尝试开展以效率为核心,患者需求和满意为目标,对科室学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用标准化、实时化、精细化、共享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管理科室,不断推动学科建设。

一、科室概况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拥有一支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护理、科研团队,其中临床医师17名,包括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6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8名),具有国际认证造口师4名。科室共有开放床位90张,结直肠肿瘤年手术量3 000余例。微创手术占90%以上并主打“微创中的微创”,科室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及扩大根治术、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早期直肠肿瘤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保留直肠壶腹的全结肠切除术、腹腔镜下低位/超低位保肛手术等各类微创手术。在疑难手术方面,主打“疑难中的疑难”,科室开展以右半结肠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代表的联合脏器、多脏器切除手术,全盆腔、后盆腔脏器切除手术,多次复发、转移病灶切除术,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扩大清扫术,盆腔、后腹膜巨大肿物切除手术等疑难复杂手术。

自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以来,仅通过3年时间,快速成长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结直肠肿瘤专科。目前,科室整体构架为“两区一部”,即两个结直肠病区和一个结直肠学术期刊编辑部。现科室已成为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学组副组长单位。

二、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确立

结直肠外科结合院内外、国内外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科室人员梯队、床位数量、医教研等实际情况,以科学性、具体性、可行性、合理性为原则,与临床工作紧密相连,与医疗管理常规相统一。自2016年起,构建与临床工作精细化管理、人才建设、创新及提升品牌、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等多方面密切相关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一)以精细化管理促进学科发展

2016年起,科室改变传统的“专家型”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完善的管理制度,用标准化和精细化的职责分工提高科室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首先,科室采用Delphi法,借鉴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和关键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关键指标确定依据国内外文献、国内医院评审评价和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最终由定量考核指标和定性考核指标构成[4]。并以平衡记分卡作为战略目标工具,兼顾短期与长期目标、保证指标体系能促进科室各方面发展[5]。同时,科室明确具体精细化分工,以科室主任、副主任、病区主任负责制,护士长及每位医师都负责相应质控指标如效率指标、工作量指标等、实时监控,实行目标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结直肠外科医疗质控精细化管理评价量化如表1。

表1 医疗质控精细化管理评价量

(二)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与医学一流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在学科建设上,不仅应当注重有形的投资,还应该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因为人是决定学科产出的关键因素[6]。自2015年医院大力支持结直肠外科学科建设,“外引内培,双管齐下”,通过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扩大、优化人才队伍及其结构。引进医疗技术水平高,技术特色鲜明,科研能力强,能承担国家课题,教学经验丰富,以及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国家著名结直肠外科专家为学科带头人。随后,科室相继引入副主任医师2名,编辑部编辑2名,招聘主治及住院医师3名,同时选拔优秀人才重点培养,为科室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7]。

(三)以创新、品牌提升促进学科发展。创新发展是学科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和品牌是技术、服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必须以创新和品牌提升服务病人的能力和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三年来,结直肠组织召开系列品牌会议,树立科室国内结直肠肿瘤治疗规范化、微创化的带头作用。

(四)搭建学术平台促进学科发展

学术平台包括学术生产平台、学术科教平台及学术管理平台。学科发展是学术平台的基础,而学术平台是各种成果的转化桥梁,可实现成果最大传播,同时,通过平台交流,实现本领域国际国内互相学习,接收新的诊治理念,提高诊治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学科发展,因此学科发展要重视学术平台建设。2016年起,结直肠外科致力于搭建各类学术平台。如:积极组织或参与高规格的国际国内会议,发表高影响力的国际国内学术期刊论文,参与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专攻疑难杂症的多学科综合会诊平台等等。创立《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使其成为结直肠医教研及管理的重要学术平台,该杂志是我国唯一的结直肠疾病专业学术电子期刊,多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年发行量达到6万册,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已成为我国结直肠专科医师一个充分学术交流、分享提高的专业学术平台。

三、结果与成效

经过精细化管理,督导了每位医务人员的医疗工作,激发其积极性,科室在工作量、工作效率等关键指标都有了较大提高,详见表2。

至2018年底,门诊量、手术量大为提升,分别增长61.7%、84.7%,平均住院日缩短1.85天,药占比降低11.63个百分点,床位使用率继续保持高水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更多患者提供了规范化的诊治。

表2 结直肠外科医疗精细化管理重点指标效果表

(一)成功打造多个创新品牌,吸引了广大同行,促进学科全面发展,满足患者的需求,创造社会价值

1.首创结直肠肿瘤NOSES,成为科室重要品牌

结直肠外科首创的结直肠肿瘤NOSES术,截至目前已开展700余例,手术例数居全国首位。共举办45期NOSES专题学习班,来自220家单位2 000学员完成培训。科主任王锡山教授被选举为国际NOSES联盟主席、中国NOSES联盟主席,NOSES专委会主任委员。出版多部NOSES手术学专著,并被译为英、俄、日、韩等多种语言,牵头成立中国NOSES大数据库,近300家单位开展NOSES手术并上传病例3 000余例,这对汇聚行业力量,推动行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2018年,科室多位专家应邀参加境外及国内学术会议手术演示高达50余次,成功打造了学科品牌,极大促进了学科发展。

2.创立结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病房,满足患者快速康复需求

2018年,建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结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国家临床示范基地-国家癌症中心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示范病房”,在全面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基础上,多科室之间团结合作,顺利开展ERAS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一系列临床工作并不断完善和加强,推动多学科合作的发展。

(二)多个学术平台搭建促进了医教研全面发展,推动学科向纵深发展

1.科室连续三年组织召开国家癌症中心结直肠癌国际高峰论坛,第三届参会代表多达4 500余人。该会议是我国结直肠领域参会代表最多、影响力最大、学术内容涉及最广的学术盛会,科室将其打造成为业界最重要的学术平台。

2.至2018年底,科室开展了9期大匠手术直播,现场参会学员达3 600人,网络累计点击54万余人次;开展过多次手术视频大赛,近千人参赛,同时,为10名获奖医师提供海外学习的机会。

3.主办中俄一带一路论坛莫斯科站以及多场次中美、中韩结直肠学术论坛。在多个学术平台的推动下,实现了业内广泛交流,科室医教研得到较大发展。2018年,全科共发表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12篇;科研课题17项,总经费1 780万元。教学方面2018年8名研究生均获奖学金,规培31人,进修35人,所有学员均按期毕业。

四、结语

临床科室现代化管理包括科室精细化管理、人才队伍合理建设、创新、创立科室品牌,搭建学术平台,有利于科室每位医师及时总结分析并调整工作重心。把科室目标和个人目标作为工作指南,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增强科室荣誉感和凝聚力,有利于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推动学科发展。

现代化管理模式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科室整体工作进程。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实施现代化管理3年来,在医疗质量、工作量、人才队伍、创新及品牌及学术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不能固步自封,现代化管理模式在科室发展中要进一步完善,下一步科室将引入PDCA循环管理法即“戴明环”,通过科学的现状调查分析、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措施进行强化追踪、科学的开展效果评价,使学科建设螺旋式上升,促进学科持续、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直肠外科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