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牧歌》导演阐述
2019-06-21阿迪夏夏热合曼
□ 阿迪夏·夏热合曼
一、故事梗概
本片以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为背景,讲述中国哈萨克族游牧生活中渗透的各种神秘苍茫,岁月沉淀形成的独特草原文明,牧民40年跨度中生活变迁与情感心路历程。讲述胡玛尔和哈迪夏两家人的悲欢离合、恩怨纠葛,在牧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坎坷和不幸,彼此依靠,相互伴随,逐水草而居,面对现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国家定居兴牧的政策下,以及保护草原生态的时代背景下,告别传统游牧,迈向新生活、新时代,与全国人民一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哈萨克族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二、本片的意义
中国哈萨克族游牧转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保留最丰富、最古老的草原转场文化,这种生活,保存了草原文明的形态化和古老的风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古老游牧文化将面临着消失,所以,我们拍这部电影意味着抢救性的拍摄。
三、本片的主题
我们力争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努力向着人类先进文明方面看齐,向着人物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直面草原牧民在改革开放40年中的生存现实。
我们满怀真心、真情、真爱,来传递新疆稳定、发展、进步的社会正能量。本片以改革开放40年为背景,真实展现中国特色的传统游牧方式,以小见大,以哈萨克族为典型,重点讲述中国哈萨克民族在中华一体多元文化下,同全国人民一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时代主旋律。展示“游牧文化”的历史、人文情怀和丰厚内涵,以游牧转场为线索,从人的生存方式、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草原游牧精神,当下草原所面临的变革、生态危机与拯救等,多方面揭示人的精神存在和心理变化过程。展示现代文明给传统文明带来巨大冲撞时的坚守与无奈,以及牧民最后顺应时代潮流、告别传统走向新生活。影片展示了中国哈萨克族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影片所呈现的人类生活发展的历史必然、社会进步的时代大变迁的主题。
四、本片的风格
以“冬”“春”“夏”“秋”四季结构,分四个章节,每个章节十年的叙事节奏。采用“散点式和诗化”的叙事风格和视听语言,通过纪录电影的方式,以全景视角,以“天之高远,地之浑厚”为基调,依托画面的视觉冲击、人物情感的冲突、富有哲理地意境化处理,深沉而朴素地整体营造一种原生态的生活质感。
本片的人物对白少,许多情节要靠摄影技巧、美术造型、声效、音乐来表现内容,创作空间大,既要真实又要唯美并富有形式感的表现,通过对画面的完美设计,表现影片独特的视听效果。
(一)、摄影部门
影片《远去的牧歌》拍摄现场
本片大量运用运动镜头、长镜头、景深镜头、微距镜头、航拍镜头。让空间更真实完整。根据剧情大场面和转场时我们要用6 台摄影机拍摄,这些场面百分之八十的镜头在游荡中,以运动镜头为主。定居时尽可能多地用稳定镜头叙事。画面景深宏大,强调大块面的厚重感。为了准确、深刻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展现草原生命在自然界中所呈现出的无限潜力。摄影机要多找新鲜的角度,构图求奇特大胆,注重镜头的美感,把握对细节的捕捉,多用特写。许多情节需要用镜头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应该有一种能触及灵魂的力量。
另外,还有许多实拍加特技画面的部分,比如:燕子、冬季大转场的风、雪,为达到视觉效果,这些都用特技处理来加强。
灯光:画面意境的产生,首先在光,灯光以全片总体风格为前提,要大胆取舍,大胆设计,有明暗,有层次,并且不露痕迹。灯光及光线处理要自然、真实。
(二)、录音部门
本片人物的语言台词非常少,所以,声音在我们的影片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各种声音符号要营造出强烈的时空感。根据故事所处时代的片段记录,通过广播、电视、政治时事、流行歌曲等传达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符号。透过各种声音符号,让观众体会到人物当时在特定环境中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与各种镜头、色彩符号一道,构建起一个丰富的影像世界。要把握全片声音与节奏,声音与情节的关系。台词要听清,声场效果要真实。有些段落应当根据剧情需要创作一些独特的声响,以强化剧情,成为刻画环境气氛、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
(三)、音乐方面
音乐在本片中要表达主题、参与叙事、抒发感情和烘托氛围。音乐的变化同时也要符合观众的心理变化,使观众从音乐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艰辛与顽强,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要凸显写实性音乐和写意性音乐的巧妙结合运用,要以单纯、简练、厚重,既要有地方特色又要国际化,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同时也能真实和敏锐地塑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哈萨克族的音乐曲调基本节奏总有一种哀伤,是草原民族所共有的。四季迁徙要顺从大自然规律,这种生活方式包含着许多无奈、充满着哀伤的曲调。
(四)、美术部门
要根据本片的形态、基调及风格要求,造型要把握对哈萨克诗意民族的诗意表现。要设计大写意环境造型、色彩以及日常生活中难以看见的场面,艺术地强化和放大是本片美术造型设计的宗旨。毡房、冬窝子是哈萨克族精心构思的第二自然,是哈萨克精神文化的物质形式。要把握独特的民俗和精神文化的内涵。胡玛尔、哈迪夏的毡房、冬窝子屋内外设计,要反映出这两个人物的身份、传统观念、精神风貌,使之成为本片哈萨克民族文化中的独特景观,要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特色。为丰富场景和场面调度,有些场景要放大、丰富和营造环境气氛。
服装:要使每一件服装都与人物的身份、所在的环境、剧情、时间、年代相吻合,注意剧中人身份和心态的变化。
化妆:本片对化妆的要求极其严格,因为时间的跨度,人物的各种变化大,一定要从人物出发,从人物搭配关系出发,设计出最能体现人物身份、年代变化的人物造型。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个人物的化妆造型及年代变化造型必须真实、自然,不能有化妆的痕迹。
道具:要注意贯彻全片的戏用道具和活道具的年代变化,因为此片是分季节拍摄,所以,对这些道具的保管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置景、服装、化装、道具各部门:要充分体现影片的时代感和地方特色。要特别注重时间跨度和年代变化的造型。以上部门在造型的色彩选择上要考虑画面的整体感,不能跳。
5、演员表演:
剧本中涉及到的所有演员,一定要完全把握角色,要紧紧抓住角色性格中最独特、最典型的东西,表演一定要真实、自然、流畅、要绝对生活化,不能有半点表演痕迹。剧中人物都是正常人、正常的生活,是不需要格外加以表现的。所以,所有演员要用心塑造角色,注重内心活动、注重状态、注重变化、注重整体。表演上要特别注意剧中人物40年心理和形体跨度的变化。
最后,希望大家能随时对本片的创作提出建设性建议。也希望剧组每个人要以对自己、对天影厂、对影片负责任的态度,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全力以赴为拍摄好本片而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