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剧《红楼梦》服装蕴含的传统文化特色
2019-06-21王千希
□王千希
黛玉作诗
改革开放以来,从港台引入的电视剧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逐渐取代了电影和戏曲,成为中国人消遣闲暇时光最普及的方式。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故而古装电视剧在我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非常重要,改编自古代名著传说的电视剧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电视剧《红楼梦》,也就是俗称的“87 版红楼梦”。电视剧《红楼梦》改编自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保留了前八十回的故事,结合当时红学家的探佚成果完成结局,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兴衰史。在观众朋友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通过剧中人物的精美服装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一、电视剧《红楼梦》服装制作蕴含的文化因素
(一)电视剧《红楼梦》中服装款式、色彩搭配与人物性格、社会等级
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服装由史延芹设计,为全剧一共设计了2700 多套衣服,每一套都是根据原著人物特点来设计的。剧中的服装总体呈现出的是明代中后期贵族家庭的服饰特点,结合戏曲艺术中的特色,让戏服不仅贴合角色的人物特质,还很好地契合了角色的出场环境。不同的颜色、款式象征着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在这一张“群芳作画”的剧照中,从左至右出现的人物分别是香菱、贾探春、贾惜春、林黛玉和薛宝钗。从服装款式和颜色搭配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人物性格和社会等级的不同。
就服装的色彩而言,探春的褙子以鲜红打底,显示其果决坚毅;惜春的长衫为浅紫色,示其稚气与冷僻;黛玉的褙子白底,缀上红竹叶,显示其孤冷高洁;宝钗着杏黄长衫,色彩柔和,显示其稳重大方。设计者将人物性格和服装颜色融为一体,使观众基本上清楚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就服装的款式而言,婢女香菱所着为绛色比甲,并且束腰,而其他四位小姐皆着褙子或长衫。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着束腰比甲的角色多为婢女丫鬟,以显其活泼欢快,便于从事劳作;而闺门旦多着宽松长衫或长褙子,以显示其大方从容。设计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一点,故而在电视剧《红楼梦》中,丫鬟大多穿比甲,极少数较为体面的丫鬟,诸如袭人、鸳鸯、平儿或着褙子或长衫;而小姐太太们基本上穿的都是长衫和长褙子,由此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
在“刘姥姥嬉游大观园”的剧照中,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在服装设计背后体现出角色之间的社会等级差异。
刘姥姥身穿浅灰色粗布长衫,腰间系着黑色汗巾,暖帽上无甚修饰,仅缀着一颗绿玉,一个饱经世故的农村底层劳动妇女形象表现得十分生动。贾母身着白蓝缎的长褙子,配以表示尊贵喜庆的橘色与黄色花边,花发上零星戴着金簪,符合其养尊处优的社会地位。这是因为,在古代劳动人民从事十分繁重的劳动,一切以便于劳动生产为第一要素,这也决定了他们与上层贵族之间的服饰体系的差异是巨大的。
剧中群芳作画场景
剧中刘姥姥嬉游大观园
从质地角度看,粗布耐脏耐磨,麻布尤甚,在古代的劳动人民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明代棉花传入中国之前,麻布就是底层劳动人民最为主要的布料来源。但是对于上层社会而言,粗布作为一种“山野村夫所着”显得就有些“不登大雅之堂”了,对于他们而言经济便利并不是考虑的要素。他们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就是“惬然”并且合乎“礼”,所以舒适柔软的绸缎绫罗就在上层社会大行其道。
从颜色与纹样角度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大多穿着蓝、灰二色,这是因为在古代刚生产的布匹大多为白色,要经过染色后成为各色布匹上市交易。白色因为其耐脏性太差被排除在劳动人民的选择范围,而在众多染料中,靛蓝和苏木在自然界中最易获取,又因为蓝色和灰色耐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资源短缺的相当一段时间受到广泛的欢迎。而贵族们则不会受到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选择范围更为多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颜色与花纹,对于花边,暖帽等配饰也有更多的选择。
在电视剧里,我们可以一眼就分辨出这些角色之间的地位高低,这是因为设计师通过赋予人物不同的服饰样式、质地,让观众通过对服装的品鉴达到认识人物形象的目的。
(二)电视剧《红楼梦》中服装蕴含的时代特色
在拍摄《红楼梦》的八十年代,大多数中国古装电视剧的服装设计都是以秦汉服饰为主的宽襟阔领,色调单一,不仅不能突出人物特点,也不能很好地吻合《红楼梦》所处的时代背景。曹雪芹作为一个汉族旗人,生活于清朝早中期,由于历史原因,不能明确点出所处时代背景,所以描写的服饰多为戏曲服饰与清代满族服饰杂糅的结果。例如,在“宝黛初会”时,书中描述贾宝玉的穿着既有戏曲服饰“束发嵌宝紫金冠”、“长穗宫绦”,兼具游牧民族特色的“大红箭袖”。又因为现存中国戏曲服饰大多脱胎于明朝服饰,设计者决定以明代服饰为基准,融合戏曲服饰的特点进行服装设计。
剧中出现较多的褙子、长衫、长比甲都流行于明朝中后期的上层社会;而“元春省亲”中各位诰命所着服饰依旧是以明代史载的诰命朝服为准,但其凤冠则较多借鉴了戏曲中的凤冠,虽然设计者在后来修改设计时意图淡化其戏曲色彩,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从剧集中的细节中探得一二,例如剧中的短褙子,与戏曲中类似,不同社会等级人物的服装设计也多是以传统戏曲为蓝本进行再创作。
由于电视剧并不仅仅是在重演历史,在尊重史实的基本要求下,还要照顾观众,给观众以美的享受,那么就需要设计者在让观众“如临其境”的基础上给服装尽量赋予时代美感。古法裁剪多为束胸设计,同时腰身宽大,女性穿上多含胸低头,如果严格按照古法裁剪,不仅不能将曹公笔下“大观园诸芳”的女性美展示出来,反而会使得电视剧整体呈现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所以设计者将服装标上尺寸,在坚持服装形制不变的基础上较多的采用了现代化收腰设计,使得服饰穿在人物身上十分贴合,美观。
例如在“晴雯捧茶”的剧照中,晴雯穿着的就是加入了现代收腰设计的褙子。设计者认为红绸窄腰褙子还有不足,再为其系上一条蓝色纱汗巾收腰,更显其“水蛇腰,削肩膀”,以突出其娇俏风流的女性美感,使得晴雯这一曹公浓墨重彩描绘的艺术形象得以再现。
电视剧《红楼梦》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央视重磅打造的精品电视剧,聘请了大批红学家和文学家对原著的服装进行考证,其中就有沈从文。在严密的考据成果下,设计师大体保留了原著运用的色彩,形制,同时加入了现代化元素,使得电视剧整体上既没有脱离原著,能够让人感到真正走进了“大观园”,也给当代观众观感上以美的享受。
二、电视剧《红楼梦》服装蕴含的人物思想和民族文化
从《红楼梦》服装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不管是色彩运用还是纹样设计,都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贾宝玉性格单纯、待人温存,给人以热情善良的感觉,所以他的服装基调以暖色为主。其服装多以砖红、朱红为主调的红色,间配以明亮的宝蓝色、太白色等,显得沉稳明朗。贾宝玉服装纹饰以“福”“万”或者传统吉祥纹样为主,契合他出生于“簪缨世家”,荣国府正派嫡孙的身份。又因为他不同于普通的浪荡子,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人物,所以设计者在设计贾宝玉的服装时,前期多用“绛红”,“宝蓝”“橘黄”等颜色,主要突出贾宝玉在荣国府作为“混世魔王”,老太太“心肝宝贝”的尊贵地位;在后期多用“土黄”,“粉蓝”,“鹅黄”。贾宝玉从前期的懵懂儿童成长到后期的叛逆。服装从前期的色彩浓烈,形式多样到后来的色彩清寡,形式单一,不仅仅是因为贾府的败落,更多的是因为贾宝玉人物思想性格的重大变化。从之前的“毁僧谤道”到后来主动参禅,这是我们观众能够直观感受到的。
剧中共读西厢坐像
而林黛玉的性格较孤高冷傲,所以其服装颜色以白色、淡蓝、淡绿、粉紫色等淡色为主,贴合其“行动如弱柳扶风”的身体条件和“心比比干多一窍”的人物性格。在前期林黛玉的服装以齐腰襦裙为主,显示其年龄尚幼小,在这段时间里绛红或者还能一见,但到了后期则尽是长褙子,也找不到浓烈色彩的踪迹。这一方面表现了林黛玉本身的年龄变化,襦裙显得活泼可爱,褙子则更加端庄稳重;另一方面表现了林黛玉本身人物思想的变化,从年少时与贾宝玉之间的懵懂友情升华为青春的爱情,对未来“他年葬侬知是谁”未卜的思虑……思想上的复杂化也是其服装成熟化的原因。
质地和形制林黛玉的服装上以纱,绸为主,通过褙子、披帛的搭配,突出了林黛玉的“出凡脱俗”,展现其东方女性美感。在纹饰上设计者将寓意品行高洁的梅、兰、竹、菊图案进行缩小之后用在黛玉的服装设计里面。以突出黛玉的诗人气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寓意着不畏严寒,宁折不屈。设计者将这四种植物放在林黛玉的服装中,以突出其高洁傲骨。另外,林黛玉的生日在书中明确记载为二月十二,是中国传统节日——花朝节,为百花之王的生日。曹公将林黛玉生日放在花朝节,想必也是对林黛玉特别的照顾与怜惜,设计师将“花中四君子”作为其服饰纹样的主要来源,想必也是贴合原著作者本意的。
在所有的国产古装电视剧服装制作过程中,都是将电视剧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灵感、理念等通过视觉化的形象再现到演员的服装上来,使得服装在历史和艺术之间寻求平衡点,尊重历史。电视剧《红楼梦》不仅考量了大量明代中后期的服饰版型、色彩搭配, 还融入中国传统戏曲和现代美感的元素。同时,让古装剧的戏服更加符合角色的身份和地位,契合不同角色的出场身份。
文化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而服饰往往最能直观地表现出文化的特点与特色。三十年前,我们国家古装电视剧工作者们不辞劳苦,一针一线带着历史的厚重在工作,力图给观众呈现还原历史。反观现在一些古装剧,唐朝服饰直接取自日本和服,明朝服饰更是错漏百出,不得不让人感到惋惜和悲哀。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在我国国产古装电视剧服装制作时,不能一味地只追求审美与市场需求,摒弃传统文化, 一味求洋求异,必将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降低, 因此,笔者认为要将传统文化寓于古装电视剧的发展中,才是中国古装电视剧发展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