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出新
——话剧《向阳理发馆》观后感

2019-06-21

新疆艺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潮理发师发型

□ 熊 逸

话剧《向阳理发馆》是北京电影学院2017 级表演训练2 班的原创毕业大戏,2018年6月25日—7月6日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三层黑匣子剧场演出。这部剧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发生在老北京理发馆的故事。作品聚焦老手艺传承这一话题,通过三代人的文化碰撞和情感纠葛,表达了传承的重要原则——守。传的人要守,承的人也要守,在守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剧中父亲是一个传统的老理发师,想让儿子杨从文进国企工作,可是杨从文却想自己开一家理发馆,给客人做新潮时尚的发型。父亲起初不同意,后来机缘巧合看到杨从文等年轻人琢磨的新潮发型后,逐渐反思是否传统手艺已经过时、需要接受新鲜事物。父亲在反思中慢慢接受了儿子想开理发馆的愿望,同意将原理发馆的一半空间给儿子。父亲让儿子从扫地开始,跟着老理发师踏踏实实学手艺,可儿子不愿意,要直接给客人做头发。然而,杨从文开理发馆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先是面临没有客人的问题——年长的老顾客并不愿意尝试新潮发型,后来客人多了,正当杨从文及伙伴们满怀信心展望未来时,却因为烫发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客人受伤,其他排队等候的客人见状纷纷离去。正在气头上的杨从文和女朋友吵了一架,女朋友也离去了。杨从文用吉他弹奏起歌曲《一无所有》,这时,一向严厉的父亲向儿子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给客人理发出现的失误,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要对得起顾客的信任”,杨从文也明白了要从基础开始踏踏实实学习技艺。经过这些波折之后,儿子拜父亲为师,决心踏踏实实学手艺,向阳理发馆重新开张。

这部剧编剧精良,主题鲜明,反映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突出了理发老手艺在传承过程中的守正出新。剧中有一个情节是母亲作为客人,让老理发师按传统手艺给自己做头发,同时让年轻人给自己上药水,最后感叹“效果不错”。年轻人追求个性与时尚,老一辈遵循传统的模式。在理发手艺的传承中,年轻人不能一味追逐所谓的新潮、流行,而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从最基础的手艺学起;老一辈理发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新鲜事物,不能因循守旧、顽固不化。“守正”,其实就是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恪守正道,坚守真理,传承经过无数次实践证明了的宝贵经验和传统技艺;“出新”,也就是在传承中发展、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大潮,积极拥抱新的时代,这既包括技术、设备要推陈出新,又包含思想、理念要与时俱进这一内涵。“守正”并不意味着要一味抱守固有的模式不改变不创新,“出新”也并不是指抛弃既有的经验、技术、理念和传统。在父与子由矛盾到互相理解的过程中,在老理发师与年轻人思想和技艺的碰撞、融合中,同一个向阳理发馆,既有“守”,也有“新”。“守正”与“出新”辩证统一,“守正”才能“出新”。传统技艺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保护,都是如此。

话剧作为一种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剧中语言经过提炼加工,往往富有表现力。在本剧中,就有不少精彩的语言。插科打诨、嬉笑怒骂,京味儿十足,生活气息浓,十分接地气。比如剧中有喝豆汁的情节,有人说“豆汁比涮锅水还难喝”,另一人憨憨应道“居然连涮锅水都喝过”,喜剧感十足。舞台布置也细致入微,代入感强,充满老北京的记忆。老式的开水瓶、搪瓷杯、收音机、蒲扇等物件,瞬间将观众的记忆带回上世纪80年代。即使是作为背景的日历,也随着剧情的推进而在不断翻页,由此可见演出团队的细致。父亲同意将原理发馆的一部分给儿子经营,在后一幕中,舞台这部分的布景随即变化,时尚、新潮、有活力,场景变换迅速、自然。光影也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灯光明暗微妙地与情节、与人物心境交融。比如,伴随着雷声,灯光微微变化,与剧中天气配合;夜晚在室内谈话的场景中,灯光就变为契合情境的昏黄,聚焦于人物。

迅速将观众带入情境的除了精细的布景和精妙的光影外,还有精到的音响。一是演出中的音乐。配合剧情出现了多个怀旧经典歌曲,让观众跟随音乐和剧情,仿佛回到了剧中的年代。比如,杨从文和女朋友一起钻研学习如何做新潮发型时,背景音乐是《失恋阵线联盟》;当杨从文这边出现顾客受伤的状况以致客人都离开后,背景音乐是《一无所有》;此外,剧中还出现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非常具有时代感。二是场景过渡时的背景音乐。这些音乐或轻松活泼,或舒缓优雅,极好地配合了前一幕落幕时或幽默或煽情的情景。三是剧中出现的雷声、雨声、蟋蟀叫声等音响,营造了意境,烘托了氛围。

剧中不同角色个性鲜明,性格反差大,演员的微表情、微动作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体现了精湛的演技。比如,当顾客纷纷去儿子那边做新潮发型时,老理发师的眼神生动地表现了对于自己这边没有顾客的失落心情;再如,父亲不同意儿子开理发馆,儿子郁郁不得志,在外喝酒大醉回家,平躺在椅子上盖着白色的理发围布,追赶而来的女朋友进门看到后以为男朋友去世了,趴在地上哭,这时老理发师假哭了起来,右手扶着额头,同时左手还拍了一下大腿,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老理发师的机灵、狡黠,无需更多台词,就在这“假哭”中让观众捕捉到人物性格和喜剧元素。诸如此类的细节,将人物心智和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颇具舞台感染力。此外,一些演员灵活反应、沉稳应对现场状况,也展现了很高的专业素养,比如在拉扯中理发毛巾掉落到座椅踏板上,有人自然捡起、收拾;现场观众中有小孩突然大声说话时,演员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流畅、深情、完整地演绎了一段独白。

本剧在演出正式开始前、观众入场期间,部分演员就已经到位,或躺在理发椅上休息,或搓洗着毛巾,或坐在桌边看着报纸,同时,剧场现场播放着评书,使得观众一走进剧场就进入剧中情境。剧中同时出现的角色多,呈“群体性”特征,大多数时候舞台左右侧同时都有角色,都有表演,比如第一幕刚开场时,一边是理发师在给客人理发,另一边是大妈们正在打麻将;比如父亲同意将理发馆的一部分空间给儿子后,一边是老理发师通过老手艺用老工具给老顾客做头发,另一边是年轻人用着新机器、新药水做着新发型,在群像中呈现对比,等等。纵观全剧,剧情引人入胜,既有笑点也有哲思,既有怒骂也有温情。在儿子与老一辈理发师的矛盾冲突中,情节逐渐展开,父与子的深情对话让人动容、沉思,而剧中不乏大量幽默风趣的情节又引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欢笑过后,主题发人深思,引起观众共鸣。年轻人过于追捧新奇事物,而需要付出时间和辛苦的老手艺逐渐被冷落甚至遗忘。老手艺要传承下去,既需要传的人“守”,也需要承的人“守”,“守”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 周年,40年来,人们的发型在变,理发师的手艺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正是改革开放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向阳理发馆的变化,理发馆中那些人的变化,也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社会生活变化的缩影。

总之,无论是从编剧及演出效果来看还是从表达的主题内涵来看,匠心打造的原创话剧《向阳理发馆》都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毕业大戏。

猜你喜欢

新潮理发师发型
不会理发的“理发师”
“新潮”的旧刷子
轻松一夏
没话找话
新潮婚纱秀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两位理发师
吃零食没有罪!新潮零食令你美丽又健康
好别致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