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早期核磁共振诊断结果分析

2019-06-21王艳丽阿娜尔阿肉甫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门脉信号强度内径

王艳丽,阿娜尔·阿肉甫汗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 新疆 伊犁 835000)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引发的严重并发症,而引发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因素较多,静脉血液瘀滞是主要原因,若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则会导致侧支循环开放,并伴脾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若病情进展严重则可能导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故早期确诊肝硬化门脉高压,并积极控制对于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意义重大。胃镜检查是本病常规检查,但绝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而通过观察CT结果也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病灶大小,但敏感度较低[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技术逐渐应用于肝硬化临床诊断中,且确诊率较高。本研究特探讨早期MRI用于肝硬化及门脉高压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间就诊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45例纳入病例组,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在29~65岁,平均(50.54±6.37)岁;并选取在院体检健康者45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在27~68岁,平均(51.21±7.0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均行MRI检查,采用相共振体线圈和SENSE技术,行横轴位T1WI和脂肪抑制T2WI平扫,横轴位动态增强T1WI、冠状位T1WI延迟扫描。其中T1WI采用FSPGR序列 TR180~ 220ms,TE2.4/5.8ms,FOV38cm×38cm。层厚6mm,层间距1.5mm;T2WI采用FSEXL序列,其中TR6000~7500ms,TE102.9ms;层厚为6mm,层间距为1.5mm,FOV为38cm×28.5cm,矩阵为288×224;增强扫描为MBD/LAVA,TR为2.6ms,TE为1.2ms,FOV为44cm×39.6cm,矩阵为320×192。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选择钆喷替酸葡甲胺0.1mmol/kg,注药流率为2.5mL/s。并观察两组门静脉、胃底静脉、食管静脉及脾大小。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MRI检查信号强度比较

病例组T1WI及T2WI信号强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MRI检查信号强度比较

2.2 两组门静脉内径及脾大小比较

病例组患者门静脉内径明显较对照组大,且脾体积明显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门静脉内径及脾大小比较

3 讨论

肝硬化是常见慢性肝病,门静脉高压是危害人们生命的一种严重疾病,也是肝硬化病程进展中的常见并发症。研究[3]表明,肝硬化经过合理治疗可取得不同程度转归,且临床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治手段因症状差异而不同,故及时确诊并予以合理治疗是提高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预后的关键。既往临床通过CT检查观察肝脏形态、门静脉、脾大小等综合诊断,尽管诊断特异性较高,但灵敏度较低。

MRI是现代医学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优势在于其可凭借独特的血流“流空效应”精准分辨血管及周围软组织,即流速快的血液在MRI检查中大多不产生MRI信号[4]。理论上而言,随着肝硬化病程进展,门静脉压力逐渐增加,一定程度时门静脉内经代偿性增宽,增加至一定程度下降,随着病程进展,再次增加,如此反复循环。本研究显示,病例组患者T1WI及T2WI信号强度均显著较对照组高;该结果和严福华等[4]研究相符,由此可见,肝硬化患者信号强度明显较正常对照组高,但其仅反映信号强度差异,无法真实反映肝组织信号强度,同时结合门静脉口径及脾大小可提高确诊率。本研究显示,病例组患者门静脉内径明显较对照组大,且脾体积明显较对照组大。此外,MRI检查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通过平扫和增强扫描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进而确定病灶和肝血管的空间关系,以提高确诊率。

综上所述,MRI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可通过观察肝组织信号强度及门静脉内径和脾大小进行确诊。

猜你喜欢

门脉信号强度内径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室内定位信号强度—距离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WiFi信号强度空间分辨率的研究分析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探讨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