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九连环”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2019-06-20郑树真
郑树真
【摘要】九连环是中国民间传统玩具,距今差不多有两千年的历史。九连环以金属丝制成9个圆环,将圆环套装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并贯以环柄,以解开为胜。其解法多样,可分可合,变化多端。九连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智慧的象征。
【关键词】九连环;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一、“巧解九连环”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通过生活中简单的数学内容的接触,学生有了一些逆推思维的训练,但是逆推思维能力还不强。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探索新事物,勇于挑战,愿意动手,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缺少展现自我、动手操作的机会。由于本课在理解“解环技巧”方面是通过动手操作,尝试解环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总结出规律的过程,达到训练学生的直观思维、有序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减少了技巧的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益智课堂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机会和条件,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愉快地操作,积极地钻研,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以退为进”的智慧,培养其学习专注精神、耐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并磨炼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古典益智玩具——九连环,清楚九连环的组成,了解游戏规则;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操作技巧和规律,学会拆解九连环。
2.能力目标:在问题引导下通过探究训练学生的直观思维、有序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愉快地操作,积极地钻研,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以退为进”的智慧,培养其学习专注精神、耐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环技巧的探究以及解环规律的发现、推理和应用。
2.难点:激发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课堂生成中抓住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展开思维训练。
(四)教学准备
“九连环”器具(每人一套)。
(五)教学过程
1.人文导入
师(人文历史导入):九连环、华容道、七巧板、鲁班锁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智力玩具。九连环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发明于战国时代。它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奥妙的玩具之一。宋朝以后,九连环开始广为流传。在明清时期,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大家都很喜欢它。很多著名文学作品都提到过九连环,《红楼梦》中就有林黛玉解九连环的记载。(板书“九连环”)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或者想提出哪些问题?
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去尝试解决最难的这个问题吧。
师:从谚语“解不开的岐中易,摘不下的九连环”中可以看出九连还真的很难解,解开它真的需要智慧和勇气。同学们觉得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更智慧的人?
生:认真听,仔细想……
2.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听就能把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让我们一起仔细想,认真倾听,自主实践,努力变得更智慧吧!
师:(课件出示游戏的规则。)
活动一: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开,挫折体验。
师:同学们好像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既然做不成诸葛亮,那就停下来,让我们一起当个“臭皮匠”吧。老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现在能很容易摘下哪一环?是怎么做到的?
生1:摘不下来。
生2:第1环能很容易摘下来。(给其余同学示范)
生3:我能一次性摘下前两环。(教师也可适当提示:能不能一次拿下两个环呢?)
练习体验1、2环的解环技巧。(解1号环的方法——一只手端住柄把,另一只手将1号环从环柄上摘下穿过环柄中间。装回1号环的方法——将1号环穿过环柄中间旋转九十度挂在环柄上。)(1、2号环可以一块上、下。)
师:解九连环的基本技巧只有这两个,我们这群“臭皮匠”在交流中就学会了,那么让我们一起尝试怎样解下3号环吧。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解下3号环的各种可能性。
出示探究活动表格,请学生按提示要求组内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要想下3号环,2号环必须在柄上,1号环必须在柄下。
下环数 是否可以 原因
1、2号环在柄上,直接下3号环
先下1、2号环,再下3号环
先下1号环,再下3号环
回忆解下3号环的步骤,归纳步骤——下1,下3,上1,下1、2。
学生尝试装回前三环,装前教师给出“装环步骤和下环步骤相反”的提示。
生口述装环步骤,师板书——上1、2,下1,上3,上1。
学生根据板书尝试动手操作,练习,竞赛。
3.引导学生思维推理延伸,探究规律
师:请同学们思考要想解下第3环,谁必须在杆上?
生:第2环。
生:要想解下、装回3号环,2号环必须在环柄上,1号环必须在环柄下。
生:要想解下、装回某个环,它前一环必须在環柄上,再往前其余各环必须在环柄下。
师:我们已经解下前三环,你现在能把哪一环再拿下来?
生:第5环。
师:以此类推前五环都拿下来了,就能解第几环?
师:1、3、5、7……这些环数有啥特点?
生:奇数。
师:也就是说,奇数环的解法是一样的。
师:第5环拿下来了,可是第4环还在杆上。怎么拿下第4环呢?我们先把第5环装上,一起试试吧!一起思考怎么拿下第四环,先思考再说。
生:要先把3号环装上。
师:咱要解环,你咋不解反而装呢?那不就倒退了吗?
生:不装下不来啊,根据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要想解下第四环,它前面的第3环必须在桿上,第1、2两环必须都解下来。
师:对,我们看似后退了,实则是为了更大的进步。以退为进是人生的另类智慧,加油!
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
活动三:合作探究解下4号环的步骤。
师:要想解下、装回4号环,3号环必须在环柄上,1、2号环必须在环柄下,做到的同学来示范一下吧。
师: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师:我们已经解下前四环,你现在能把哪一环再拿下来?
生:第6环。
师:以此类推前6环都拿下来了,就能解第几环?
师:2、4、6……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生:偶数。
师:也就是说,偶数环的解法是一样的。
师:我们这节课掌握了九连环的基本解法,探究出了它的规律,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实践一下我们思考推理的对不对。
活动四:运用所学,实践解环,练习解下前五环,如果你觉得很轻松可以继续解。
4.思维延伸
十连环、十六连环都可以按照这个规律来操作。2003年3月8日,王仲斌以3分57秒成功解出九连环,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世纪的格罗斯经过运算,证明解开九连环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更为便捷的答案。解九连环不但难度大,而且操作相当复杂,即使是熟手,也需6-8分钟(目前最快纪录在3分钟左右)。十连环的话,需要682步,20到40分钟才能解开。假如做成三十三连环,即使你夜以继日,不吃不喝,一步不错,一世也解不开它,因为要走57亿步,约需180年才能解开。
5.总结谈收获
(1)你在玩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2)解九连环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以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为目标,展开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步步为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同时在学生的有序思维和创新理解中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同时,课堂以“探究-发现”为基本的思维训练模式,探究活动精心设计,层层递进。学生在探究中体会了“以退为进”的哲学精神,对益智器具承载的教育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不是在单纯地玩游戏,而是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三、结束语
本节课收获很多,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整节课时间把握方面前紧后松,最后一次探究留给学生的时间紧张一些,只有部分学生探究出来了。还有,虽然学生对这节课兴趣很高,但在探讨时课堂纪律有点乱,今后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约束。
【参考文献】
[1]邓秀华.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浅谈[J].科学中国人,2015(35).
[2]邢丽娜.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科学中国人,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