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之“导”亦有“道”

2019-06-20魏江华

教育界·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层次语文阅读实施策略

魏江华

【摘要】采用“五步导读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阅读需求不同,导读策略各异”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阅读;导读法;层次;实施策略

阅读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任务。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采用“导读”的阅读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什么是导读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导读法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并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发展阅读能力与形成阅读习惯的教学方法。在运用“导读”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合作、交流的互动过程。

二、导读法的“五步”层次

第一,导初读(提示自读):初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然后采用各种方法“读”,让学生明白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用“归并法”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第二,导细读(引导议读):在初读基础上,抓重点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理清思路,联系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学习表达方法。

第三,导精读(提问研读):在理解全文之后,再对文中重点的、优美的字词句段反复有感情地读,深刻领悟课文语言文字的内容,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第四,导品读(鉴赏品读):品读是超越自我的赏读,学生在深层次的阅读中有新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五,导写读(拓展写意):写读是在上述阅读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扩写、缩写、创新写作,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导读法的策略要求

《课标》对阅读的总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为此,在导读法实践中,笔者归纳了以下基本策略和方法。

(一)从知识的角度分

1.课题导读。多次引读课题,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背景、内容及写作主旨。

2.词句导读。词句训练是语言训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一篇文章,要么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道理,要么语言优美精妙,读后让人心情激动回味无穷。这都是作者遣词用句的绝妙之处。对文章中描写风景、抒发感情、表现中心、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词句,绝不能一读而过,而应精读感悟,体会文章精彩的词句,从而感悟文章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好词美句: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或段落最感人?你最喜欢哪些句段?理由是什么?

3.结构导读。一篇文章的段落结构是清楚而完整的,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弄清文章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重点写了什么?分几层意思来写的?读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归纳。

4.标点导读。标点符号在文中不仅起着停顿的作用,往往还使文章语意意味深长。如省略号、感叹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通常使文章意犹未尽,耐人回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标点符号背后蕴含的内容和情感挖掘出来,促使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5.语感导读。导读法强调多读、会读、想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文章的含义也就深入读者的心中了,因而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如《三味书屋》中那位私塾先生的阅读,值得我们借鉴。读书中的停顿、语言轻重、语速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悲喜等都需要教师在每次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点拨、指导。但是,教师对学生语感的引导并不是对学生哪儿该轻读、哪儿该重读、哪儿该断句等的简单告知,而是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

(二)从读的形式上分

《课标》要求“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由于阅读目的不同,读物不同,体裁不同,阅读环境条件不同,阅读方法也有所区别。从阅读出声与不出声上可分为朗读和默读;从阅读的深浅程度上可分为略读和精读;从阅读的速度上可分为快读、慢读、浏览等。不同形式的“读”,由于特点和功能不同,其训练效果也就不一样,故读的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考虑安排。一般来说, 当要渲染课堂气氛或用全班的读来带动后进生时,可要求学生齐读;了解课文大意,深究词句意思,以及分段分层,揣摩写法等,需边读边思考,可要求学生默读或自由轻声读;对感情的把握、体验则采用表情朗读;需要理解表达特定人物个性特征时,可分角色朗读;需要披文入情激发学生兴趣或预防学生读不到位时,可采用范读。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时,还要适时渗透朗读技巧的指导。

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最后达到清人唐彪所说的“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境界。

(三)從读的需要上分

1.浏览导读。7~9年级要养成默读习惯,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实践证明,广泛的快速阅读能刺激读者的领悟速度和激发其思维敏捷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练习中提高速度,同时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大脑,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并利用计时、比赛等有效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2.情境导读。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读,想抒发内心的情感。情感抒发可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让心与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是,根据阅读内容的需要,教师身临其境,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带动学生一起去体验、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使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客观生活画面在学生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学生的思想感情与文中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产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将文中的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激发朗读愿望,从而在爱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3.质疑导读。“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有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化过程,才有主动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让学生细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导读提示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个环节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均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沉浸于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愉悦之中。

4.探究导读。学生一旦提出问题,便会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这时教师不应急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立即回答,而应留出时间引导学生继续闪烁思考的火花,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理解知识。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5.创新导读。创新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形式,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中小学教学中的“创造”,不能依照成人甚至科学家、文学家的标准要求,其创造性阅读主要是指超越自身体验。一篇文章的意义也许他人已知已会,但学生还不知不会,通过阅读而达到也知也会就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拿书里的世界与周围的世界做比照,拿自己与作者或书中人物做比照,这样既理解了作者,也更好地认识了自我,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现有创意地阅读。

(四)從读的范围上分

1.文本导读。文本是教学的凭据,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作者生活的时代,代表了深厚的感情,折射出彼时彼地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为提高读书的质量,达到高质量的语言吸收,教师要加强阅读指导,如提示思考内容、写读后感、开展读书摘抄活动等,还可以用专题讨论、读书会的形式,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感知乐趣。

2.生活导读。《课标》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书面文字是阅读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走向实践的桥梁。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读好“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在活动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描写生活,提高对社会了解和认识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导者,多方设法, 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不是“拖、灌、牵”,不是单一地提供信息或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探求,从“学会”到“会学”。导读法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贵在因人、因时、因文、因势、因地制宜地进行相机诱导,在有规可循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尽情地阅读、感悟和体验。

总之,阅读教学,以生为本,“导”亦有“道”,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张红平.阅读教学呼唤“读”[J].教学与管理,2001(03):60.

[2]吴欣歆.建构重视阅读和写作的生活——“阅读教学新视野丛书”述评[J].人民教育,2018(18).

猜你喜欢

层次语文阅读实施策略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浅谈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