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型社团的高职院校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研究

2019-06-20胡晓娜

科技视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

胡晓娜

【摘 要】专业型社团是以专业为依托,吸引本专业或者对本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同学组成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社团组织,给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平台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利用社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相比较于课堂教学有较大的优势。近年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利用物流与采购社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关键词】专业型社团;双创能力;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 G717.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1-016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1.075

【Abstract】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are organized and disciplined associations which are based on specialty and attract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ir specialty. They provide a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using associatio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entrepreneurship concept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has greater advantages than classroom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of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ctivities using logistics and procurement associations, with remarkable results.

【Key words】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kills Competition

0 引言

新時代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各个高校的热门话题,国家对学校“双创能力”教育也高度重视。相比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稍显不足,通过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和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而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不断探索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新途径。

1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作用

高等学校专业型社团主要是利用学生兴趣爱好,依托专业,将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团体。高等教育的社团活动是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提高学校文化建设内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通常是在校团委统一领导下,具有专业指导老师指导相应活动,打破年级班级的传统形式,社团内学生比其他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强,对专业知识钻研较深。在社团内,更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依托专业背景开展的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来,拓展了第一课堂的内容,是第一课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社团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理论基础。

社团活动多以实践动手活动为主,这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专业型社团这个平台在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类专业型技能竞赛,挑战杯竞赛等活动中,学生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各自发挥所长,不同专业学生之间思想碰撞,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提升,在专业的比赛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发挥。在这些实践类活动中,学生可以很好的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进行结合,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

2 高职院校专业型社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2.1 专业型社团多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文化意识浅薄

传统意义上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功能多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作为学校的重要学生群体,学生基础坚实。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愈发重视,传统的专业型社团担负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技能型和应用性。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社团建设认识不够,指导老师也多是兼职,没有响应的制度,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创新文化意识浅薄,影响“双创”能力的培养。

2.2 社团活动多停留在专业实践表面,创业能力培养不够深入

专业型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主要意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越深入,知识转化程度越高,学生在社团中获益越多。但是,目前的专业社团虽然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缺乏深入转化的过程。社团活动的开展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认知和专业能力,不能够形成强有力的创业因子。因此,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都是活动和创业不能够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以及专业教师应该很好地依托社团平台,加强创业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服务。

2.3 社团经费不足,社会关注度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多是学生组织,社团经费除了入社团的基本会费外,组织活动全靠学生自己拉赞助来组织。学校对于社团活动没有经费支持,对于优秀的社团组织也只是发荣誉证书,没有奖金的奖励。因此,社团的成员在活动策划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团负责人员也不会想着创新社团,那么专业型的社团除了指导老师进行组织专业型技能竞赛外形同虚设。另外,一些企业对于社团活动不认可,不感兴趣,就不会给予经费支持,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3 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型社团学生“双创”能力策略

3.1 课堂教学多维度多层次渗透“双创”理论

“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到来,“双创”口号深入人心,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还下发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专业型社团是以专业为依托,因此不能单独运作,应该与本专业紧密结合,它是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形式体现的载体,既包括实践教育又兼顾理论学习。但是光靠课后的社团活动来推动整个学校的“双创”能力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专业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多维度多层次渗透“双创”理论。系统的“双创”课程学习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关键,但是,选修的几门“双创”课程不能满足专业型社团成员的创新创业需求。高职院校除了开设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外,各任课教师都应该牢牢掌握“双创”精髓,从不同课程角度出发诠释“双创”理论教育,使“双创”理念深入人心。

3.2 依托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双创”工作的认知能力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创新创业的形势分析,设计依托高职技能竞赛的高职学生“双创”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该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社团招新和初级辅导阶段;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与采购社团是由校团委统一领导下,由校内专业教师作为社团指导老师,以社长为核心的专业学生组织。该社团依托学校的现代供应链工作室。每年新生入学后,物流与采购社团通过学校制定的统一招新渠道进行宣传,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团的作用,社团的活动以及到目前为止取得的一些成就,吸引对物流专业有兴趣的同学加入本社团。

物流与采购社团在纳新结束后,社团会组织一次全体会议,由社团指导老师进行本年度工作安排,社团活动次数以及形式做规划。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供应链工作室为主要活动地点,选出社团核心成员,一般是参与过多次物流技能竞赛获奖的同学,由他们组成技术团,为新社员后续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创新创业知识做辅导工作,形成“老带新”的传统。由于物流方面的技能竞赛很多,我校参加的主要由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作业方案,行业协会组织的条码竞赛,供应链模拟操作大赛等。将社团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由不同的技术团进行分开辅导。这样,同学们之间可以很好的沟通又能打破课堂的界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其次是校内比赛,为省教育厅和国家级技能竞赛选拔种子阶段;

物流管理专业相关技能比赛较多,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参加的是浙江省教育厅举办的现代物流作业方案与实施、新道杯企业模拟经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举办的条码技能竞赛、长风学霸赛(供应链模拟经营+运输模拟经营)以及其他企业协会主办的供应链模拟经营竞赛等。这些技能竞赛人才的选拔以及组织都是通过物流与采购社团,学院领导大力支持深入专业内部,不同年级之间进行发布报名通知(包括不是社团内的成员),以社团的名义进行培训,专业指导老师配合竞赛指导老师进行校内比赛,选拔种子选手。比赛选手确定后,统一按照社团的管理制度进行定期培训以及训练。训练场地主要依托央财支持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通过社团组织的初级技能竞赛,除了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外,获奖的同学在毕业找工作以及奖学金的评定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先权,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赛促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是参加技能竞赛的团队转化阶段。

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以及形成的参加更高水平的技能竞赛的专业团队,专业教师的参与,使得团队更加具有创新性和创造力。参加了省级以及国家级的技能比赛后,学生变得更加成熟和严谨,指导老师也更有经验。此时,需要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团队进行转化,此时,应加入企业导师的培训。专业社团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学校以及社会输送优秀学生队伍,帮助社团得到更好的发展平台。学校专业教师协助企业导师培养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双创”政策,对团队成员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

3.3 多方支援,打造以社团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联盟

高职院校“双创”的推行,仅仅靠一些专业社团是很难实现的,所以高职院校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多方谋划,保证高职院校“双创”局面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我校招生就业处为一些专业社团指(下转第171页)(上接第161页)派专业的团队导师,特别是“双创”类以及容易转化成“双创”类的专业社团,定期请一些“双创”理念前沿的专家开讲座,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学校教务处、团委、各教学单位除了统筹管理,要相应的给出一些优惠政策,可以将社团建设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给予一定的素质拓展学分,这样学生会更加注重社团的活动以及建设,使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就业的重要平台之一。高职院校除了大力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外,还应该注重校外社团实践平台,通过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工作,更能拓宽学生的试液,提高“双创”思想认识,促进“双创”能力培养。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采购社团的现状以及开设创新创业实践的研究,分析该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利用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实践意识强烈的特点,打造我校专业型社团以技能竞赛为引领的“双创”培养模式,为学生“创新创业”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張靖,李腾,李清莲.基于专业社团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探究[J].价值工程,2018.

[2]席一政.大学生学术性社团育人功能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性社团建设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2(03).

[3]任聪.高校学术性社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09).

[4]张文彬.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5(17).

[5]池金玲.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及深化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8).

[6]沈欣.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5(10).

[7]李清,海伟,刘晨辉.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5(16):97-98.※基金项目:本论文来源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规划课题”(立项号:2019CX01)。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论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激励效应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论中职技能大赛推进我校计算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