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门市2014-2018年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分析

2019-06-20杨东玲薛慧文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玉门市布病布鲁氏菌

杨东玲,薛慧文

(1.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玉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玉门 735211)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布鲁氏菌病的易感宿主目前已知有60多种,如家禽、家畜以及野生动物等都可以是布鲁氏菌病的宿主,动物感染布鲁氏菌病后会在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造成广泛性的发病状态或者带菌状态[1]。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患病动物及其流产分娩时的分泌物、胎盘胎衣、乳汁、皮毛,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以及实验室接触等方式也可以被感染。布鲁氏菌感染后主要引起雌性动物流产和雄性动物不育等典型症状,人感染后则会出现波状热、虚弱、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者会丧失劳动能力和生育能力。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介质很多,可经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及消化道等途径进行传播[2]。另外,患病公畜的精液中也含有大量的布病原菌,交配时经生殖道进行传播。经常接触动物的饲养工、挤奶工、剪毛工等养殖人员,在自身防护措施不够或有明显可见伤口且抵抗力低下、清洗消毒不彻底的情况下,动物身体上携带的布鲁氏菌就可以感染到人类[3]。人类之间的感染和传播一般很罕见,至目前未见报道。

近年来,由于动物流通加快,异地活畜交易频繁,引种防病检疫意识缺乏,部分农户未经申报盲目调入携带或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形成传染源,致使该市布鲁氏菌病死灰复燃。为了解玉门市的羊布鲁氏菌病分布情况和流行特征,对玉门市12乡镇和2个农垦团场的所有存栏羊只进行了随机抽样,通过血清学抗体检测,掌握该市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及分布情况,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 以玉门市辖区内12个乡镇和2个农垦团场为单位,按照全市不少于2万份,每个乡镇和农垦团场不少于1 500份的既定抽样监测数量,选择羊只存栏20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定点采样,随机挑选散养户按养殖比例采集血样样品。采集未经布鲁氏菌疫苗免疫羊只血液样品69 804份,采集经布鲁氏菌疫苗免疫羊只血液样品1 250份的与经疫苗免疫血清。

由于样本容量大,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将12乡镇和2个农垦团团场按照地理位置及地域特点分为四个片区,即沿山乡镇(昌马乡、清泉乡、赤金镇)、城郊乡镇(玉门镇、下西号乡、黄闸湾乡、柳河乡、六墩乡)、偏远乡镇(花海镇、柳湖乡、独山子乡、小金湾乡)、农垦团场(黄花、饮马),实行分批次分区域采样,冷藏箱保存,当天送检,全血由各乡镇和农垦团场畜牧兽医站提供,检测工作在玉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中心国家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完成。

1.1.2 诊断试剂 布鲁氏菌琥红平板凝集试验用抗原、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用抗原,布鲁氏杆菌病标准阴性血清、布鲁氏杆菌病标准阳性血清。试剂均由制标单位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生产,由甘肃省酒泉市畜牧兽医局按年度统一配发。

1.2 仪器设备

0.5%石炭酸生理盐水、洁净玻璃板、成品的琥红平板凝集反应纸、凝集试验管(三分管)、比浊管、试管、1 ml灭菌吸管、45~50 μl移液器、试管架、烧杯、牙签(供搅拌用)、酒精灯、火柴、离心管、离心机、恒温箱或生化培养箱等。

1.3 方法

根据省级和市级布鲁氏菌病抽样监测方案,结合玉门市的实际情况,通过血清学检测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血清学监测方法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进行筛选试验,筛选试验阳性样品再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诊试验。试验的操作方法和判定标准均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02)规定进行[4]。

1.3.1 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T) 首先用离心机分离血清,将成品的琥红平板凝集反应纸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并加相应血清30 μl,最后一格加入40 μl生理盐水作对照。然后用滴管吸取均匀悬浮的抗原液,在每一格受检血清旁垂直滴加抗原液30 μl,在3 min内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充分混合,一个小格用一个牙签。在试验中设置阴阳性对照,第一格加入布鲁氏杆菌病标准阴性血清,第二格加入布鲁氏杆菌病标准阳性血清,最后一格加入40 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最后结果判定,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受检血清在3 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1.3.2 试管凝集试验(SAT) 首先制备0.5%石炭酸的10%盐溶液作为抗原和血清的稀释液,其次稀释待检血清,取5支凝集试管排列于试管架上,每份血清用4支凝集试管,依次标记检验编码,第1管加1.15 ml稀释液,第2~4管各加入0.5 ml稀释液,然后用1 ml移液器取被检血清0.1 ml,加入第1管内,并混合均匀,充分混匀后以该移液器吸取混合液0.25 ml弃去;取0.5 ml混合液加入第2管,用该移液器如前述方法混合;再吸第2管混合液0.5 ml至第3管,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管,从第4管弃去混匀液0.5 ml。第5管为稀释液对照管。稀释完毕后,将0.5 ml 20倍稀释的抗原加入已稀释好的各血清管中,并振摇均匀,此时血清稀释倍数依次变为1:25、1:50、1:100、1:200;设阴性血清、阳性血清和抗原对照,阴性血清的稀释和加抗原的方法与受检血清同,阳性血清须稀释到原有滴度,加抗原的方法与受检血清同, 抗原对照:1:20稀释抗原液5 ml,再加0.5 ml稀释液,观察抗原是否有自凝现象。

每次试验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制备5支比浊管作为判定的标准依据,将试管静置于37~40℃恒温箱中24 h,参照比浊管,取出并观察试验管,按各试管上层液体清亮度判读记录结果。结果判定,凝集反应程度分为五级:a)++++菌体完全凝集,100%下沉,管底形成大片凝集物,上层液体100%清亮;b)+++菌体几乎完全(约75%)凝集,管底的片状凝集物较小而薄,上层液体75%清亮;c)++菌体显著(约50%)凝集,管底出现凝集环,液体50%清亮;d)+仅有少部分细菌凝集,管底可见有稀疏、点状的凝集物,液体25%清亮;e)—液体均匀混浊,无沉淀凝集物。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4-2016年玉门市未经免疫羊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结果及分析

2014-2016年共抽样监测69 804只羊,检出阳性样品数4 304只,阳性率为6.17%,2015年整体阳性率略微下降,2016年猛然增长至8.19%,2014-2016年玉门市羊布鲁氏菌病呈爆发式增长。这其中规模场和散养户的抽检数量都在减少,规模场的阳性数和阳性率在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但全市的羊布鲁氏菌阳性率呈上升,说明全市布病疫情主要发生于分散养殖户[5]。详见表1。

2.2 2017-2018年玉门市经布鲁氏菌S2株弱毒疫苗免疫羊抗体检测结果及分析

2016年10月份开始,玉门市将羊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列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采用统一配备下发的猪株布氏菌病弱毒活疫苗(S2株)对全市除种公羊外的所有基础母羊、怀孕母羊、新生羔羊及育肥羊进行羊布鲁氏菌病口服给药免疫。2017-2018年共抽样监测经布鲁氏菌S2株疫苗免疫6个月以上的羊血清样品1 250份,检出阳性样品4份,4份阳性均为种公畜血清,阳性率由2014年的5.48%降至2018年的0.29%,经疫苗免疫控制布鲁氏菌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见表2)。

2.3 2014-2018年全市各乡镇和农垦团场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中,五年时间共调查了包括规模养殖场在内的1 151户71 054只羊,其中羊存栏200只以上规模(养殖小区)55个,实现全覆盖检测,散养户1 096户,占到玉门市羊散养户9.75%。2014年抽检规模养殖场共9 204只羊,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羊302只,其中有31只是种公羊,六墩乡4个养殖场中的1个养殖场出现阳性羊54只,其余3个养殖场未检出阳性羊,花海镇、赤金镇、下西号乡、清泉乡、柳河乡、小金湾的规模养殖场未检出阳性羊。2015年抽检规模养殖场共9 000只羊,共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羊170只,其中有玉门镇、下西号乡、黄闸湾乡、饮马农场、黄花农场的养殖场全部检出阳性羊,其他乡镇未检出阳性羊。2016年抽检规模场共9 002只,共检出阳性羊22只,玉门镇、下西号乡、黄闸湾乡、黄花农场、饮马农场均检出阳性羊,其他乡镇未检出阳性羊。2017年抽检全市规模场检出布病阳性畜3只,花海镇一个种羊场检出2只种公畜,玉门镇一个种羊场检出1只种公畜,其他乡镇未检出阳性畜,2018年检出阳性羊1只,来自饮马农场的散养户(见图1)。

表1. 2014-2016年玉门未经免疫羊布鲁氏菌病检测结果

表2. 2017-2018年玉门市经免疫羊布鲁氏菌病检测结果

图1. 2014-2018年玉门市各乡镇和农垦团场羊布病检测结果柱状图

图1反映出,玉门市的布病阳性数呈现出了明显的点状分布特征,以靠近城市中心、交通条件便利、活畜交易频繁的乡镇和农垦团场出现阳性数目居多,偏远乡镇和沿山乡镇的阳性数较少。玉门市2013年至2016年的人间布鲁氏菌疫情情况及感染布病新增病例数的分布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结果,即羊布病阳性率高的地区,人感染布病的新增病例数也较高,人间布鲁氏菌病感染率的趋势跟随动物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变化而变化,畜间阳性率越高,人间布鲁氏菌病也呈现逐年升高[6]。

2.4 2014-2018年玉门市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布病检测结果及分析

玉门市散养户的羊布病阳性率明显高于规模户的羊阳性率,且散养户的羊只布病阳性率在逐年升高,在2016年达到峰值,规模场的阳性率却在逐年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规模养殖场一旦检测发现阳性畜,便及时采取扑杀焚烧深埋方式处理净化,消灭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迅速控制了疫情。玉门散养户较多,养殖的羊只所占比例较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扑杀补助较低,加上养殖户有养殖效益、经济价值等方面的思想顾虑,给扑杀净化灭源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造成散养户阳性率逐年升高。详见表3和图2。

表3. 2014-2018年玉门市规模场及散养户布病检测结果

图2. 2014-2018年玉门市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羊布病检测结果柱状图

3 讨论

检测数据分析表明,异地调引和活畜交易进入玉门市的母畜及种用公畜是畜间布鲁氏菌病爆发的主要来源,异地调运和交易多在5、6、7、8月份进行,春末夏初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呈点状暴发流行。从地域性看,发病率农垦团场(黄花农场、饮马农场)>城郊乡镇(玉门镇、下西号镇、黄闸湾镇、柳河镇)>移民乡镇(六墩乡、独山子乡、小金湾乡)>偏远乡镇(花海镇、昌马乡、赤金镇、清泉乡);从养殖规模上看,散养户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规模养殖场的发病率;从年龄分布看,性成熟动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幼龄动物;从养殖畜别上看,母畜的易感性明显高于公畜,公畜多以隐形感染或带菌状态为主,母畜多是通过交配感染了病原。

导致玉门市羊布鲁氏菌病的暴发和地方流行的原因可能有:一是2010年政府加大了对畜牧养殖业的投入,以肉羊养殖业为代表的畜牧业迅速发展,外地引种及活畜交易频繁,养殖户布病防控检疫意识不强,经引种、交易将外源性布鲁氏菌病引入该市;二是玉门市肉羊养殖管理粗放,养殖水平低下,多以圈舍简陋的散养和草场放牧为主,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还没有全部实现,对于布病的防控措施无法全部落实到位;三是由于牛羊的经济价值逐年升高,扑杀补助资金过低,出于收支盈利的考虑,散养户普遍存在畏难隐瞒不报心理,发现布病动物宁可出售转让也不报告,造成布病的零散传播。

采用疫苗免疫防控布病初步取得了的明显效果,玉门市现阶段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的发病率介于10%~0.2%之间,且主要集中在种公畜。为确保与玉门市畜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提出以下防制措施:一是采用疫苗免疫预防和检疫扑杀净化相结合的方式是现阶段以及今后布鲁氏菌病防控的有效手段。对所有生产母畜进行疫苗免疫,减少因流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形成免疫保护屏障,对种公畜及幼年畜实施实验室监测,淘汰净化阳性种畜,扑杀无害化处理阳性畜[7];二是加强引种及种用动物的布病检疫,引入动物必须经检疫合格隔离饲养1个月经监测健康无疫后混群饲养[8];三是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养殖方式,提高管理防疫水平,强化从业者责任;四是利用融媒体等平台宣传科普布病防控知识,提高养殖户和公众的防病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五是政府加大对布病防控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免疫和扑杀补助补贴,解决广大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从而控制零散发病率。

肉牛口炎如何防治?

肉牛口腔黏膜溃烂或溃疡,洗口后可用碘甘油(5%碘酒1份,甘油9份)或10%磺胺甘油涂抹,每日2次。也可用青霉素1 000国际单位加适量蜂蜜混匀后,涂患部。已化脓出血的,将兽用冰硼散用纸筒吹入患处,每天1~2次3天可以治愈。

用1%食盐水,或2%~3%硼酸液,或2%~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口腔,一日2~3次。口腔有恶臭的,用0.1%高锰酸钾液洗口,唾液分泌旺盛,用1%明矾溶液或鞣酸溶液防治。

观察肉牛体温,如果体温升高,不能采食时,静脉注射10%~25%葡萄糖液l 000~1 500 ml,结合青霉素或磺胺制剂即可,每天两次。

猜你喜欢

玉门市布病布鲁氏菌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玉门市枸杞产业现状调查与浅析
玉门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