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阳市肉羊布鲁氏杆菌病流行史及防治措施和成效

2019-06-20李世恩史立新朱正生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庆阳市布病肉羊

李世恩, 贺 文,王 力,许 伟 ,石 鹏 ,史立新,朱正生*

(1.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庆阳 745000;2.庆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庆阳 745000)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慢性传染病,在家畜牛、羊、猪中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给人或其它家畜。侵害生殖系统和关节,母畜不孕、不育,妊娠母畜发生流产、胎衣不下、引起流产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公畜表现为睾丸炎、副睾炎及不育、关节发炎肿大变形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病畜及带菌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杆菌随胎儿、羊水、胎衣排出,流产母畜的阴道分泌物及乳汁中也有。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本病容易造成工作人员感染并人为传播。某些吸血昆虫也能传播本病,家畜自然交配可相互传染。人与人不传染布病,人给畜不传染布病。

1 庆阳市畜间布鲁氏杆菌病发病史

据资料记载,1970-1971年庆阳地区人间布病的感染率2.81%,发病率为0.9%,畜间布病的感染率为5%,经1972年庆阳地区畜牧兽医站对部分县的首次普查,羊布病的感染率为3%,1972-1975庆阳地区共普查七县107个乡1 474个村饲养的73 539只羊,检出阳性3 372只,阳性率4.59%,其中华池县最高达12.2%、宁县为10.04%、环县为1.7%,其它县均在3%以上。1973年庆阳地区开始采用羊型5号布病疫苗进行气雾和注射免疫,至1978年共免疫羊5 471 781只次,占羊饲养量的77.7%,1978年地县共同组织兽医人员对免疫效果进行抽查检测,抽7县21乡63个行政村25 303只羊,血清学检出阳性羊202只,阳性率0.8%,比1972年普查时下降了3.7个百分点,1979-1981年继续对镇原、合水、环县、华池4县感染较高的乡镇1 149 488只羊进行免疫。1982年对全区分三批进行了考核验收,抽检31个乡镇115个村5 365只成年羊、羔羊27 993只,检出阳性成年羊106只、羔羊114只,检出率为0.44%。1983-1984年对镇原县羊只继续进行免疫,成年羊和羔羊密度达分别达到90.7%、92.1%,1985年对镇原平泉等6乡镇26个村119个自然组3 670只羊进行监测考核,阳性羊4只,阳性率为0.11%,至此庆阳地区7县区全部达到农业部布病基本稳定控制区标准。1989年庆阳地区监测羊29 858只,检出阳性羊120只,阳性率0.4%,同年经甘肃省畜牧厅以县为单位的稳定控制区达标考核,镇原、宁县、合水、西峰均达到以县为单位的稳定控制区标准,其它县1990年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2 庆阳市肉羊产业快速发展与动物布病快速反弹形成尖锐的矛盾

羊肉属于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肉品,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多汁,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和人们对身体健康程度的高度重视,羊肉消费量越来越大(2016年至2018年全国羊肉产量分别为454万t、465万t、477万t,消费量分别为484万t、494万t、506万t,价格从51.6元/kg涨到63.8元/kg),市场供应还满足不了城乡居民的需求,缺口需要从国外进口来补充,发展潜力和价格还有较大提升,所以发展肉羊产业,是扶贫产业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也是庆阳老区人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好项目。

为加快庆阳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2009年在甘肃省老促会的积极倡导下,在庆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上整合扶贫资金、市县财政配套、群众自筹等形式共筹集资金 1.55亿元,四年新发展养羊户4万户,引进辽宁盖州绒山羊16万只,新建绒山羊繁育场2 6个。

从2013年开始,庆阳市大力发展肉羊产业,市政府拿出2 000 万以奖待补支持兴办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环县实施“双百双万”工程(发展100个养羊专业村、培育1 000个养羊专业合作社,扶持10 000个养羊大户、养羊大户人均纯收入达10 000元),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支持肉羊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华池、宁县也效仿学习,政策的有力支持调动了社会各界养羊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养羊产业的发展。镇原中盛公司启动建设30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外出务工人员也陆续回家建办养羊场,仅2013年就有26 480户人建起了舍饲羊舍,2014年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419.4万只。

随着肉羊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小反刍兽疫传入,羊梭菌性疾病、炭疽、羊痘、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有反弹现象,特别是已被控制多年的布鲁氏菌病发生严重反弹,2009年5月20日至6月17日,合水县动物疫控中心在对全县640头奶牛进行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检测时,共检出阳性布病奶牛24头,阳性率3.75%;随即县疾控中心对奶牛及肉羊饲养农户家庭成员人进行监测52 400人,检出阳性布病病例28人,阳性率0.054%。2009年全市检疫奶牛6 319头,检出布病阳性奶牛47头,阳性率0.74%;检疫黄牛5 720头,检出阳性布病牛1头,阳性率0.017%;检测肉羊32 400只,检出布病阳性羊211只,阳性率0.65%。2010年全市检疫奶牛1 402头,其中检出布病阳性奶牛58头,阳性率4.14%;检测黄牛450头、猪268头、羊18 410只,其中检出布病阳性羊77只,阳性率0.42%。2011年全市共检测羊29 141只,检出布病阳性羊97只,阳性率为0.33%,检测奶牛341头,阳性17头,阳性率为5%,检测黄牛607头,全为阴性,监测猪390头,未检出阳性。2012年共检测羊61 961头只,检出布病阳性羊509只,阳性率为 0.82%,检测奶牛962头,阳性45头,阳性率为4.6%,检测黄牛881头,全为阴性,监测猪238 头,未检出阳性。2013年,共检测羊54 827头只,检出布病阳性羊501只,阳性率为0.91%,检疫奶牛1 306头,阳性11头,阳性率为0.84%,检疫黄牛10 249头,阳性2头;监测猪 1 819 头,未检出阳性。2014年全市共检测羊117 178只,检出布病阳性羊2 187只,阳性率为1.87%;检疫奶牛2 617头,阳性2头,阳性率为0.076%;检疫黄牛3 271头,阳性4头;监测 猪1 171 头,未检出阳性。

3 肉羊布病检测净化项目立项后的防制成效

庆阳市人间布病的阳性病例也由2009年的53人上升到2013年67人、2014年465人(2013年阳性病人占全省阳性病人的三分之一,2014年占全省阳性病人的40%多,全市有19名兽医人员感染此病),强势发展的肉羊产业与快速反弹的布鲁氏杆菌病的严峻形势形成非常尖锐的矛盾,如果不加大布病监测净化力度,疫情无休止扩散蔓延,母羊流产数量不断增多,羊羔成活率持续下降,肉羊价格一跌再跌,肉羊卖不出,给农牧民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打击养羊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人的阳性病例不断增加,极大地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对肉羊布鲁氏菌病进行立项开展综合防制与监测净化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

2015年5月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庆阳市科技局申请了《庆阳市肉羊布病检测净化技术研究项目》,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技术路线、目标、任务和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通过三年的免疫和四年的监测净化,弄清了肉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为布病综合防制和检测净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开展了布鲁氏菌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分离出了菌株,扩增了基因片段,庆阳市肉羊布鲁氏菌属为马耳他布鲁氏菌2型,为科学防制布病提供了依据;制定并申报了《肉羊引进安全监控技术规范》《规模羊场消毒技术规范》 《健康羊群培育技术规范》和《染疫动物无害化扑杀技术规范》。加大了布病监测和扑杀净化力度,落实了5个100%检测要求(即对布病非免疫奶牛100%检测;对种羊场100%检测;对从外省调入奶牛和肉羊实行100%检测;对阳性动物的同群畜100%检测,对布病感染人所在场所饲养的动物100%检测),坚持不懈实施对外防堵、对内检测净化的防控策略,坚持主动检测和跟踪检测相结合,启动实施种畜场布病检测净化计划,采取整群检测、整场净化的办法,逐步剔除布病羊,达到净化一片,巩固一片的目的和效果。

2015年全市共血清学检测羊164 708只,检出布病阳性羊8 097只,阳性率为4.92%;血检奶牛2 148头,阳性53头,阳性率为2.46%;血检黄牛63头,全部阴性。2016年全市共血清学检测羊81 731只,检出布病阳性羊1 067只,阳性率为1.3%;血检奶牛2 895头,阳性75头,阳性率为2.59%;血检黄牛2 686头,全部阴性。2017年全市共血清学检测肉羊164 708只,检出布病阳性羊8 097只,阳性率为4.92%;血检奶牛587头,阳性25头,阳性率为4.26%。2018年全市共血清学检测羊164 708只,检出布病阳性羊8 097只,阳性率为4.92%;血检奶牛367头,阳性19头,阳性率为5.17%。争取再用3年时间使庆阳市布鲁氏菌病阳性检出率控制在0.5%以下,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具体年度检测数量见表1、表2、表3和表4。

4 防制措施

4.1 加大检疫力度

4.1.1 把好了外引动物的检疫和隔离观察关 由于肉羊产业是庆阳市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首要产业和主导产业,肉羊产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的短平快富民产业,各级各部门都把扶贫投资目光放在肉羊产业上。肉羊引进时庆阳市从基层畜牧兽医站到县市省兽医部门层层进行申报,省级动物卫生监督部门严把引入审批关,对从无疫区引进的动物予以审批,对从当年发生疫情的地方引进时不予批准调入。养殖企业或机关单位绝大部分引入肉羊时能从严遵守国家法律规定,邀请当地兽医部门的技术人员跟踪配合调羊单位逐只开展布病监测,阴性者监督打上专用耳标,对阳性者予以晰出,督促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出具运输检疫证明,对肉羊及运载车辆进行严格消毒。肉羊引入后在本地隔离场隔离观察45 d,临床上观察正常时并开展有关疫苗免疫方可进入正式饲养场进行分群饲养,从而保证了调入肉羊的健康和安全。

表1 2015年庆阳市布病监测情况统计 单位:只、个、%

表2 2016年庆阳市布病监测情况统计 单位:只、个、%

表3 2017年庆阳市布病监测情况统计 单位:只、个、%

表4 2018年庆阳市布病监测情况统 单位:只、个、%

4.1.2 强化检疫和消毒 对畜产品如皮张、绒毛、骨角和鲜奶等,庆阳市严把运载工具及容器消毒关,对无奶牛奶羊布病、结核监测合格证的奶畜禁止销售鲜奶,对皮张要抽样开展炭沉监测,对鲜奶要开展布病监测,堵住皮毛、鲜奶带菌带毒流通,防止了疫病的大面积扩散蔓延。加大了奶畜(奶牛奶羊)检疫监测次数和肉羊监测力度,改变部分县(区)奶畜“两病”监测实行一年一次为一年两次,避免了病畜漏检漏测和异地转移。每年肉羊布病监测数量达到10%以上,严格做到“五个100%”,对检出的阳性畜做到了100%的无害化扑杀处理,四年扑杀阳性肉羊10 879只、奶牛172头,防止了疫病扩散蔓延。

4.1.3 加大了兽医卫生监管力度 对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庆阳市强化了兽医卫生监督管理,禁止闲人随便进入生产区,场内要有净道和污道,出入口必须设有消毒池和安全通道,车辆和人员出入必须从严消毒,做到病死畜就地经过无害化处理填埋,做到不乱扔病死畜、不乱倒乱排污水污物、不乱堆乱运未发酵的粪污,污水污物严格按要求经过消毒或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出,粪污经过堆积发酵后才能运出。

4.1.4 严厉打击了不法商贩 对群众举报查处,收售无动物检疫证明或病死动物产品的案件23起,吊销 “三证”17家,从严从重给予处罚教育;对走村串户收购病死畜禽的21名商贩,兽医部门除收缴其病死畜禽,责令其承担病死畜无害化处理全部费用,并按《动物防疫法》上线进行罚款,绝不姑息迁就。对转移、匿藏、盗挖病死畜禽的9起违法案件,市县兽医卫生监督所及市场监督部门进行了依法处理处罚,对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1名养殖者移交司法机关予以处理,全年共办理违法案件138起,累计罚款18.59万元,既打击了不法分子,也教育了一大批养殖或畜产品经营者。

4.2 加强宣传,改变了群众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借助全市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的培训机会,大力宣传动物疫病特别是布鲁氏菌病的病原、感染途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和对人畜身体的危害性。正确指导养殖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不穿工作服、不戴乳胶手套和口罩者决不能进入养殖区,不独手接产,出养殖区坚持换衣换帽换鞋,彻底洗刷和严格消毒。生熟刀具、案板分开,避免生熟肉交叉感染,不吃检验不合格的肉品、病死畜肉和半生不熟的肉品,不喝生奶,不将奶羊奶牛拉到大街上挤奶卖奶。做好自身防护,布病可控可防,群众恐惧心理逐渐消失,群众发展肉羊产业信心倍增,人间病例逐年减少。

4.2.1 改变人畜混居现状 通过动物防疫和兽医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对一些在牛羊圈舍内盘炕居住的人员,耐心讲解粪尿气味和圈舍潜伏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让其对人畜混居潜在的危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很快就改变了人畜混居的现状。

4.2.2 做到饲管和生活用具分开 通过宣传,引导小型饲养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散养户,饲管用具必须专一使用,不能和生活用具用品(如生活用的水桶、盆、瓢、水管等)互相拉用,对做的不到位的场户,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说服教育,改掉了他们不卫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避免了病原菌的感染和传播几率,保证了人畜安全。

4.2.3 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 通过开展养殖人员技术培训和到标准化养殖场现场观摩,引导更多的养殖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提高警惕性、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避免不安全事故发生。进入生产区必须注重个人安全防护,包括水、电、机械和病原菌等,按规范和要求去操作和生产,防止违章操作和马虎大意,避免了意外事故特别感染疫病事件发生。

4.2.4 做到了精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 通过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养殖场(合作社、大户)建立健全了养殖档案、生产记录、消毒制度、免疫程序、兽药使用记录、添加剂使用记录、检疫监测记录、免疫记录、诊疗记录、防疫监测记录、病畜无害化处理记录等,规范了各个环节的操作,增强了个人防护措施,减少了人感染动物疫病的机会和风险。

4.3 加大支持力度

4.3.1 增加监测经费 近年来省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给市县安排10~30万元的检测经费,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0~50万元监测经费,一些县区财政也安排一定的监测经费,从而保证了诊断液、采血管和防护用品的购置费用,调动了各县(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每年各县都按市兽医部门要求的五个100%开展检测工作,以老疫区和重点疫区为主,保质保量完成市级下达的检测任务。

4.3.2 提高了疫畜扑杀补助标准 2003年甘肃省财政厅和甘肃省农牧厅联合下发了甘财农〔2003〕11号文,规定的疫畜扑杀补助标准为奶牛3 000元/头、黄牛1 500元/头、羊300元/只、猪600元/头,其中中央财政承担50%、省财政承担10%、养殖户承担40%的比例。随着物价上涨,2017年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将动物强制扑杀补助标准提高到禽15元/羽、猪800元/头、奶牛6 000元/头、肉牛3 000元/头、羊500元/只、马12 000元/匹,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补助比例达到80%,按照这个标准处置疫情时,县级财政再适当给群众补贴一部分,群众少损失一点,从而减少了动物疫情的处置难度,也大大减少了养殖场(户)藏匿、转移或出售病畜的情形,避免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4.3.3 调动了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兽医人员平时从事的动物防疫、检疫、消毒、诊治和疫情处置工作不但辛苦和脏,而且随时都有感染畜禽疫病的危险,医疗费用、保健费用开支也较大。国家从2016年对各行业的行业津贴进行了调整,将畜牧兽医行业在职人员的卫生津贴从每天的2元、2.5元和3元提高到现在的每月260元、350元和450元的标准,庆阳市各级财政和畜牧兽医部门也根据国家规定,给从事业务工作的人员能够按月发放,使兽医人员的防护费用得到了落实,极大地了调动了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猜你喜欢

庆阳市布病肉羊
中秋节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庆阳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初探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庆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