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2019-06-20韩芳
韩 芳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到“人人都是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新兴自媒体成为公众表达自己观点和诉求的信息集散地和舆论放大器。政府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已经上升到国家治理和国家安全的高度,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大会上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影响了高校的育人环境与和谐稳定。这迫切需要我们及时梳理和总结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总体现状,梳理该研究领域的知识发展脉络,促进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反思,以顺应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管理对理论研究的新要求。
一、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文献检索条件如下:将词语“网络舆情、网络舆论”和词语“高校、大学生、大学”两两组合形成六组主题词,组内逻辑关系是“并且包含”,组间逻辑关系是“或者”;文献检索年限设定为2005~2018年,共14年的数据;检索设置为精确;检索时间为2019年3月22日。共计检索到2804篇期刊论文,剔除其中的广告、新闻等相关度不高的非研究性论文以及重复刊出的论文后获取精确文献2689篇,作为本文研究的有效样本及分析对象[2]。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用统计数据来反映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主要研究机构、高产作者、来源期刊分布及引用情况,揭示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规律。通过共词分析法统计样本文献中的关键词,来构成共词矩阵。将共词矩阵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生成社会网络分析图谱,然后根据社会网络分析图谱等最终确定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热点主题。
二、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时间分布与研究主体
(一)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
分析论文的时间发表数量分布情况,可以观察到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速度、发展阶段及动态。通过对2689篇有效样本论文进行统计整理,得到2005~2018年间的研究文献发表时间分布,由图1可知,对国内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研究始于2005年,之后呈现发文量迅速上升的态势,2010年后增速明显加快。该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进程。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5~2010年为缓慢发展阶段,共计发文200篇;2011~201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期间共发表论文915篇;2015~2018年为平稳发展阶段。2003年被称为“网络舆论元年”,当时博客、论坛等新媒体技术刚开始推广应用。以此为开端,新兴自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中心、单方向”的传播模式,变为“多中心、互动式”的传播模式。当时恰逢高校扩招,随着在校学生规模的扩大,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高校网络舆情在校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0年开始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被誉为中国的“微博元年”,自2010年后,社交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为高校的学生表达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同时也潜藏着难以预知的风险。从2011年开始,学界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开始增多,达到160篇,发文量在2016年达到顶点,共计412篇。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高度关注。
图1: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图
(二)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论文的发文机构、发文作者以及来源期刊分析
通过对2689篇有效样本论文进行统计,汇总出发文量排在前列的发文机构、发文作者以及发文来源期刊情况。表1是发文量排名前9的发文机构,这9家单位是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主要机构。一方面说明国内网络舆情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缺乏核心的研究机构。由表2可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学理论》《才智》是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论文比较集中的期刊。通过分析载文量前10名的期刊可知,国内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传播以及公共管理学的学者是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核心力量。其中《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教育研究》等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表明该类型期刊是学界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主要期刊源。此外,《新闻传播》《新闻战线》等新闻类期刊也位于前10名,说明我国高校网络舆情也会从新闻传播的角度切入研究。
表1:2005 ~2018年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
表2:2005 ~2018年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论文载文量前10 期刊分布表
表3:2005 ~2018年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期刊论文排名前40 的高频关键词及其词频
三、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主题
(一)高频关键词统计
通过对2689篇期刊论文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40个高频关键词及其词频,参看表3。这40个高频词汇基本上涵盖了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网络舆情” “高校” “大学生”出现的频次最多,远高于其他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标签。
(二)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初步确定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主题
为了更好梳理近年来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热点,我们将“网络舆情” “网络舆论” “大学生” “高校”以及“高校网络舆情”等高频关键词删除,这些高频关键词不能反映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主题。对剩下的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得到共词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绘制出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网络图谱,参看图2。
(三)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主题分析
根据对高频关键词列表、社会网络分析图谱以及经典样本文献的分析,2005~2018年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主题归纳为以下四大类:
1.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2007年,刘毅在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理论方面的第一本专著《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中给出了网络舆情的概念,即“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3]。胡婷认为“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校园里某一持续时间范围内,大学生在网络上通过某些途径,对所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事件或现象表达出的态度、观点、情绪或行为倾向。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大学生,客体是各种学生感兴趣或关心的热点现象和问题,本体是情绪、态度、意见、行为倾向等内容,载体是互联网络上各种网络平台和媒介,引体是热点和突发事件”[4]。学者从不同视角给出的高校网络舆情概念没有统一清晰的界定,但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本质表述相对一致。通过对经典文献的分析,总结出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如下:
第一,高校网络舆情内容多元化特征。刘燕将高校网络舆情按照内容分为五种类型,即交流型、求助型、意见型、求决型和发泄型[5]。王兴国将高校网络舆情内容分为四类,“一是大学生对国际和国内重大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关乎世界和平、民族情感、种族问题、社会平等等一些涉及世界安全、社会稳定的网络舆情;二是大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师德教风、奖惩处分、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的建议意见及其他有关权益类的网络舆情;三是涉及校园内突发事件、校园周边治安、卫生环境等校园生活环境信息的网络舆情;四是涉及高校办学声誉、名校排名、招生就业等舆情信息”[6]。
第二,高校网络舆情及时性、互动性特征。高校学生相对集中住宿,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结构相差不多,比较有共同的话题。在校大学生除了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起议题或者参与议题讨论外,他们也经常通过寝室夜话、同学聊天等方式对线上的议题进行当面交流。可见,高校网络舆情及时性、互动性特征明显。刘建荣认为“传统媒体采用的是单向性的信息传播模式,而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模式则呈现出双向、交互式特征,这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大特征,这也决定了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征”[7]。
第三,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媒介多样化特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平台方兴未艾。目前高校学生发微博、看微信、写评论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高校学生是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周瑛指出“在互联网上,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网上调查、网上签名、博客、即时通信QQ群和MSN群等都是网络舆情形成和传播的空间,这种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在高校大学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8]。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网络舆情研究
由关键词构成的社会网络分析图谱可知,“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关键词在图谱中的中心度较高,这表明学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网络舆情结合起来研究。高校网络舆情既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变革的机遇。多数学者认同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治理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胡明辉、蒋红艳认为“网络舆论引导是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9]。因此,将网络舆情研究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通过对相关经典文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在高校网络舆情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包括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加强高等学校网络舆情监管体制建设、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以及实现信息快速全覆盖推送等。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在自媒体时代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壮大高校主流网络思想舆论等重要内容,这必将促进高校网络舆情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深入化和体系化发展。
3.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引导策略研究
由上文的社会网络分析图谱可知,关键词“引导” “对策”以及“舆论引导”是中心度较高的词汇,说明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引导策略是研究的热点主题。高校网络舆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随着社会和高校自身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伴生的产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通过网络舆情分析,高校可以获知学生对学校政策实施效果的反馈,这种情况下应该把网络舆情当作学校改革发展的催化剂;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匿名性等特点,网络上会经常出现虚假信息以及网络舆论暴力等现象,影响校园和谐稳定,对高校形象和名誉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因此,很多学者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引导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是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丁义浩、王铄强调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必须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科学民主的工作领导机制,具体包括:成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决策程序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舆情预案[10]。周强认为高校需要完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管理部门应不断健全和完善校园网络舆情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管理职责分明、有章可循”[11]。
图2:2005-2018年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图谱
二是加强对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研究。在一系列的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中,网络舆论领袖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需要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的研究,找出网络舆论领袖以及舆情传播的路径,做到网络舆情应对有的放矢。尚俊杰等深入剖析了舆论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作用,并提出了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引导和管理策略:一是与舆论领袖平等沟通,加强服务建设;二是主动培养舆论领袖,把握话语权;三是危机管理,重点监控;四是以管理促发展,培养领袖型人才[12]。张彦等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发现高校网络舆论中参与人数众多,但是网络舆论领袖却是个别的,然而个别舆论领袖却对整个网络舆情起到重要带动作用[13]。
三是创新高校管理工作。高校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校大学生对高校管理的反馈和期望,另一方面创新的高校管理工作能够减少网络舆情的发生。刘敏姬、李伟东认为可以通过有效利用高校网络舆情相关信息来创新高校管理,提出了以理性有序的方式积极推进高校民主管理,以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理念进行高校管理等六点建议[14]。张秀红、郭云指出大学生网络舆情给高校管理带来了新挑战,提出高校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网络阵地、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建设等高校管理建议[15]。
4.高校网络舆情传播自媒体平台研究
“微博” “新媒体” “微信”等关键词是社会网络分析图谱中重要的节点,说明针对自媒体平台的研究是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为高校学生的表达提供了更好的媒介。不少学者针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具体自媒体平台进行了研究。周源源、费国强分析了微博的传播特征及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总结了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提出了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等建议[16]。杨敏分析了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总结了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提出了四点应对策略[17]。
国内学术界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就高校网络舆情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这些研究成果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科学分析和有效应对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