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2019-06-20黄芸
黄 芸
(西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龙岩 364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150例行血液细胞检查患者的血液样本。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19~68岁,平均(36.98±4.21)岁。
1.2 方法
①抽取5 mL清晨空腹肘静脉血,分别以1:10000、1:5000稀释比例处理抗凝剂,混匀相同比例血液样本,平均分为75等份。静脉血以含2 mL EDTA-K2抗凝(美国SIGMA公司生产)的真空采集管采集,注入含15% EDTA-K210 μg的塑料试管。②再次抽取5 mL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混匀,平均分为75等份,置于含15% EDTA-K210 μg的塑料试管。室温(22℃)下保存30 min,检测其中25份;待保存3 h时,随机取剩余样本中25份检测;待保存6 h时,取剩余25份检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抗凝剂不同稀释比例下血液细胞检测结果;②比较相同室温、不同放置时间下血液细胞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抗凝剂不同稀释比例下血液细胞检测结果比较
1:10000比例组WBC、Hb、RBC、PLT检测水平均高于1:5000比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抗凝剂不同稀释比例下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对比(±s)
表1 抗凝剂不同稀释比例下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对比(±s)
注:*与1:5000相比,P<0.05
不同稀释比例 WBC(×109/L) Hb(g/L) RBC(×1012/L) PLT(×109/L)1:10000 10.32±3.80* 145.20±8.15* 5.15±0.21* 190.20±21.25*1:5000 6.32±5.02 106.85±19.05 4.02±0.13 133.26±42.50
2.2 相同室温、不同放置时间下血液细胞检测结果比较
放置3 h、6 h组WBC、Hb、RBC、PLT检测水平均高于30 min组,且6 h组高于3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相同室温、不同放置时间下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对比(±s)
表2 相同室温、不同放置时间下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对比(±s)
注:*与3h、6h相比,P<0.05;#与6h相比,P<0.05
不同放置时间 WBC(×109/L) Hb(g/L) RBC(×1012/L) PLT(×109/L)30 min 6.38±3.20* 107.00±17.56* 4.06±0.16* 13.90±33.35*3 h 7.18±3.10# 113.18±17.50# 4.54±0.46# 18.05±2.25#6 h 7.96±3.30 135.62±18.02 5.08±0.43 19.80±2.75
3 讨 论
血液细胞检验期间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出现误差,而加强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准确性的关键。本次研究调查发现,不同稀释比例抗凝剂组之间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存在误差,1:10000组WBC、Hb、RBC、PLT检测水平均较1:5000高。因此,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中需加强抗凝剂稀释比例控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决定稀释比例,防止稀释比例不当引发血液检验结果中各类物质含量差异。而且,自表2可以看出,随着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其血液细胞检测水平逐渐提升,误差较大。周平也经调查发现,随着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延长,检测结果不准确性越高。因此,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中,还需要严格控制血液样本放置时间,尽量在收集血液样本后30 min内送检,针对无法及时检验者,可置于冰箱内低温保存,但也需合理控制低温保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