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 活跃课堂
2019-06-18蔚文强
蔚文强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开展,为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在教学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目标在于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根据学生具体需求,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将分层教学融入到初中数学的课堂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较好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125-01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曾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他指出只需要提供合适的材料、教学时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以及充足的自我消化时间,所有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完成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经过实践,发现分层教学能够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潜力,提升教学效益,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初中阶段的教材内容数量与难度都有一定的提升,而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环环相扣的特点,这就会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易掉队的现象。在当前初中教学看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大背景下,分层教学值得初中数学教师深入探讨。
1 教学对象分层
学生对于知識的接受和吸收能力不同,依据学生水平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更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取得成就感。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分为α、β、γ三个层次,对α层次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能接受一定的拓展;对于β层次的学生要求其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对于γ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详细讲解,侧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分层
在人教版的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给出例题。已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x2+bx+c(a≠0),抛物线经过三个点,即(5,8),(-1,8),(2,-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以此例题为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解题要求也会不同。对于γ层次的学生,教师只要引导学生代入三个点的坐标,从而解出方程式就应当予以鼓励;对于β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5,8),(-1,8)两个点之间的联系,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的特点逆向思维思考,教导学生快速解题得出对称轴时直线方程x=2,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得出解析式,与γ层次的学生相比,教师要更注重培养β层次学生解题技巧上的培养;而对于α层次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求他们达到β层次学生的水平,更要引导他们思考(5,8),(-1,8)两个坐标点是由(5,0),(-1,0)向上移动八个单位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代入y=a(x+1)(x-5)+8的方程式中,由已知条件可知a≠0,因此,只需要代入第三个点的坐标就可以轻松解出a=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单单培养学生简单的解题能力,在掌握一定解题技巧的基础上,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考能力,帮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此外,在关于等腰三角形相关性质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时,对于γ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于“等角对等边”等的基础知识的运用理解;对于β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将侧重点放在全等法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全等法解题;而对于α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应放在用几何推理讲解原理,并引导学生利用概念本身解相关的证明题。对于水平不同的学生设置分层教学目标,能够让教学过程井井有条,并收获高质量的教学
效益。
从上述例题中不难看出,对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师对其解题能力与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接受、消化水平与理解运用的现状后,让γ层次的学生正确得到答案与让β、α层次的学生有技巧的得到答案,既不会让γ层次的学生感到数学难学,也不会让β、α层次的学生感到解题过于简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信与耐心,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体学生数学水平。
初中数学本身教材内容难度不高,在当前学生知识水平不一的情况下,分层教学针对性辅导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和思考的一个方面。在进行教学规划时,教师就要有分层备课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在保证提高学生个人学习水平的基础上,也要达到完成整体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只有打好基础,再培养其兴趣,才能更好地构建学生知识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