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课堂文化的构建
2019-06-18邹升柳朱成菊颜松海陈国飞
邹升柳 朱成菊 颜松海 陈国飞
摘 要: 课堂文化的构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判一堂课的标准,除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之外,还应考查是否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本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的构建为例,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的意义及有效途径,以期有助于课堂文化建设。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堂文化 高职教育
“教学内容体现了学科特点”“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师生有效互动,课堂学习氛围浓厚、热烈”“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高”,在听课、评课过程中,经常会用类似的语言评价一堂课。其实,与其说这些语言是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还不如说是在表述一堂课课堂文化构建的成效。那么,何为课堂文化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及对文化的理解认为,课堂文化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的体现在师生言行举止、师生关系中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氛围、一种气象。良好的课堂文化主要体现在学科特征与、内容的凸显、民主师生关系的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及健康心理情绪的激发方面。构建课堂文化主要就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尊重。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往的以师为尊的“一言堂”式课堂文化需要重构,新的体现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课堂文化正在構建中不断形成。但反观高职院校课堂现状,不得不深思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应该何去何从,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构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课堂文化,体现课堂的“文化性”?笔者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文化建设感受,认为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并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出几点有关课堂文化建设的途径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学术界提出了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新课堂文化构建,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进新课堂文化建设,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但高职院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某些学生还存在心理或情绪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基础类课程,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一堂思政课变成一堂纪律课,如此不可谓无课堂文化建设,但真的不可谓体现了课堂文化建设的成效。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建设的意义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建设,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营造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围绕教学内容有序、有效互动,既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友好、和谐,师生相处融洽,课堂呈现出一种具有思政课课堂特色的风貌或气象。毋庸置疑,有效的思政课课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强化当前思政课教学效果。
思政课课堂现状会影响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效的课堂文化建设能在师生中凝聚起一种合力,展现出一种积极向学的课堂风气,帮助改善课堂现状,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不良表现其实体现的是自身行为习惯的偏差。有效的课堂文化建设能够规划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有助于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课堂是班级集体行为的一个缩影,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缩影。课堂风气直接体现一个班级的班风,有时甚至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校风。同时,课堂风气又直接反作用于班风与校风建设。小中见大、以点带面,课堂风气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塑造良好的课堂风气。课堂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气,带动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构建的路径选择
1.完善思政课课堂管理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
课堂作为一个集体活动的载体或平台,其规章制度不言而喻是其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政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实践需要,以学校的课堂管理制度为准,明确课堂纪律要求,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行为举止规范进一步明细并一一列出,严明学生在课堂中行为举止的规范要求,通俗地说就是“把丑话说在前头”。如要求学生课堂上不准吃东西;要求学生在阶梯教室上课时必须列队前往;要求学生课堂上必须坐得端、站得直;要求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开展课堂互动,特别是当老师叫到名字时不管会或是不会都要马上站起来回应……应制定记录规范的同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比如笔者在思政课教学中经常会采用的是物质奖励,用一些小糖果、水笔、本子等作为奖品奖励给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针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笔者经常用到的奖励就是加分奖励。如此,通过几堂课对规范要求的严格执行,学生明确教师上课的要求,久而久之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不守纪律、不听要求,不在乎奖惩,甚至有些还会因为纪律问题与教师产生冲突。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必须用耐心和爱心首先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接纳你、认可你,然后才对他们提出制度约束,他们便也乐于接受。
2.明确自身课堂角色定位,打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身份角色有时甚至会发生互换,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是在向学生“学”,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时也会为教师提供新的信息或思路,即变相地“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打破一言堂的格局,学会引导学生表达观点,并尊重学生所表达的观点。因为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专业性不强,对于一个问题的解答不存在一个绝对标准的答案,往往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德育课堂上,笔者明确表明跟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作为教师笔者同样有不知道需要学生指点的地方,学生可以质疑老师,可以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老师尊重他们表达观点的权利以及所表达的观点,但是他们同样需要尊重老师的观点。比方在给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有关“道德”知识点时,笔者以小品《扶不扶》为例引导学生探讨道德行为,感受道德之美。在讲述这个案例的过程中,笔者的观点是“扶”,但有学生提出“不扶”的观点,笔者没有急着纠正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肯定他们的思考,与学生共同分析他们提出的观点,最后将落脚点放在既要保持善心又要学会自我保护上。
此外,为了营造和谐、积极、向上、民主的课堂氛围,笔者特别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每堂课都会利用课间休息或课堂小结后的时间征询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一方面是为了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他们也必须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是为了增进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改进教学,争取让自己的课堂被更多的学生认可、喜欢。
3.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整个教学过程持续、有序进行。
“不打无准备的仗”。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一场教师与学生斗智斗勇,教师借助正确观念改变学生既有的错误观念,更新学生知识和观念的没有硝烟的“仗”。有准备的课堂教学与无准备的课堂教学所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切身体会到课堂教学准备的重要性。若教师准备充分,整个课堂就能呈现出一种有序、高效的状态,即便有学生不配合教学、不参与互动,抑或是做出课堂上聊天、走动、玩手机等影响教学的行为,教师会因为准备充分而具备课堂的掌控能力,反之,若教师准备不充分,课堂就特别容易受学生行为的影响,呈现出一种无序、混乱,甚至难以进行的状态。因此,有效的课堂文化建设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堂准备工作。
一,做好心理准备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课堂状况。比方说,面对学生睡觉,面对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面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等问题,教师要先从心理上做好准备,以免在课堂上因为学生存在这些问题而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结合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不同,难以开展实操训练活动,难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因此,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比更需要花心思设计教学,选择一些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比方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辩论赛、主题海报设计、小品排演等形式,一方面深化学生对所授知识的认识,而且锻炼综合能力。此外,通过这一系列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营造活泼、热烈、积极的氛围。与此同时,因为思政课教学具有导向和引导作用,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以往的讲授法、问答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但要注意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运用。比方在运用讲授法的时候,可将对学生而言晦涩难懂的教材语言转换为学生容易理解的通俗易通的语言;在运用问答法的时候,可将问题设置为开放型,以学生身边的实例回答代替理论回答,增强学生参与问答的自信心。
三,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体现“三贴近”原则的教学案例。教师要深入学生、走进学生,采用谈话谈心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及关注点所在,勤于观察学生在学校及课堂上的表现,善于挖掘学生身边人、身边事及学生自身课堂表现的教育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导入学生所熟知的人、事、物或者学生自身的表现,以学生熟知的人、事、物或自身表现作为教学素材或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课堂文化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经构建到内化的过程。教师要明确课堂文化构建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从学生形象着手,立规矩、明规范,为课堂文化塑造良好的形象。其次要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明确身份,学会尊重学生,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准备,创新手段、激活课堂,确保教学过程的持續、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泽宇.高职院校和谐课堂文化的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4).
[2]范刚.学校教育创新与课堂文化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8(6).
[3]南华.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文化的反思与重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5).
本论文为琼台师范学院校级课题资助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以海南省为例”阶段成果,项目编号:qtqn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