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乡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途径
2019-06-18黄红梅
【摘要】本文论述指导学生练习写作的方法,提出语文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元素,指导学生观察;善于挖掘学科共性,撷取写作素材;引领学生读写结合,先积累后薄发;注重习作指导,促进水平提高的教学建议,从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乡镇小学生 习作水平 生活元素 素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64-02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乡镇小学生的学习视野相对狭窄,阅读量不多,语言积累少,知识面不广,所以一到习作课,他们就感到“头疼”,感到无从下笔。哪怕学生硬着头皮写,写出的作文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素材选择、谋篇布局都尚待提高。为此,笔者认真总结和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提高乡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现实生活元素,指导学生观察
如果把生活比作源泉,用溪水比喻文章,那么只要源泉有活水,文章就能如溪水般流个不歇。习作的源头来自于生活,它的缤纷多彩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由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尚待增强,因此,需要教师从低学段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比如,指导学生描绘身边的一个人,笔者就在班上选一两名学生,让学生即时交流习作对象的外貌、衣着、性格和爱好,再加以指导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又如,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一件物品,笔者会事先了解学生随身携带的喜爱的物品(如笔袋或手表等),再有目的地让学生介绍某物品的由来,从中指导学生从某个观察角度,以及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描述实物的外观、颜色和内外结构等。春秋时节,笔者会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观察校园内风景花卉的生长,让学生徜徉校园,感受校园的美……教师从一点一滴中教会学生留意身边的一人一景一物,学生自然能抓住特点,进而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二、善于挖掘学科共性,撷取写作素材
在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中记录着:“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这句话也适用于习作上,生活中并不缺少习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光。平时,笔者非常留意挖掘学科间的共性,利用其帮助学生拓宽习作之路,开阔习作视野,丰富习作素材。
比如,让学生写《难忘的一堂课》或者《我喜欢 》,笔者会先让学生用心感受他们喜爱的某一节课,如信息技术课或者体育课等;让学生写《我的同桌》,笔者就让学生结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里的“我们共同进步”章节,让学生熟悉同桌的优缺点,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人物性格特征既客观又全面,人物形象自然也丰满可感;让学生练笔写一种花卉,笔者就让学生结合《综合实践与探究》课程中的“缤纷花世界”主题,让学生详细描绘该植物花卉的形态、颜色、种养和药用价值等;指导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笔者会结合科学课程中的《种子发芽实验》,让各实验小组互相交流从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和所获取到的信息,把有用的信息化为习作素材。这样,通过挖掘学科之间的共性,学生就能从中获得整合信息,进而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三、引领学生读写结合,先积累后薄发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对于开阔视野、提高写作水平也有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好教材,引领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对于学生的阅读材料,笔者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引领:一是经典书籍。善于归纳的教师都会发现,教科书里的某篇课文的出处、课文中或者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以及“课外书屋”都有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如《窃读记》出自《城南旧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就提及了《三国演义》《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古文观止》六本书籍之多,《松鼠》一文后附带的资料袋推荐了巨著《自然史》。二是时事新闻。对于高年段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添加时事新闻。这类阅读材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个人阅读,关注时事,从中筛选出适合的内容分享给学生。关注时事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可以增加写作素材以及减少与他人习作雷同的几率,还可以通过不同学生对事情的不同理解,深化自己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写出来的作品与众不同,而且更有深度。三是教师个人日志。一个具有学识魅力的语文教师必能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愿意亲近并“信其道”。在习作教学中,笔者经常给学生阅读分享富有文采的个人日志,从而提升了教师个人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指数,间接激励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
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习作能力。结合课题研究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一)做好摘抄
让学生将课内外精彩的词、句子、段落摘抄下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时时翻阅背诵,使其成为写作素材。当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异,在布置学生阅读时,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让优秀生摘抄自己读过的文章,把主要内容和故事梗概等写下来,并加上自己的评论或感受;对于中等生,则是注重提醒他们摘抄精彩片段、优美词语,以及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对于潜力生,则是让他们摘抄好詞佳句,以及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在习作时自然就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二)写周记
考虑到天天写日记容易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对于习作水平的提高并不能马上见效,因此,笔者不鼓励学生写日记,而是建议学生写周记,要求学生把一周以来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记录下来。对于周记要求,笔者只是让学生别写成“流水账”,内容可以千变万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
(三)开展小练笔
练笔不仅指完成每个单元的习作,还应该让学生认真完成课后思考题中的各种形式的小练笔(仿写、续写、改写等)。学生系统学习教材之后所进行的习作,无论是在素材的选择上还是习作的方法或者谋篇布局上,都能顺利完成。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鲸》的课后小练笔: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对此,笔者让学生抓住“自述”这一关键词,尝试对课文第五自然段(鲸的呼吸)试行“自述”。通过这一段的练习,学生懂得了这次练笔其实就是把自己化为“鲸鱼”本身,向读者作自我介绍。又如,笔者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课后小练笔为例,让学生通过描述野草的生长特点联想到身边不怕苦不怕难的人们,通过描述路灯的作用联想到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从而掌握借物喻人的写法;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课后小练笔为例,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得知爱有批评和鼓励两种表现形式,并借助回忆和感受能分辨出生活中谁对他们的爱比较严厉,谁对他们的爱比较慈祥,从而为今后描写丰满的人物形象奠定基础。类似的练笔在每册教材里都有很多,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写起作文来必定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四、注重习作指导,促进水平提高
记得2018年秋季学期崇左市江州区五年级语文期中测试的“习作展示台”是这样要求的:思乡,是我们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相信你对家乡也同样会有这样一份情怀!就像《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两文中的作者对家乡那些人、事、物的留恋与思念。当离开家乡多年的你再次回来,会是怎样的情景?请你展开想象,以“啊,我终于回到了故乡”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测试结果发现,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能完全按照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习作,既能写出多年以后的家乡的具体面貌,又能表达出对家乡的留恋和赞美之情。而另外四分之一的学生只能写出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平铺空泛。其余学生竟然直接描述自己记忆中的家乡的景色。这说明:教师在日常的习作中并不重视指导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展开习作上的有效指导,就有助于学生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在每次习作中,教师都应该注重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指导:一是审题。即要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二是立意。即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这篇作文,是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感情还是赞美一种精神等。三是选材。即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四是提纲。要引导学生列好写作提纲,旁注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
作文交上来后,笔者会认真地批改每个学生的习作,并努力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比如格外关注学生的作文题目、开头、结尾、好词佳句等,从小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表扬和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同时,笔者还会教给学生一些批改作文的方法,如学会使用修改符号,学会修改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从而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开展促进学生习作个性化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本校学生的写作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志明.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读写结合写作教学[J].广西教育,2018(28)
[2]陆劭桓.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微创新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18(32)
注:本文系2011年度崇左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教学研究”(课题编号:czkt20113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红梅(1975— ),女,壮族,广西崇左人,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歷,自参加工作25年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多年执教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经历,曾荣获县、区、校教学质量奖一、二、三等奖,研究方向:有效阅读教学。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