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宁波广播的音画之路

2019-06-18吕岸

中国广播 2019年5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媒体

吕岸

【摘要】当前,广播处于媒体融合转型期,各地广播电台对于广播可视化的探索成为广播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宁波广播媒体融合实践为例,着重阐述了广播音画并举的动因、思考和路径,认为要坚持以“内容为王”,坚守优质这个根本并秉持学习为先的理念。

【关键词】广播可视化   新媒体   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声音和画面是广播和电视的主要特征。传统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单一性传播手段成为其媒体融合发展中的短板。为了突破这个短板,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人从未停止探索和尝试。从2005年开始,两次席卷全国的广播节目可视化热潮先后上演,广播可视化潮流已经成为中国广播业界最新、最热的话题。从“听见”到“看见”,可视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广播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宁波广电集团广播各频率(以下简称“宁波广播”)和北京、南京等地的一批广播节目进行了很多的实践和探索,力求转型成为技术和模式融合、声音和画面并举的新型广播。

一、广播从纯声音走向音画并举的动因

1.技术进步推动可视化

2005年的视频热潮源于互联网的普及,当时各家媒体和商业网站纷纷开始经营自己的新闻页面,广播电台的网站适时推出了广播节目的网络视频直播。2016年广播可视化热潮出现的基础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4G传输技术的普及。同时,大量便捷式、低价格的视频拍摄设备的出现,拉低了专业、技术和资金投入的门槛,也使得广播可视化直播的入门、普及更加容易。

2.广播发展的求新求变需要可视化

广播人的危机意识与生俱来,从广播自身发展需求来说,一直有着求新求变的强烈愿望。十多年前在全国流行的透明直播室,就是广播人勇于展示自我,从“声音”中大胆走出来,拉近和受众距离的体现。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影响力有所减弱,原本强势的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也需要进行推广、营销。而广播从来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没有统一规定和要求的情势下,全国很多广播电台的节目不约而同开始试水视频直播。

3.媒体融合的大潮催生广播的可视化

在政策层面上,自2014年以来,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传统媒体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为了统筹好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协同发展,广播电台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广播传播模式、发展模式的新突破,而网络视频作为多媒体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快了广播电台从单一传统媒体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转变。有了视频加持,广播的传播模式更加多元,节目形态更加丰富,原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得以充分体现。过去是“有图有真相”,现在则是“无视频不欢”。

二、宁波广播音画并举的实践

宁波广播的音画并举之路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宁波广播提出了“打造五种广播”的概念,其中之一就是打造“看得见的广播”。2005年开播的宁波新闻广播《阳光政务热线》节目首先试水视频化直播。在每周一期的节目中,宁波市各个行业、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室,就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进行在线解答,同时节目还统筹了电视和报纸共同進行媒体宣传。当时,节目进行视频拍摄既是为了满足为电视提供画面的需要,也作为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结合的一种尝试。先期的网络视频直播是放在宁波电信下属“东方热线”的网站上,2008年移到了“宁广在线”上。期间,《阳光政务热线》还定期走进各个县市区的广播直播室,通过光缆传输进行音视频直播。这一阶段的视频直播,除了对直播室的背景板进行了简单装饰之外,几乎就是广播节目的原生态视频版,这种“监视式”的直播在度过一段新鲜期之后,随着集团网站资源的整合而逐渐降温。

2016年末至2017年初,伴随着席卷全国的可视化热潮,宁波的五套广播(新闻、交通、音乐、经济、老少)先后尝试开展可视化直播。依托移动互联网,在手机端观看的主要直播平台有集团“点看宁波”客户端(现改名为“宁聚”)、第三方合作平台“广电云”(制作和发布平台)、“水滴”直播(发布平台)等,还有各个频率自己经营的微信公众号。据统计,2018年,仅通过“广电云”进行的直播节目、活动就有163次,直播时长达到266个小时。

综合几年来的尝试,宁波广播的音画之路主要可归纳为三个大类:节目可视化、活动可视化、新媒体可视化。

1.节目可视化

两次网络视频直播的热潮都是从节目的可视化开始的。不同的是第一次观看终端是电脑端的中屏,第二次则是移动端的小屏。由于节目是广播电台最基本的内容单元,也是形态最为丰富的资源,挑选现有的适合进行视频直播的节目,比另起炉灶更省时省力省心且更有优势,即便因为视频直播的需要,原本相对简单的广播直播室也需要添置摄像机、灯光、背景板等硬件设备,总体来说,广播直播室投入并不是很大,从技术角度看更是简单易行。从2017年3月开始,宁波新闻广播的《娱乐先锋》、音乐广播的《下班晚一点》、老少广播的《潮爸辣妈》等收听率高、受众多的节目都相继进行了视频化直播。另外一种是直播室形态的嘉宾访谈类节目。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宁波新闻广播在北京设立直播室,邀请宁波地区的十九大代表走进直播室,进行访谈直播。和原来传统的直播访谈相比,这次直播增加了视频同步直播,访谈的主要嘉宾在北京直播室,其他嘉宾在宁波直播室,两个直播室之间需要声音和画面双向同步切换,大大增加了播控难度。直播当天通过“点看宁波”客户端观看直播的人数达到了2万多人次,比平时常规的日播节目多出10倍以上。

2.活动可视化

举办各类活动是地方媒体实施深耕本地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广播扩大影响力、增强创收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对于许多广播媒体来说,一年有大小几百场活动已经成为常态。把广播活动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是宁波各套广播频率着力推动的重要举措。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通过“点看宁波”和“广电云”等平台播出的活动视频直播次数占到总直播次数的约80%,直播播出时间占到约60%。例如:2018年6月30日,由宁波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宁波新闻综合广播联合开展的大型全媒体直播——“‘最多跑一次进社区宣传活动”举行,鄞州、江北、慈溪、宁海四个会场、四地联动,多个部门走进社区,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新闻综合广播和“点看宁波”进行了实时立体全媒体直播。和节目类可视化不同的是,活动类可视化直播在广播和新媒体的直播时间上有明显的不同。广播端的直播时间受制于节目的总体安排,除非是重大报道任务或者重要项目,广播不可能拿出很多的时间段来搞活动的直播,而在新媒体端,时间是海量的,视频直播活动时间安排上相对灵活,只要现场活动没有结束,网络端的视频直播就可以继续进行。可以说,活动类可视化直播广播端更注重呈现精华,网络端更注重呈现全过程。

3.新媒体的可视化

无论是节目类可视化还是活动类可视化,都是把广播的节目和活动向新媒体端进行拓展和延伸,形式和内容都依托传统媒体的节目形态,全部或者部分内容都会同步进行播出。但宁波广播音画并举的探索并不仅仅局限于把广播内容搬到新媒体上,宁波广播在新媒体端充分发挥自己的音频所长之余,也积极地涉足视频领域,努力制作适合新媒体传播的视频内容。在视频化内容越来越受到网民欢迎的当下,为新媒体单独策划采制视频作品。例如: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宁波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推出首个微记录视频作品《这道霞光“娜”样美》。这一时长5分钟的视频,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基层党代表陈霞娜在十九大开幕前的工作、生活状态,一经推送即获得广泛好评。2018年春节前夕,宁波新闻广播还选取了6个在宁波生活工作的外地人进行视频拍摄采访,以短视频的方式采制了新春走基层《宁波等你回来》系列报道,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与此同时,宁波交通广播2018年为频率微信公众号量身打造了视频直播栏目《探索宁波之最》,经济广播则推出了小程序《音画宁波》,用60秒短视频记录宁波最美的瞬间。

三、广播音画并举的路径和思考

广播节目可视化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增加了可看性,拓展了互动性,还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内容传输渠道,构建了广播融入并转型为互联网媒体的纽带,从而让收听率转化为流量,进而让流量变现,逐步变为新的盈利模式。然而,热潮之下,广播人还需做冷静的思考。笔者认为,广播走音画并举的可视化之路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手段而非目的——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

“内容为王”作为业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在广播可视化浪潮中同样适用。广播可视化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广播拓展延伸原有传播形态的一种手段,也是广播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的一种尝试。“广播+视频”并不是简单的一“视”了之,从“能听”到“能看”,“能看”更要讲究“可看”,只有“可看”了,才能達到传播的效果,才能不负初衷。所以无论节目形态如何翻新、技术手段如何变化,优质内容始终是“可看”的最好保证。广播可视化要精选优质的广播节目内容,宁缺勿滥,切忌为“可视”而“可视”。节目可视化要选择主持人知名度高、互动性强的品牌节目,活动可视化要挑选群众关注度大、内容重要、参与性强的活动,新媒体可视化要选择新闻价值大、画面表现力强的内容。在精选内容的基础上,要对节目和活动加强策划包装,开发既适合广播直播、又适合视频直播的节目。

2.兼容而非抛弃——坚守“根本”是原则

广播可视化是广播面对媒体格局大变革做出的一种尝试,顺应了大方向、大趋势。但可视化并不是广播的唯一出路。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广播的前景和出路何在?业界有不同的说法和探讨,但是有一种共识就是广播绝不会消亡。尤其在物联网、自动驾驶技术还没有大规模普及之前,广播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同时,广播作为诉诸于“听觉”的传播媒介,也不会因为“视觉”传播大量兴起而被束之高阁。广播节目内容是“源头”“根本”,只有经营好这个“根本”,才能提供优质的“可视”资源。“广播+视频”是一条既不同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也不同于新媒体的新路径,是介于广播和电视之间的中间道路,是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兼容,是广播听众和互联网用户相互间的“导流”。广播走视频化直播,就是利用视频化这个窗口,扩大广播影响力,把更多的用户引流过来,更好地吸引年轻听众。

3.提升而非粗放——坚持学习为先的原则

各种便捷式视频拍摄设备的诞生,拉低了专业和技术的门槛,包括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的大量涌入,也导致现在的网络视频直播和专业的电视直播质量相去甚远。近年来兴起的网络视频直播热潮可谓是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从专业的角度看,大部分的视频制作水平比较低,短时间内,这些网络视频直播因为较强的互动性、娱乐性、参与性而受到欢迎,久而久之,必然会被新的产品所替代。广播作为专业媒体,在节目、活动等的可视化过程当中,要以较高的专业水准要求自己,弥补自己在视频领域的短板,向电视学习,提升视频直播节目的质量。

(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广电集团)

(本文编辑:黄一樑)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新媒体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