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7年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2019-06-18杨琳琳王艺芳葛文超方建华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杨琳琳,王艺芳,葛文超,方建华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12)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无偿献血服务体系,加强血站血液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提高血站实验室检测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和保证血液安全,核酸检测(NAT)技术已在我国采供血机构大力推广和应用。NAT能大大缩短经血液传播传染病毒检测的“窗口期”,降低输血传播传染病毒的风险[1,2]。从2012年5月开始对本血液中心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NAT检测,本文通过对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NAT结果分析,以评估核酸检测的功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2年5月-2017年12月本中心和集中化七家中心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献血者均符合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的相关要求。所有标本的采集、离心、运输和保存均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中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1.2 主要试剂 HBsAg ELISA检测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抗-HCV ELISA检测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抗-HIV1/2 ELISA检测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法国BIO-RAD公司)。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核酸检测试剂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obas TaqScreen MPX text和Cobas TaqScreen MPX 2.0 text(美国罗氏诊断公司);配套耗材均由各试剂公司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卫计委临检中心鉴别确认试验试剂为罗氏定量二代 (美国罗氏诊断公司),乙肝血清学补充试验试剂为雅培化学发光试剂(美国雅培公司)。

1.3 主要仪器 ELISA检测使用:Hamilton Star全自动加样仪(瑞士HAMILTON公司)和FAME酶免分析仪(瑞士HAMILTON公司)。核酸检测使用:Hamilton Star全自动混样仪 (瑞士HAMILTON公司),ABI 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I公司),Cobas AmpLiPrep核酸提取仪和Cobas Taq-Man Analyzer核酸扩增检测仪通过混样和数据管理服务器(PDM)连接组成罗氏诊断Cobas's 201血液核酸血筛平台(简称CAP/CTM),低温大容量离心机KUBOTA 8730(日本KUBOTA公司)。

1.4 检测方法 ELISA检测和NAT检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判定结果[3]。

1.5 NAT阳性标本的确认实验和血清学补充实验采用实验室的另一种NAT试剂NAT阳性标本进行确认,并送卫计委临检中心做乙肝血清学补充试验[3]。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AT检测结果 对ELISA检测阴性(酶免双试剂阳性标本除外)的其中571028例标本进行NAT结果,共检出346例HBV DNA+、2例HCV RNA+和10例HIV RNA+。总的NAT阳性率为0.63‰。见表1。

2.2 NAT阳性标本的再检结果 40例NAT阳性标本经另一种试剂(罗氏二代)确认,27例为NAT阳性,检出率为67.50%。见表2。

2.3 乙肝血清学补充实验结果 38例送检标本乙肝“两对半”结果的血清学模式:5例单纯抗-HBs阳性 (13.16%);4例乙肝 “两对半”结果为阴性(10.53%);29例抗-HBc阳性(76.31%),其中有 1例HBsAg已转为阳性。见表3。

3 讨论

由于病毒抗原、抗体蛋白结构的变异,造成“窗口期”漏检的存在,常规的酶免检测对经血传播传染疾病的风险不能完全避免[2]。而核酸检测技术(NAT)敏感性较高,在病毒感染后数天即能检出标本中的极微量的病毒核酸,可大大缩短 “窗口期”,发现隐匿性病毒感染,减少因ELISA漏检而造成的输血后病毒感染[3,4]。

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引入NAT,其主要目的是检测出原有ELISA可能漏掉的具有感染性的献血者样本。从2012年5月到2017年12月采用科华核酸检测系统共检测了571028例标本,共检出346例 HBV DNA+、2例 HCV RNA+和 10例 HIV RNA+。总的NAT阳性率为0.63‰和上海0.63‰[5]一致,低于西安 0.66‰[6]、 杭州 2.00‰[7]、 合肥1.62‰[8]、乌鲁木齐 1.10‰[9]和南京 0.94‰[10]。 总有效拆分率56.38%也高于实验室之前报道该试剂的33.33%[3]。除2012年外,不同年份间NAT阳性率和不同年份拆分阳性率之间有差异。2012年没有NAT阳性标本检出,2013年和2014年NAT阳性率和拆分阳性率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分析可能原因:在开展核酸检测的第1年,实验室各方面条件还不够成熟,工作人员对仪器和试剂的性能不够了解,操作不够熟练。随着标本量的增加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逐渐熟练,阳性率相对平稳。和2013年和2014年相比,2015年和2016年NAT阳性率和拆分阳性率都有上升,查看实验记录后发现:在2015年上半年只用该系统检测了两万份左右标本,阳性率和拆分阳性率与之前持平,在2015年11月开展了核酸集中化检测直到2016年底结束。分析原因可能是:7个血站的标本全部送到血液中心集中检测,检测前大批量的标本处理,可能会造成一些假阳性;各个单位血液筛查实验室的酶免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所用试剂、设备和人员操作水平以及地区流行病学特点也不尽相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NAT阳性率。2017年NAT阳性率下降可能与所检测无偿献血人群标本HBV、HCV、HIV的感染率有关。40例NAT阳性标本经罗氏二代试剂检测,确认检出率为67.50%。NAT阳性标本的确认对科华核酸检测系统的检出率起到了监控作用,本实验室已开始对确认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并将其血浆标本送检第三方实验室确认。

表1 2012~2016年核酸检测结果(n=571028)

表2 NAT阳性标本的再检确认结果(n=40)

表3 NAT阳性标本的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模式(n=38)

目前,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HBV感染率较高,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明显高于HCV和HIV,HBV DNA阳性346例,占96.80%。笔者对38例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了血清学补充实验发现:5例单纯抗-HBs阳性(13.16%);4例乙肝“两对半”结果为阴性(10.53%),这4例可能为“窗口期”感染;29例为抗-HBc阳性(76.31%),其中有1例HBsAg已转为阳性,其余标本若证实为隐匿性HBV感染(OBI),说明郑州地区输血残余风险主要来自于OBI。目前,本实验室已建立了ELISA阴性NAT阳性献血者追踪随访程序,便于适时监测输血传染病的血清转化情况。在追踪的献血者中,其中1例HCV RNA阳性的献血者,在追踪第6周时献血者抗-HCV完全转为阳性[11]。

综上所述,NAT能从ELISA检测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检出漏检的病毒感染者,降低输血感染病毒的风险,是ELISA检测的有力补充。核酸检测应用于郑州地区血液筛查是十分可行且有效地保障了临床输血安全。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
血站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的体会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