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

2019-06-17陈国庆

卷宗 2019年15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图书馆

陈国庆

摘 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电子阅读方式的广泛普及,这要求图书馆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注重在互联网环境下研究图书馆流通服务的新方法,构建完善的图书馆流通服务体系,满足读者在互联网空间使用图书馆的需要。

关键词:图书馆;流通服务;改进策略

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基本模式,以及图书馆在互联网流通服务中暴露的问题,着力构建完善的图书馆流通服务体系,从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达到提高图书馆服务整体性和有效性目标。

1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流通服务模式

1.1 在线流通模式

在线流通模式主要由图书馆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为读者提供各种新书推荐、在线咨询、在线借阅等活动方式,通过互联网环境下的在线交流沟通,可以满足读者办理借阅证件,提出相应的个性化服务申请,预约图书服务,以及生成电子借阅证,传统电子文献,以及提供各种数据信息与文献服务项目,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的实时在线沟通的目标。在物流体系日益完善的当下,运用在线流通模式可以实现快速借阅的需要,可以提供更好的人性化服务,达到基于线上来沟通线下的目标。

1.2 阅读拓展模式

阅读拓展模式是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通过信息资源个性化供给的方式满足读者的广泛阅读需要,通过电子微阅读的方式可以方便读者利用各种社会化的资源,便于读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图书馆通过数字图书信息方便读者利用社会媒体进行信息搜索,并且可以通过APP软件满足读者下载阅读的需要。还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为读者提供一些感兴趣的信息宣传活动,拓展图书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的整体水平。

1.3 信息交流服务

为了满足读者的自主阅读需要,还可以开通读者与图书管理员的实时在线交流,运用社会化媒体可以帮助读者建立数据库,并且进行快速的信息资源补充,实现图书资源向深层次推广,满足更新图书馆数据库的需要。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方式进一步满足读者的体验需要,为读者精准的提供个性化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传递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互联网+环境下可以为读者提供多种主题阅读,促进读者分享自己的观点,实现读者之间的线上交流讨论,并且在线上给读者提供与图书有关的视频、音频资源,以便于读者进一步丰富自主阅读活动。

2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流通服务问题

2.1 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图书馆还缺乏专业的图书信息人才,图书馆现有的人才还不熟悉信息化图书运行的需要,现有的图书馆管理员不具备信息化图书操作的能力,图书馆馆员缺乏信息化服务的能力,不少图书馆管理人员还不熟悉相关的软件、操作技术、操作方法,以在线与读者互动沟通的技巧,由于信息传递不足,读者交流沟通不当,还需要引进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才,提高现有职工的信息交流能力,满足互联网环境下图书流需要。

2.2 硬件设施问题

随着互联网图书流通机制的普及,越发突显出图书馆信息化硬件设施设备的不足。当前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水平有限,不少图书馆都未能开发专业的互联网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馆馆员缺乏与读者进行实时在线互动的能力,因此不利于提高图书应用的有效性,降低了图书馆管理的整体质量。当前图书馆在信息化硬件建设方面还缺乏足够的资金与设备,一些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不足,没能开发专业的大规模数据库,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应用不足,不能充分的分析了解读者的信息,不能基于信息收集对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因此影响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

2.3 服务意识不强

服务意识不能是图书馆互联网环境下展示出的主要问题。当前图书馆的服务还有被动性,还缺乏预见性和持续性。一方面图书馆习惯了传统的纸制图书服务的工作模式,没能基于读者的需要进行主动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意识较低,不具备主动与读者建立联系的意识,不能基于读者的需要进行分析,没能针对性的进行一些图书资源的供给,因此影响图书服务的整体质量,没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阅读需要。

3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流通服务策略

3.1 优化流通服务体系

在互联网思维下提高图书馆流通服务的质量,还要充分的利用社会化媒体对图书馆的互联网流通服务进行宣传,促进广大读者熟悉并积极的使用互联网沟通服务渠道。首先,把多种服务模式和功能融入图书馆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优化图书馆互联网平台服务功能,实现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线上线下实时互动沟通。其次,进一步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平面化向立体化的转变,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注重给图书馆读者提供技术支持,将社会媒体、即时通信工具等融入新兴媒体平台当中,实现信息管理的共享。第三,还要开发账户系统,允许读者使用社会信息平台进行图书馆系统登陆,借助社会化媒体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有效互动,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延伸,满足读者的自主借阅使用需要。

3.2 开发丰富的微资源

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多元化的使用需要,还要对图书馆资源进行丰富的交流,注重基于读者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图书资源的流通,开发一系列的微资源体系,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具体可以运用微信平台、慕课平台进行多种图书资源的微开发,应当进行大量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针对读者的特征进行信息资源库建设,有效的解决图书数字资源缺失的问题,加强对读者检索需要分析,进而在数字媒体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资源。还要实现多媒体的汇合,注重优化拓展图书流通的渠道,强调基于多种社会媒体平台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丰富的图书资源。

3.3 提升馆员整体素质

为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图书资源获取需要,还要提供馆员的整体素质,促进馆员熟悉信息化环境下的图书服务模式,进一步引进有信息技術专业能力的图书馆馆员。首先,应当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图书馆馆员成为类型图书服务专家,引导图书馆馆员掌握与读者有效沟通的能力。其次,提高图书馆馆员服务创新意识,促进图书馆馆员提高创新服务能力,基于读者课题研究,提高读者网上阅读的良好体验性。

4 结论

图书馆在互联网下快速发展,更好的实现图书的高质量流通目标,还要建立完善的互联网图书资源供给体系,提高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供给力度,构建完善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读者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立志.图书馆流通服务管理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0).

[2]吴晓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的新模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0).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图书馆
图书馆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新能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