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究

2019-06-17张新林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摸底困惑因材施教

张新林

【摘要】本文从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出,要使初中化学課堂高效,可以进行“班内分层,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1)提前摸底、课中甄别、商讨分层;(2)先易后难、不同要求、分层完成;(3)坚持不懈,真抓实干,不断提高。同时提出了自己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关键词】高效课堂  班内分层  因材施教  摸底  困惑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68-02

实施高效课堂,使课堂高效,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目的,我认为高效课堂首先要达到教师课堂教学的高效,学生学习的高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最终达到社会资源利用的高效。结合自己近年来对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理论、模式的学习和实施探索,我认为初中化学要达到课堂高效,应采用“班内分层,因材施教”的方式,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一、提前摸底 ,课中甄别,商讨分层

九年级的学生能力基本形成,因此,在接受新班级后,就可走访其他教师及班主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化学又是九年级学生才开始学习的新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联系不强,学生都没有基础,所以在上化学课后要用3个周左右的时间去甄别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强弱,再和学生、家长、班主任协商和协调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在上自己的化学课时,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坐在距老师最近的前排,中间坐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依次在做能力强的学生。并且每一个单元测评后,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及时适当地调整。

二、先易后难,不同要求,分层完成

学生分层完成后,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先易后难,不同要求,分层完成”的原则进行上课,布置作业,测评。下面以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知识为例说明:

例如在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1)X是____克;(2)B可能是这个反应的____;(3)该反应是____反应;(4)若要生成10克的D,则参加反应的C 的质量为:____;(5)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有14克的C,则容器中有____克A,____克B,____克D。

讲解中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要听懂(1)(2)(3),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要(1)(2)(3)(4),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1)(2)(3)(4)(5)。

同时对应的作业:

在密闭的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所示的信息填空:

A)反应后X的质量为____克;B)该反应的的反应物为____;C)参加反应的X,Z质量比为____;D)反应中Y和Z的质量比是____;E)一段时间后容器中有6克Y,则此时容器中有X ____克、Z____克、Q____克。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只做(A)(B)(C),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要做(A)(B)(C)(D),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做(A)(B)(C)(D)(E)。学生只要掌握了(A)(B)(C)这三问的做题技巧和方法,也就掌握了中考考点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三、坚持不懈,真抓实干,不断提高

为了实施“班内分层,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和过程,在充分掌握初中化学教材、大纲、中考说明的前提下,首先我有针对性编写出全套教材每一节课的课件和导学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课件和导学案,并且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情况作出及时整改,把新颖的考点和考题及时补充到自己已经编写好的课件和导学案中,周而复始。同时面对家长的期望和升学压力必须坚持不懈、真抓实干、不断提高。最为重要的是,在复习的过程时,要以学习能力在中下的学生为起点,能让学习能力较好和强的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收获。

四、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在实施“班内分层,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难题和困惑,首先来自家长,有的家长开始对分层不理解,以为在歧视自己的孩子;学生不理解,闹情绪;由于在上课时,学生座位有所改变,给班级的管理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把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一一对应,人人包干”的助学,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增加压力,特别是复习开始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家长有怨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写学案和课件而且要及时的纠正,不仅教师的工作难度大;劳动强度大;要用导学案还面临印刷费用的问题。

猜你喜欢

摸底困惑因材施教
Task 11
深入细致摸底数 多措并举抓整改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太仓市摸底危化品企业应急管理能力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全面清查摸底 提高政府资产管理水平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