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2019-06-17罗国玲

艺术评鉴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

罗国玲

摘要:信息社会多媒体平台的兴起,数据资源的多元化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音乐作为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使得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不断深入,现代音乐文化与传统音乐文化逐步融合。民族唱法属于传统音乐与东方艺术的代表,而美声唱法则结合西方文化与现代音乐的特点,在声乐教育中,促进二者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艺术鉴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二者的互相促进作用,也是创新声乐课程教学形式,推进素质教育步伐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字正腔圆   文化价值观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101-02

一、高师学校中声乐课程面临的教学问题

(一)声乐教学的选择单一

当前阶段,在声乐教学中,选择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作为教育方向,是音乐教师的研究重点。在声乐教学基础阶段,教师就会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声音特点、发声技巧以及发展方向等选择一个声乐方向,这种单项选择的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声乐发展的空间,也不利于音乐文化的创新学习。现代声乐教学体系更注重二者的融合发展,其中美声唱法来源于欧洲文化,是结合西方语言的发声特点形成的独特音乐艺术;而民族唱法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于民族风俗特色的基础之上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演唱方式。只学习一种声乐唱法,不仅局限了音乐创新发展的进程,也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系统的完善。

(二)教学内容空泛

在高等声乐学校中,受传统音乐课程教学形式的影响,对演唱方向、发声技巧、歌唱风格等方面,划分不明确,实际的教学内容空泛。学生在声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受固定教学模式的制约。在声乐创作时,可供参考的资料类别较少,一些民族唱法专业的学生对美声学习十分陌生,美声唱法专业的学生很难掌握民族唱法的技巧,降低了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空泛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学生声乐学习的整体质量。

(三)声乐教学体系缺乏整体性

高师院校的部分声乐课程规划不合理,相较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教学体系更完善,教材编制相对成熟,对教师的教育任务、教学设计与学生阶段性学习要求等都有着教学标准。与此相对应的,民族唱法自由度更高,个人风格特点与民族性表现突出,在教学评价与学生考核方面缺乏成熟的管理体系,使得声乐教学在整体性方面有所不足。

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在声乐上的相同点与发音区别

(一)两种唱法的相同点

歌曲演唱包含两个基础,即语言与旋律。在音乐表达方面,语言是歌唱的前提。传统民间歌曲表演中,歌曲中的发音应该兼顾生动与情感两方面。如果民族唱法中缺乏了特有的民族性表达特征,也就不可能传承至今。与此相对应的,在美声声樂的教学阶段,需要用歌词对音乐进行表述,发声注重元音的饱满、辅音清晰。传统民歌演唱强调对呼吸的调节。将眉毛中间的位置称为上丹田,也叫“天”,肚脐到胸部之间为位置称为中丹田,也可以叫做“气”,肚脐以下三指部位称作下丹田,也可以称为“地”。在歌唱的过程中,按照“天伏地,地伏天,天地贯通,气走丹田”的原则调节呼吸。而美声唱法更注重头部与共鸣腔的协调,通过小腹收缩、放松与横隔膜的控制调整呼吸。

(二)民族与美声唱法的发音区别

民族唱法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依托汉字发音,共有四种音调,结合牙齿、舌头、嘴唇、喉咙等部位协调发音,讲究字正腔圆。发音特征表现为:宽咬字、靠前咬字、横向咬字,发音服从咬字,使声音饱满,具有吸引力。美声唱法来源于意大利语,发音简单,音节中包含元音:a、e、i、o、u以及二重、三重结构的元音,发音表现连贯。前一个词的后音节可以与后一单词的前音调相连,语调顺畅。发音特征是:竖咬字、窄咬字,咬字服从发音,因此共振效果较强。美声声乐的表演还注重现场的发挥,使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与演唱更好地衔接在一起,表演效果较好,更容易引起的观众情感共鸣。

三、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融合教学的意义

(一)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相互促进作用

在美声教学课程中,声部通常被详细地划分为六种,根据不同的声音特色,每一类还可以被细化,这是民族唱法中相对较弱的部分。演唱者的音色与音域受共鸣腔的大小、形状影响,同时歌手音带的宽度、长度与厚度,也是影响音部划分的重要条件。整体共鸣作为美声唱法的另一特征,在整体共鸣持续的时间段内,需要歌手的呼吸与发音之间相互协调,声带、呼吸的振动力量,带动表演者的头部、腔体,形成整体共鸣。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声乐的整体共鸣,可以让演唱的发音更加和谐,使音调与音色统一起来,在保留民族演唱意境优势的基础上,增强表演者的气势。

(二)民族唱法的借鉴意义

字正腔圆属于民族唱法发声、演唱的根本特征,与此同时,也是民族声乐文化表现的高度概括。在演唱时,对歌手发音的正确性与准确性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字正腔圆同时也是美声唱法的表演要求之一,中国演唱形式与美声唱法的融合,更突出元音的发音连贯性,使得美声唱法更加细腻。民族唱法注重意境,通过歌曲表述真挚、深刻的情感特质,让观众有着更直观的情感体会。美声唱法将意境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提升音乐的审美情趣,还能够赋予演唱更高的情感价值。

四、以融合教学为基础增强声乐课程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

(一)帮助声乐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高师院校中通过美声、民族声乐的融合教学,可以让学生丰富音乐认识,深入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增强艺术鉴赏水平。声乐课程的教学对象,后期往往会选择音乐相关的工作,为此,熟练掌握不同声乐技巧,对音乐的文化价值有着正确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为更好地提升民族、美声的声乐课程质量,教师应该立足于音乐理论技巧,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来,鼓励学生表现自己。与此同时,通过融合教学,转变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历史内涵、情感表现、演唱技巧的认识,奠定审美基础,不断完善学生声乐价值观,也是高等教育阶段声樂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优化声乐教学体系,平衡不同唱法的课程比重

为改革和创新现有高师声乐教学方式,必须要改革原有的教学课程结构,通过改善原有的单一化演唱方法的音乐教学,增加美声唱法在民族唱法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增加民族唱法在美声唱法教学中所占比重。通过学生对多元化唱法的学习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创新对唱法学习的学习方式。例如,通过练习胸腹式呼吸方法练习真假声唱法,调整共鸣强化发声势能,进而保障圆润、通畅的声音,进而提高学生综合音乐水平。

(三)以历史文化为基础,丰富美声、民族唱法的表现形式

声乐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不能只注重发声原理的讲解,应该合理地将理论知识与声乐背景串联起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美声唱法在校准发音、寻求更好舞台表现的同时,还应该融合民族声乐的表现方法,互相补充,提升美声唱法的情感意境。同时,还可以适当的配合手势、眼神等肢体动作,强化对观众的感官影响。民族唱法应该合理的引进美声的声部划分方法,帮助学生更快的定位自己的发音特色,让民族声乐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更符合大众的音乐审美。

(四)顺应音乐文化中西结合的时代趋势

因为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每一个国家在艺术方面都有更高的追求,保障人民的精神生活。目前,中国的民族唱法正一步步向中西文化的融合发展。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将外来的美声唱法兼收并蓄,尽管这两种唱法会有一些区别,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异曲同工之处。民族唱法在保持本身具有优势以及特点的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西方新的音乐元素挑战,促进传统歌唱的完善以及未来的发展,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保障。

五、结语

民族唱法中存在民族性、文化性等表演特点,美声唱法可以参考民族唱法中的字正腔圆、以情带声等部分,提升演唱表演的审美价值。与相对应的,民族唱法在整体表达与声部分类等方面可以借鉴美声声乐,两种唱法是相互促进的。通过民族与美声的有效融合,教师能够进一步提升声乐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丰富声乐教学内涵,优化音乐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落实音乐教育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奎民.高校音乐教育中欧洲歌剧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策略[J].情感读本,2017,(03).

[2]康斯韵.浅论藏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特征对比与相互借鉴[J].黄河之声,2017,(04).

[3]何雅妮.以《在水一方》为例浅论声乐的三种唱法对作品表现所产生的影响[J].艺术评鉴,2017,(03).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建设啤酒生产实训课程,提高理科高校本科生综合实践能力
水利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多科性农业大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