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性农业大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2016-11-09董良杰谢哲东王景立
董良杰++谢哲东++王景立
摘 要:根据多科性农业大学的特色,以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要求,构建多层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和实施以“多类型、递进式、多层次、模块化、创新性、开放性”为特征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通过采用集中式、散开式、开放式等不同实践教学方式,培育多科性大学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多科性农业大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832068
前言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考验,其中存在着一个看似矛盾的实际问题:数量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紧缺。如何适应新形势,培养满足社会和经济建设需求的实用和创新人才,是高校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1]。
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我国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教学中往往会有以下体现:过分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视工程实践;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实验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简单地把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这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差,适应性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高校中的工科类专业一般都很重视工程训练实践和工程素养的培育,因此受过良好工程实践教育的学生往往具有其他学生所不具备的特点和能力[2]。很多非工科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与工程实际相对有脱节,使得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欠缺。结合工程实际需要有一个比较适宜的工程实践环境,而目前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短期的学习和锻炼。其实高校校内的工程训练中心能够相对弥补这样的缺憾,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工程环境,将社会人才需求和理念贯穿在工程训练和工程素养的教育中,应是高校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提高和创新发展所走的必由之路[3]。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结合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以吉林农业大学全校本科生为对象,构建多科性农业大学学生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期提高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
吉林农业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农业大学,现有近60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农、理、工、文、管、医等。吉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工程训练中心现有仪器设备1000余台件,主要包括多种数控加工设备、金属切削机床、材料成形加工设备、水旱田农业机械以及汽车维修、保养、检测等设备。目前学校除工学类专业设置了必修的工程训练环节,其他学科的50多个专业大都尚未设置工程训练类的课程,而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工作服务对象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工程实际,因此也需要进行工程素养的培育。
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以现代农业工程训练中心做为依托,以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为主,面向全校50余个本科专业,开展工程素养培育。教学内容以工程技能训练为基础,以工程素养培养为目标,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学生的综合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依据学校学科和专业特色,调整本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把培养基础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目标。
根据学科与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合理构建本科生课程结构体系,加强核心课程系列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建设,以提高和强化工科类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把工程训练教学内容有目的,分方向扩展到全校其他的农、理、文、管、医、法、教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大系统中。根据多科性农业大学的特色,以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发展与要求,构建不同层次的工程训练平台,实施以“多类型、递进式、多层次、模块化、创新性、开放性”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训练学科由工科到多科、训练手段由传统到现代、训练层次由低到高、训练项目由单一到综合、训练方向由技能到素质、训练重点由基础到创新,培育多科性大学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精神。
2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由工程技术认知、演示示范、基本操作、教学实习、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及工程素养培育等实践内容构成。从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出发,构建4个层次、14个模块,面向全校8大学科门类、58个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实施以“多类型、递进式、多层次、模块化、创新性、开放性”为特征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将各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联系为一体,形成科学系统、层次分明、特色突出、多模块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多类型”是依据不同专业要求,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工科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专业实验、社会实践等,其它学科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开设全校性选修课、素质拓展课等,开展工程技术认知、演示示范、基本操作等实践环节。“递进式”是对某项实践教学内容,开展不断深入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如工科专业的学生由低年级的参观认知到高年级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训练,最终到创新设计实践;其它学科专业学生从初步的参观认知、演示示范到深入的工艺分析和实际操作。“多层次”是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或年级特点,开展不同知识技能条件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低到高依次为工程认知、工程基本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和工程创新等4个层次。“模块化”是依据吉林农业大学的学科门类特点以及现代农业工程训练中心各实验室仪器设备特点,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开展14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与工程训练,如机械制造实验室的普通机床操作技能模块、数控类机床技术操作模块、先进制造类仪器设备操作技能模块等,农业机械化工程实验室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技能模块和农业机械实验测试技能模块等,交通运输实验室的汽车驾驶操作技能模块、汽车检测维修技能模块和发动机拆装与维修技能模块等。“创新性”是以工程训练中心传统的以工科专业学生为主的工程实践培训方式,转变为面向全校58个本科专业学生开展工程素养培育,通过“多类型、递进式、多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技能训练设计,创新与扩大现代农业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与工程素养培育内容与形式。“开放性”是指工程训练中心全方位对全校学生开展工程素养培育和训练,同时为周边大学提供实验实习必要条件,以及为机械、农机、交通运输及汽车维修企业提供社会服务功能,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学科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工程实践教学过程遵循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工程素养培育、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原则,结合吉林农业大学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契机,在充分调研分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色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工程训练模块、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组建不同层次的工程训练平台。通过开设全校性选修课的形式,选择各学科典型专业进行示范。在训练层次和示范专业面实施递进式开展。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不同层次的要求,通过采用集中式、散开式、开放式等不同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工程素养的培育。
3 工程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工程实践教学融合现场示范教学、现场展示教学、实训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课件互动教学、计算机仿真教学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强化工程实训作用,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工程实践教学方法包括:
3.1 问题探究式教学
指导教师按照实验教学内容、实习与实践任务性质提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然后逐个加以分析,按设定条件一层层提出解决办法,使学生从中领会思路,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2 讨论式教学
指导教师在实验开始前提出几个讨论题,学生分组准备并派出代表在班上发言,不同观点之间可以展开争论,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3.3 讲练结合式教学
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之后就布置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3.4 体验式教学
由指导教师提出总体设计要求,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情境,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推进设计,如“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技能训练”就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此期间,学生对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进行了一次总结验证,其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将来走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工程实践教学的考核实行多模式考核方法,对本学科专业学生采取分阶段或分类别考核。分阶段考核是在认知阶段实训课程考核,采取实习报告和基本操作为主进行考核,而对提高阶段则以创新设计性作品制作及工艺综合分析报告为主进行考核。对于其它学科专业学生则依据模块特征、层次阶段制定考核标准。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实践素质,提高工程素养培育效果。考核成绩以预习检查、随机提问、讨论发言、操作水平、作品质量、实习报告质量及实习工作态度等多部分成绩构成,由全部规定参加的实训课程分成绩综合出最终成绩,体现考核成绩的合理性。
“多类型、递进式、多层次、模块化、创新性、开放性”培育模式对多科性农业大学大学生工程素养培育具有示范作用,为全面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工程素养,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芦静,许剑锋,刘延飞.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科协论坛,2013(3):173-174.
[2]王晓红,李琳.以工程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科学,2012,15(6):151-153.
[3]高永,王继英,刘维平,等.基于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8(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