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德性”落点,培育公共意识

2019-06-17卢文巧

中小学德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分贝德性公共场所

卢文巧

摘    要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体现“德性”的培育。围绕核心教育主题,明晰教学指向的“德性”,以此为指引解读教材内容,把握教学主线,从而精准制定教学目标;围绕“德性”,不断反思与调整教学活动;注重课后延伸活动设计,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德性”,才能落实德性培育,实现教学主旨。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德性;公共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5-00-04

在教材培训中,孙彩平教授关于“德性”落點的讲座带给我们诸多启发:在二年级教材使用中,要尤其关注教学落点的德性。德育课的教学落点不能偏离“德性”,要体现德性的培育。在此,试以“我们小点儿声”一课的多次实践为例,阐述我们的探索。

一、明晰“德性”,精准制定教学目标

毋庸置疑,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教师准确解读教材,把握单元主题,并基于学生的真实需求。而明晰“德性”,才能准确制定教学目标,这是开展“我们小点儿声”课堂活动的前提与基础。

1. 把握核心教育主题,找准“德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厘清课程设计主线。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材的核心教育主题是“共有与共享,为公共生活奠基”,在此引领下的第三单元主题为“我们在公共场所”,编排了“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儿声”四课。

四个内容彼此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旨在让学生学会自觉爱护公物,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懂得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知道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

作为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四课,“我们小点儿声”一课教材从“教室里面有点吵”入手,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真实存在于学生生活的吵闹行为,包括“重重关门、大声讨论、挪动桌椅、追逐打闹”等;又通过绘本故事“做个小小调音师”,启发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自觉减少噪音。

从教材的核心教育主题出发,整体解读第三单元,我们初步认为,“我们小点儿声”一课的“德性”关键,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小点儿声,提醒他人小点儿声,树立公共场所内要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的公共道德意识。

2. 立足学生发展实际,厘清“目标”

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必须立足学生实际的道德需求,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道德困惑。针对“我们小点儿声”这节课,我们曾前往宁波市鄞州区、江北区、北仑区多所学校,以及衢州市衢江大洲小学等,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多次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知道噪音对我们的身体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与危害,但是认识不够深刻;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但普遍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文明性,普遍缺乏在公共场所自觉做到小点儿声的文明素养。公共意识薄弱,公共领域的价值观关注度低,可说是学生的共性问题。正如孙彩平教授所指出的,中国儿童价值观存在着明显的分层,在传统道德与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上,有着明显的共识性和统一性,而涉及公共领域的价值观的关注度相对分散。[1]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将侧重点放在落实“奠定公共意识”的“德性”培育上。

基于以上分析,为落实“奠定公共意识”的德性培育,我们制定了如下课堂教学目标:发现自己教室里不文明的喧闹行为,知道公共场所里噪音所带来的影响与危害;通过小组讨论、设计警示贴、模拟阅览室等活动,学会控制自己小点儿声,提醒他人小点儿声,从语言和行动两方面,学做小小调音师;感受到安静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树立公共场所内要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的公共道德意识。

据此,本课的教学活动将牢牢抓住“公共场所的公共道德意识”,力求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教学目标提纲挈领,教学落点自然就不会偏离德性。

二、指向“德性”,磨砺教学设计

我们历经几次教学尝试,发现本课容易出现诸多误区,包括偏离“德性”的价值引导、将德育课上成了科普课等问题。这启示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学落点要体现德性的培育,必须关注学生道德认知和教师活动设计的“盲点”。

1. 置身“公共空间”,走出自我中心的“小格局”

在第一次教学中,对于“为什么要小点儿声”,教师曾陷入个人利益为重的“小格局”误区:

师小结过渡:看来,我们203教室里也有不少这样喧闹的现象。大家回想一下,这些声音和行为都给你带来了什么困扰?

生1:某同学总是挪动桌椅,我字都写不好了。

生2:他们总是跑来跑去,课间10分钟,我没有办法好好休息了。

生3:他们讨论的声音很大,我都听不到老师说话的声音了。

生4:有个同学关门声音很响,我的耳朵都快震聋了。

师:看来教室里这些大声喧哗的行为,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健康,真是要不得。

将“小点儿声”的目的,停留在“声音太大影响了自己的休息、学习、健康”这一个人层面,这样的德育“格局”与“奠定公共意识”这一“德性”目标相去甚远。对此,我们在第二次教学中进行了调整:

师小结过渡:看来,我们203教室里也有不少这样喧闹的现象。大家来回想一下,这些声音和行为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困扰?

生1:跑来跑去有时候会把别人撞倒了。

生2:我们小组讨论的声音很大,我都听不到老师说话的声音了。

师:是的,为了能更好地听到他人说话的声音,我们应该小点儿声讨论。

生3:关门声音很大,会把大家的耳朵震聋的。

生4:老是挪动椅子,就有可能影响到其他人写字。

师:是呀,看来教室里的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给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生活都造成了困扰。

从“我”到“我们”,这样的教学调整旨在帮助学生走出自我中心的“小格局”,将自我放置于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这对于学生意识到“公共空间”,认识保持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2. 把握“晓理”重点,避免偏离“德性”的教学误区

历经课改实践,借助多种现代化媒体,整合科学、历史、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等,早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但是,一旦偏离“德性”,道德与法治课堂就容易变成科学、历史等知识普及课堂。

在活动设计中,教师曾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孩子们感知不同分贝值声音的强弱大小,以了解噪音带来的危害。这一活动设计过度强调分贝的概念,变成了“科普课”,对于本课的重点教学目标——公共意识的培养而言,显然本末倒置。对此,我们作了如下调整:

教学活动:我给声音打打分

听听声音猜一猜。播放弹奏古筝声、小鸟鸣叫声、《虫儿飞》合唱、汽车喇叭声。请学生给以上四种声音打分,并说一说理由。

分贝仪测量。公布分贝仪的打分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其差别,并揭示分贝仪打分的标准。

小结: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般在70分贝以下的声音,让我们的耳朵感觉比较舒适,会让我们心情愉悦。

现场测说话分贝。测一测说话声音的分贝值,让学生对自己说话的声音和70分贝有清晰的感知。

最后,我们对板书也相应做了改进,使之更加凸显“德性”: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重在引导学生“做人”,促进学生良好德性的内生与外化。调整后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安静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愉悦,嘈杂的环境给人带来的不悦,进而引导其树立公共场所内要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的公民道德意识,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实现公共意识的内生与外化。

三、践行“德性”,拓展教学价值

“行”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外在体现,是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效性的标志。在夯实学生道德认知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顺势导行,拓展其教学价值,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德性”。由此,引领学生提升生活,落实“德性”的培养。

1. “自我警示”,促进公共意识内化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出示“警示贴”范本,帮助学生了解其自我警醒的作用。学生热情高涨,表示也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警示贴来提醒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于是,“做个小小警示贴”活动应运而生。

教师下发备好的圆形卡纸,学生自主设计警示贴:有的画下一张可爱的小嘴,旁边有一只小手,紧贴嘴唇,做着“嘘”的动作;有的画了一个大大的心,心间有一个工工整整的“静”字;有的画了一个学习场景,一个小朋友大声喧哗,边上的小朋友轻轻提醒……稚嫩的图画与文字中,洋溢着一颗颗在公共场所关爱他人的公德心。

之后,学生对何时何地使用警示贴各抒己见:有的说用餐时放在餐桌上,提醒自己做到“食不言”;有的说贴在铅笔盒上方,提醒自己上课时学会聆听不喧哗;有的说可以做成小徽章别在胸前,既提醒了自己,也友善提醒了他人……

“认识警示贴,了解其作用——设计警示贴,来自我约束——应用警示贴,发挥其作用”活动逐步深入,学生在践行中,“公共意识”的德性自然得以内化。

2. 全员“争星”,促发公共意识践行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規律,注重知行统一,坚持落细落实落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仅靠一堂课或几堂课,是远远不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延展课堂教学价值,引领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帮助学生树立在公共场所内小点儿声,不影响他人的公共意识后,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促进其“践行”。借助“调音师争星”活动,从班级到年级,拓展至整个校园生活,引领学生从“小点儿声”开始,争创文明和谐校园,自觉践行公共意识,做校园文明小主人。

这一表格的制定与实施也具有一定推广性,我们建议在本单元“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的课后延伸活动中均可借鉴。

“我们小点儿声”一课的多次探索,让我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把握“德性”的落点,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我们将继续打磨每一节课,力求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有灵魂、有德性、有文化、有温暖,促进每一个孩子的道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彩平.分层与分叉——当代中国儿童道德发展调查报告(2017)[J].教育科学研究,2018(2):10-19.

[2]陈光全,鲜于文珍.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要义解读[J].中小学德育,2018(2):10-13.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分贝德性公共场所
Loud Volumes Can Harm Your Hearing
从樊迟三问“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防偷拍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广东:免费WiFi 3年内全省都有
小分贝上街“不讲话”了
美国一城市 规定体臭违法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现代德性伦理学的建构
MP3使用不当  听力易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