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宏大叙事

2019-06-15张葵华

声屏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开国大典

张葵华

摘要: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采用的宏大历史叙事不仅是一种话语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认知历史事件的模式,同时还是一种主流的也是特别重要的叙事模式。《开国大典》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标杆之作,其采用历史宏大叙事在刻画人物 、构建主题以及情节编织等方面极具典型性。

关键词:革命历史题材电影  宏大叙事 开国大典

基金项目:1.2018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当代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研究”( 项目编号:18Y167),2.2018年湖北省高校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访学成果。

新中国70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在整体上呈现出持续活跃的局面,它们以富有特征化的视听话语叙事体系来翻译表达历史,在吸引观众回到历史事件、关注历史、思考历史等方面提供了途径和动力。具体而言,它们采用的宏大历史叙事不仅是一种话语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认知历史事件的模式。纵观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宏大叙事是一种主流的也是特别重要的叙事模式,本文以《开国大典》为例分析这种历史宏大叙事的必要性以及在刻画人物 、构建主题以及情节编织等方面所使用的叙事技巧。

从史学角度看,宏大叙事在于观照整体,建构主题,“提供关于一般历史过程的权威解释”。①历史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代表历史说话的目的在于反映主流政治文化,让历史无产阶级正面形象、英雄人物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引和推动作用,从这一层面说,在特定的时代历史题材电影需要宏大叙事。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恢弘的历史背景,从1938年史东山导演的《保卫我们的土地》开始,涌现出了大量史诗性的革命历史电影,代表作品有:《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南征北战》(1952年)、《四渡赤水》(1983)、《巍巍昆仑》(1988)、《开国大典》(1989)、《大决战之辽沈战役》(1990)、《大决战之淮海战役》(1991)、《大决战之平津战役》(1991)等。从叙事机制而言,这些影片描述的并非历史的碎片,而是依照一套共同的叙事机制即宏大叙事来构造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结构等,同时将当前社会政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与之联系在一起,比如涉及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与历史之间的互证关系、二者互动所产生的结果等。从反映历史的手段而言,这些影片讲述历史故事具有一种修辞功能,把或抽象或具体的历史转变成一个个场景,像戏剧一样展现在观众面前,色彩斑斓、剧情紧凑、扣人心弦,在表达、强调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的同时,让广大民众易于了解和理解历史,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这种宏大叙事的意义。从情节类型来看,它们通过史诗性的描述来赋予历史事件以一种意识形态和比喻性的意义,历史杰出人物的所作所为被情节化为一出出史诗剧,聚焦于那些重大的、被英雄人物所表现的事件冲突和高潮。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观念急剧变迁,随着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传统的国家观念、文化观念、历史传统等逐渐在反思、质疑中失去吸引力,如何在当代社会进程中,让历史胜利者的荣光再次点燃人们的豪情和希望,让英雄和伟人的名字重新得到大众认同,这是时代迫切的需要。由张笑天编剧,李前宽、肖桂云导演的《开国大典》(1989年)作为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和我党领导魄力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历史的宏大叙事及其影响上提供了范例。该片创下了当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票房17亿元;还创造了在香港连续上映100多天的历史记录。影片以俯瞰历史的角度选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三大战役胜利至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这一重大历史时期,横向展开全景式的描述,以双线时而交织时而并行的叙事策略分别聚焦于国共两党高层及其所领导的两大阵营,兼顾外在时局变化中的军事冲突和人物内在情绪及心理变化,将国共双方在争夺政权上的全方位较量、第三方国际阵营的风云变幻交织在一起,规模宏大,有机统一。比如毛泽东等领导人与西柏坡群众一起欢庆胜利;蒋介石在南京发布新年文告,李宗仁成为代总统;北平和平解放,蒋介石黯然下野,离开南京;美苏对国共态度的变化;毛泽东发布百万雄师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南京;而蔣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悄然离开等。影片采用共时性结构以对比修辞的手法,描述了决战前夕共产党人在运筹帷幄中势不可挡的步伐和国民党领导无方、集团内讧、大势已去的颓然之势。同时镜头也在对准前线、后方、国际阵营、双方将士、民主各党派人士时,凸显出在历史洪流中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的必要保证这一核心主题。

编剧张笑天说,“在创作《开国大典 》 这个剧本之初 , 感到最难把握、最难驾驭的是如何协调宏观与微观的关系。”②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不是大历史事件的简单堆集和罗列,在遵循电影本体特征的基础上,在历史大写意视角下充分利用叙事技巧来调动人情和人性的张力,雕琢具有典范性和表现力的细节可以更好地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最大程度还原历史,引领观众重返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开国大典》中的演员、史料运用、字幕和画外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影片以波澜壮阔的大手笔绘制了包含100多位重要历史人物的肖像,并对他们进行了深度历史化再现,从一言一行到音容笑貌细节,以达到形似和神似的效果。特型演员古月(饰演毛泽东)、孙飞虎(饰演蒋介石)、黄凯(饰演周恩来)以及卢奇(饰演邓小平)以独特的相似性形象、符号化和标识性的言语动作最大程度地贴近历史人物的历史真实,其作用在于“借助于演员,他们的人物就是在现场(这里和现在)在观众面前,活灵活现地表现他们所扮演的人物已经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情节(他处和过去)”。③无论在老一辈观众心目中还是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几代人的想象中,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身上已经具备一种英雄色彩。针对如何突破以往艺术在塑造毛泽东和蒋介石形象时的政治概念化、脸谱符号化的窠臼,把伟人请下神坛,拿掉反面人物鬼面,本片编剧张笑天说:“《开国大典》的人物塑造,无非是想让更多的观众从感情上、从正常人普通人的感情上认同、接受,并通过它们传输创作者们所要传输的东西。”④比如,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开会前解决嘴馋的问题,毛泽东逛街下面馆,毛泽东鞋底划火柴吸烟等日常情态剧情;再比如毛氏父子的交谈,蒋氏父子的谈话,毛泽东的风趣幽默、蒋介石的黯然神伤,人情和人性在生活的细节处得以彰显。史料还原主要体现在新中国成立最激动人心最庄严的历史时刻开国大典上,依据历史现实完美构图,天安门上的历史人物悉数还原。当毛泽东讲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句话后,无数观众被电影拉回到了历史现实的情感和情绪之中,热泪盈眶,民族崛起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字幕则可以赋予画面连接不同时间顺序的叙事价值,既能引入一种未来时间性,也能从叙事内部提供更多补充信息,它们同时证明了影片叙事机制的全知性。影片在描述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因为没有揣度出蒋介石的真实意图而在言语上冒犯后,以画外音加字幕的方式交代了陈仪之后的命运。“十六天以后,这位国民党元老被免职;又过了十四天,被他的学生汤恩伯出卖并拘捕,一年后被害于台北松山机场附近”。蒋介石心理狭隘、性格阴险毒辣的一面在这简短的几句交代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再比如,“1949年4月13日21时在中南海勤政殿,和谈正式开始,周恩来舌战群儒,张治中步步为营,进展殊少。”画外音对观众(被动接受状态)产生的叙事影响在于加强一种历史之伟大、庄严与不可逆的主题感染力,强调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来之不易。可以说,只有当观众深刻理解了历史叙事,才能对历史上多种多样、深度的和史诗性的人类生活有意识层面上的理解和接受。历史是一种特殊的时间模式,时间本身就是隐藏在各个事件及其意义背后的原则。“历史时间不仅仅是伟大的集体命运的时间,在历史时间中,所有人、所有事都可以创造和见证历史。”⑤能构成一系列重大历史时刻价值和意义的在于人与事,字幕中时间配合画面叙事,如“1949年1月25日,浙江奉化县溪口镇”蒋介石回乡,“1949年1月31日”毛泽东会晤苏联特使,“1949年2月3日,北平入城仪式”等,让观众似乎成为了历史见证者。同时电影画面中无论是赫赫有名的将领还是籍籍无名之群众、战士,在历史的那一刻证明了个体实质性的历史存在意义,他们不再是历史的点缀,而成为构成历史的主体之一。

导演李前宽认为“电影对史诗的把握,是件很严肃的事情,绝对不是以浮躁的商业动机去赶时髦,创作电影史诗要沉下来思考,要以沉淀下来的心态和对史诗的崇敬感去面对历史,这样才能为历史、为民族留下瑰宝,留下永远的记忆。”⑥作为主旋律电影的标杆之作,1989年上映的《开国大典》已经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留下了关于那段民族历史的深刻记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运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的更精良更具视听冲击力的4K修复版《开国大典》于2019年10月18日与全国观众见面。随着昔日宏大叙事而展现的恢弘历史画卷:三大战役的胜利、北平和谈、蒋介石退隐溪口、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百万雄师过长江、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蒋介石出逃大陆、开国大典盛况等,再一次唤起当代国人关于民族、国家以及伟人典范形象的集体记忆。重温经典,民族精神代代薪火相传,当观众接受电影或视觉的权威表达时意味着将接受个体与历史或世界的关系,这正是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重大意义之所在。(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

注释:①王加丰:《从西方宏大叙事变迁看当代宏大叙事走向》,《世界历史》,2013(1)。

②④张笑天:《〈开国大典〉赘语》,《电影艺术》,1990(1)。

③[加]戈德罗、[法]若斯特著,刘云舟译:《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版,第29页。

⑤[法]雅克·朗西埃著,蓝  江译:《历史的形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73页。

⑥吕 灿:《李前宽:拍主旋律电影是一种荣誉》,《电影》,2011(6)。

猜你喜欢

开国大典
“América Latina es un mundomaravilloso y variopinto”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开国大典(组诗)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难忘庆祝开国大典隆重演出
1949,开国大典阅兵
保卫开国大典
一干六枝 树起领袖风采——精读引领课《开国大典》
我在北京参加开国大典
对《他驾机飞过开国大典的上空》一文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