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访谈节目主持人如何创建和调节话语场
2019-06-15游现洪
游现洪
摘要:访谈节目是最早运用即兴语言的电视节目。访谈节目的核心是主持人与嘉宾、观众的互动交流,所以话语场的创建与调控就是谈话节目流程的关键所在。中西方文化差异“话语场”的构建也存在异同,文章将从不同类型节目、不同类型主持人,分析中西方访谈节目主持人创建和调节“话语场”,及不同类型节目和不同类型主持人在话语场应用方面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访谈节目 主持人 话语场
20世纪90年代初,电视访谈节目登陆中国,《东方直播室》《实话实话》为中国访谈节目的成型奠定了基础。发展至今,节目数量已经不胜枚举。电视访谈节目的定义是,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①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
人们有着与生俱来的窥探欲,而这种节目类型正是将日常生活中相对私人的观点或者话题搬上大庭广众。而是否能满足观众,怎样去满足观众,就看主持人的功力了。
访谈主持人和他们的话语场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灵魂和主导者,访谈节目也不例外。创建“话语场”的要素包括一期节目中的话题、主持人、嘉宾、观众等主体内容和谈话环境、电视技巧、镜头运动等背景内容和技术支持。②
现阶段訪谈类电视节目制播方式已经接近于舞台表演形式,他们在话语场的构建方面具有相通性。例如,主持人和嘉宾还有现场观众是演播室的主体,而且他们在各自的“场”中合理地构建场内主体之间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话语场构建之后,主持人、嘉宾、观众和谈话内容的关系基本确立,但是这时需要主持人对话语场进行调控来使得节目达到预期的效果。像舞台剧一样,主持人或者嘉宾需要在现场发挥其语言调控能力来打破形式化的访谈节目样式,从而营造出立体、精彩的访谈节目效果。
中西方访谈节目形态和话语场形成条件的不同
首先不同的话题决定着不同的话语场,西方谈话节目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沉淀,加上西方相对开放的文化氛围,其话题的选择可谓海纳百川。西方谈话节目在创建话语场上更为灵活,主持人可以从各种领域对嘉宾进行发问,大至时事政治、国际态势、种族冲突,小至家庭暴力、两性关系、性变态、吸毒等,无不被囊括于其中。而国内的谈话节目大多以嘉宾的人生经历或者当期特定的话题为出发点。
不同的话题决定了不同的话语场,即决定了节目的风格和氛围。可以明显看出的是,西方节目大多是很欢乐的氛围,观众在体会嘉宾的人生经历获得感悟的同时,被节目欢乐的气场所带动,基本上是一片欢声笑语。而国内明星参与的谈话节目,大多以励志、学习、煽情为基本元素,让观众知道那些光鲜亮丽的嘉宾在台下是多么的不易。经常会出现眼泪伴随钢琴曲的场景,让观众收获的更多是感动和教育意义。
西方主持人“话语场”的创建和国内有何不同
笔者选取《艾伦秀》和《鲁豫有约》进行比较,嘉宾是同一个人——成龙。作为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演员,成龙拥有全世界范围庞大的影迷群。在西方,成龙已经脱离一个演员、艺人的范畴,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个符号,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其作品本身,而且成龙拍戏不用替身,为了拍摄效果不带保护措施,“经典一跃”很多观众都很熟悉,全世界的影迷都知道成龙的不易。2012年8月24日 《纽约时报》评选出史上20位最伟大动作巨星,成龙位居第一位。美国的《艾伦秀》、中国的《鲁豫有约》是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电视访谈节目。现在来看看同一个嘉宾,在不同的节目中会产生怎样的气场。
《鲁豫有约》在成龙的引出上做了大量的铺垫,是一个鲁豫早期采访成龙的VCR,然后切换到主持人镜头,鲁豫引出了当期话题的核心内容:成龙从影坛巨星到慈善家。节目的开头,已经决定了当期节目的话语场和节目氛围必定围绕着“励志”开展。反观《艾伦秀》,节目开始主持人直接引出成龙,寒暄坐好之后,直接上手摸了摸成龙的马甲,第一句话竟然是“你看起来气色不错,我喜欢这款料子,很柔软”,而后两人就衣服问题展开了讨论,成龙甚至向艾伦展示了他自己设计的袜子。在此期间,成龙手舞足蹈,站起坐下,现场一片笑声。节目开始,就表明了这俩人今天会像说相声一样来完成节目。
国内谈话节目的话语场,大多以稳重为主,跳跃性较弱,节目往往直奔主题,基本没废话。让观众接受感动,获得教育,节目话语场也是一种笑中带泪的氛围。而西方的谈话节目则自由很多,没有话题的约束,完全靠自由发挥,看完一期观众会觉得他们根本用不着备稿和台本一类的东西。
中西方主持人如何调控话语场,有何异同
中西方的电视访谈节目由于受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其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有所不同。西方的传播环境相对自由开放,无论主持人还是嘉宾,都敢于在节目中秀出自己的经历、观点,用不同方式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再加上观众热情高涨,现场氛围就会变得活跃、轻松。西方主持人对主持人的品牌效益也十分看重,认为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标牌。③而中国历史文化相对含蓄内敛,孕育了沉静的民族性格。在节目主持采访过程中相对委婉,不会太多的针锋相对。可以看到,西方的大多谈话类节目的名称都是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而中国有些节目类似《鲁豫有约》《小崔说事》《郭的秀》《杨澜访谈录》等也纷纷效仿,但是中国的主持人往往会随着嘉宾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风格。
还以上述节目作比对。节目的开始,主持人在创建话语场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节目的基调和风格。但值得注意的是,成龙本人是一个很健谈、很有控制欲的人,不论什么节目,成龙总是能在某些时刻驾驭全场,主持人有时候会插不进去话,造成冷场。而这时,主持人要将话语权夺回。因为一个节目的核心必须是主持人,节目才会朝预期方向发展。话语权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政治、经济、科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等各种话语形式,根据自己的意图与模式给予改造,通过转换、移植、膨化、过滤等方式对这些话语进行再组织。④所以不同的政治、经济、科学、宗教背景下,话语权的运用和拿捏是有区别的。
在《鲁豫有约》中,成龙一开始就以当期的话题展开了论述,长达三分多钟,期间主持人并没有话语权。之后有一段VCR插入,这段VCR将话题从慈善事业转移到了成龙在美国闯荡的艰辛。VCR播放完毕,成龙又开始讲故事,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成龙是专业演员、讲故事的高手,手舞足蹈,站起、走动、坐下,扮演他故事中的各种角色。观众听得津津有味,而鲁豫也随之附和几句,让他的故事继续进行。注意,在成龙走来走去各种动作的时候,鲁豫依旧泰然自若,坐着不动,这就是她的技巧,也是很多国内优秀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技巧。试想,如果鲁豫也站起和他互动的话,那么已经非常兴奋的成龙就会更加肆无忌惮,那时场面就会失控。鲁豫不僅会应付成龙这类健谈的嘉宾,对风格沉稳的嘉宾,她一样有办法来调动起他们的情绪。《“神奇教练”马俊仁》这期节目中,鲁豫从马俊仁对弟子的感情出发,用平常的谈话形式反问了一句“你觉得都是小孩? ”使得马俊仁有感而发,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说出多年堆积在心里的话。舒适轻松的话语场就此创建成功。
而在《艾伦秀》中,节目开始成龙和艾伦就成龙的服装展开了讨论,这期间,成龙是主角无疑。之后,艾伦抛出一个问题,“你在这里打电话查号是不是很困难?”“当然很困难”,成龙回应道,随之,艾伦转身就拿出了一台台式电话,让成龙当场拨打,结果还是没有查到他要找的号码。在成龙打电话的时候,因为成龙打电话查号确实不太在行,所以目光一直盯着艾伦,不断请求艾伦的帮助,而艾伦也会在适当的时刻提醒成龙应该说什么。在艾伦抛出那个问题之后,艾伦转移话题,话语场的操控权又回到了艾伦手里,而成龙打电话时的滑稽表现也逗乐了观众。节目当然会一直是欢乐幽默的气场,但是掌控者一定是艾伦。
西方主持人会把节目做成自己的秀场,让观众了解嘉宾的同时毫无保留地展示个人的魅力。而中国主持人更善于发掘嘉宾身上的东西,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同时让观众获得教育。
主持人对话语场的创建与调控决定了节目的风格、形式、走向,也决定了节目的质量,访谈节目的质量衡量标准就是观众从嘉宾身上获取到的信息量。嘉宾是跟随主持人的思维走的,所以如何让节目达到预期效果,学问就在于主持人对于话语场的控制功力。而不同节目形式的主持人,同一主持人主持不同风格的节目,国内外的主持人对于话语场的理解、创建与调控都是不尽相同的,但都是为了贴合节目风格,最大限度地发掘嘉宾潜能,满足观众。无形的话语场的不同运用,就成了各主持人把控节目效果的重要武器。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注释:徐 雷:《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历史格局和流变脉络》,《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史富春:《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在谈话场中的“间离效果”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郭雁云:《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对比研究》,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蔡 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