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研究及中医辨证论治和护理探讨

2019-06-15罗秀琴王超任益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视神经阴虚气虚

罗秀琴 王超 任益

体质是禀赋于先天,受后天影响的一个相对稳定、并有固有特征的一种重要生命现象[1]。 对于体质研究利于在整体掌握个体的身体特点,能够研究其疾病发生以及发展的规律,指导其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2]。视神经萎缩是由青光眼、视网膜视神经疾病、颅内疾病等各种因素下引起视神经纤维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疾病[3]。临床表现为视力降低、视野狭小、视盘苍白或变淡或蜡黄,严重者甚至失明[4]。属于祖国医学“青盲”范畴,现代医学以病因治疗、保护视功能为主,有很大局限性,中医治疗能够使用中医整体观念、施以辨证论治,将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发扬中医三因治宜特点[5]。本次研究以观察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体质特征与其视神经萎缩疾病的关系,为其辨证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及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绵阳市中医医院被确诊为视神经萎缩的患者90例,其中,男35例,女55例,43.83±16.31岁,病程4.06±4.39年。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6]采用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青盲诊断的病例纳入[6]。西医诊断标准[7]采用符合《眼科学》视神经萎缩诊断的病例纳入[7]。

1.3 中医体质分型参照标准[1]

①平和型体质、②气虚型体质、③淤血型体质、 ④气郁型体质、⑤痰湿型体质、⑥湿热型体质、⑦阳虚型体质、⑧阴虚型体质、⑨特禀型体质。0~100 分,分数越高,体质倾向越明显。

1.4 观察指标

①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②分析各种体质发生视神经萎缩的风险。③根据体质分型指导中医辨证论治。④根据体质指导中医护理措施。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体质分型

表1 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体质分型

由表1可见,90例视神经萎缩患者体质分型中以气虚(29例,32.22%),气郁(23例,25.56%),阴虚(17例,18.89%)为主,累计频率达76.67%。

2.2 体质分型与中医辨证论治

29例气虚患者体质特征为视力渐降,久病失明,精神不振、面色无华,食欲不佳,唇甲色淡,易疲劳,懒言少语,或伴健忘、失眠、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等症状。其病机为气虚推动无力、不能升举,目系失养。治以补气升阳,培补中气。方用补中益气汤或者参苓白术散等,用药黄芪、白术、当归、升麻、柴胡、人参、甘草、陈皮等。

23例气郁患者体质特征为有的脾气急躁易怒,或者有的喜叹息、郁郁寡欢,时有头晕头痛、或偶有胸胁满闷、喉间异物感。其病机为气郁则气机不畅,脉络瘀阻,精血不能上达,目系失养。应治以疏肝理气。方用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白芍,当归,炒白术,茯苓,炒枳壳,青皮,丹参,川芎,菟丝子,枸杞,石菖蒲等。

17例阴虚体质患者体质特征为体型偏瘦、手足心发热、伴有潮热、盗汗,或伴有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其病机为肝肾阴虚,神水阻滞,目系失养。治以滋阴明目、补肾养血。方用明目地黄汤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柴胡,当归,五味子,枸杞,丹参,川芎,石菖蒲等。

2.3 体质分型与护理

视神经萎缩患者常规护理方案指导患者起居有节,注意用眼休息;指导患者按摩眼部周围穴位:睛明、攒竹、四白、承泣、太阳、鱼腰、丝竹空等;患者视功能差,外出有人陪同、防止跌倒、碰伤等。结合中医外治如:复方樟柳碱取太阳穴穴位注射;耳穴贴压、针灸、穴位按摩等。

结合研究结论视神经萎缩患者多为气虚、气郁、阴虚体质。①气虚患者予以按摩足三里、三阴交、合谷、肝俞、肾俞等穴;耳穴取肝、肾、眼、神门等穴;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大枣等补气食物。②气郁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关心、体贴并安慰患者,指导患者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建议患者多户外活动、人际交流,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佛手、橙子、柑皮、荞麦、茴香菜、香橼、火腿等行气食物。③阴虚患者应进行动静结合、保持稳定心态、及时转移不良情绪,宜食清补类食物,宜食甘凉滋润、生津养阴的食物,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等清淡食物,少食葱、姜、蒜、椒等辛味。

3 讨论

青盲病因病机为玄府闭阻,分为虚、实、虚实夹杂,辨证分为①肝肾亏虚,或先天不足,精虚血少,目系失养;②情志抑郁、肝气不舒、目窍阻塞,目失所养,神光不发;③头眼外伤或占位压迫,脉络瘀阻,神光俱散。目前中医眼科研究[8-9]初步形成肝郁气滞、脾虚湿泛、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及肝经风热等六个证型。

中医体质学说源远流长,多种分类,体质九分法附有不同体质的详细特点描述和具体诊断依据,是一种较合理、全面的体质分类方法,目前影响较大、应用广泛。体质研究有助于整体把握、利于分析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对诊断、治疗、预防、康复甚至护理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体质是有相对稳定性,又是动态,有一定的可变性,也就是说体质是可变可调的,我们希望通过对视神经萎缩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分析视神经萎缩患者临床症状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根据不同体质进行中医中药、饮食起居、精神调理等综合干预,建立对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中医辨证及护理体系[9]。

猜你喜欢

视神经阴虚气虚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四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唐由之视神经萎缩诊治经验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