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临床疗效分析
2019-06-15陈耀平
陈耀平
目前我国耳鸣患者约为1.2亿[1]。颈源性耳鸣作为其中的主要构成,其主要由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椎小关节紊乱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的刺激、压迫作用引发[2-3]。其中,针刺治疗属于颈源性耳鸣治疗中的常用方法,即通过穴位刺激,缓解患者神经、椎动脉所受到的压迫及刺激作用[4]。整脊手法也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技术,其可通过局部按揉、手法复位,为颈椎移位、脱位等病变的治疗提供支持。为判断针刺结合整脊手法在颈源性耳鸣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84例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84例颈源性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符合颈源性耳鸣诊断标准;(2)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由非颈椎病造成的耳鸣;(2)依从性差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异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结合组(43例)。对照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49.5±7.9)岁。对照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49.6±7.8)岁。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取穴:颈部夹脊、听会、耳门等。对照组19例患者伴虚证,配穴选择三阴交、足三里;另外22例颈源性耳鸣患者的配穴选择合谷、风池及太冲。给予颈源性耳鸣患者针刺治疗时,按照主穴、配穴搭配原则,选择2~3个穴位进行针刺。每穴留针15min。针刺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持续治疗4周。
结合组实施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1)针刺治疗,与对照组一致。(2)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患者取正坐位,保持颈肩部放松状态。持续按揉颈源性耳鸣患者颈部、肩部以及耳后肌群,以确保患者病灶区域肌肉处于完全松弛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依据颈源性耳鸣患者的病灶位置,选择恰当的整脊手法。其中,本组15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均采用仰卧牵拉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致耳鸣患者取仰卧位,头部适当抬高。嘱耳鸣患者放松颈部肌肉。单手托起患者下颌,另一手固定患者的寰枕关节(固定点为风池穴),沿水平方向,尽力向后牵引。辅助颈源性耳鸣患者将头部转向患侧(达到关节最大活动度),突然为患者施加向后方向的水平拉力。成功复位寰枢关节的标志:施加拉力的同时,听到患者颈部出现“咔”声。
另外28例颈3~6棘突偏移患者,均采用坐位旋转扳法进行治疗。其中,C4棘突左偏移患者的整脊手法治疗流程为:嘱颈源性耳鸣患者保持低头状态,放松颈肩肌肉。于后方按压颈部,使其维持于前屈状态,一手按压患者的偏移棘突外侧,另一手置于颈源性耳鸣患者下颌使其头部向左斜上方偏移,直至接近颈部活动度水平不再移动,置于患者下颌处单手突然向左上方上提,另以手向右侧适度推压。听到“咔”声后,提示复位成功。每次给予患者整脊手法治疗后,以放松手法持续给予患者放松颈部肌肉。按照每日1次的频率进行治疗。疗程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分析患者的疗效:无效:听力、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有效:症状有所好转;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统计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包含听力、眩晕2种;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估颈源性耳鸣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率82.93%,低于结合组(P<0.05)。
表1 疗效 [n/%]
2.2 症状改善时间
对照组听力改善时间(9.42±2.77)d、眩晕改善时间(8.65±2.57)d,均长于结合组(P<0.05)。
表2 症状改善时间
2.3 生活质量变化
治疗前,颈源性耳鸣患者组间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治疗4周后,对照组生活质量(63.69±11.30)分,低于结合组(P<0.05)。
表3 生活质量变化 [分,
3 讨论
随着颈源性耳鸣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这种耳鸣的管理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造成颈源性耳鸣的主要原因。当颈部因退行性改变、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等因素影响,而造成颈椎椎体移位、合并增生后,局部病变对患者椎动脉的持续性压迫、刺激作用,可干扰患者蜗管内部的正常淋巴回流,进而影响蜗管、前庭阶外听觉功能(柯替氏器)受到影响,最终诱发颈源性耳鸣[5]。
从近年来颈椎病的流行病学来看,随着颈椎病发病率及年轻化趋势的不断凸显,受到颈源性耳鸣困扰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6]。这一变化对颈源性耳鸣的治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医理论认为,耳鸣属“聊啾”范畴。颈源性耳鸣的病机为:实邪上扰,肾精损耗,气血不足,造成髄海(脑)空虚。此外,加之脾虚带来的运化失常影响,造成湿蕴化痰,最终导致上蒙清窍[4]。根据上述病机,中医主张采用健脾和胃、化痰降浊、补肝益肾原则进行治疗[7]。
针刺治疗作为一种经典中医技术,其目前已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广。该技术主要通过穴位的刺激作用,发挥穴位功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将其用于颈源性耳鸣,可经耳门、颈部夹脊等穴位,刺激颈肩部经络,恢复脾胃功能,清浊化痰[8-9]。
整脊手法可根据颈源性耳鸣患者的脊椎移位状况,以适宜的手法,促进患者脊椎复位。如针对寰关节半脱位者采用仰卧牵拉旋转复位手法、针对颈3~6棘突偏移者实施坐位旋转扳法实施整脊治疗等。经整脊手法干预后,颈源性耳鸣患者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迷路动脉等受到的刺激、压迫作用明显改善[10-12]。
颈源性耳鸣治疗中,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的应用优势体现为:(1)快速显效。单纯给予颈源性耳鸣患者针刺治疗,刺激耳鸣患者夹脊穴、耳门穴及三阴交穴等产生的作用虽然可改善颈椎病带来的一系列症状,但其见效耗时相对较长。而将针刺治疗与整脊手法联合应用后,整脊手法可通过复位移位脊椎的形式,减轻病灶处动脉及神经的受压状况,恢复病灶的正常血液循环,消除蜗管、前庭受到的不良影响。这种治疗手法的引入可为针刺治疗作用的发挥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颈源性耳鸣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相对较短。本研究证实:结合组听力改善时间(6.92±2.13)d、眩晕改善时间(5.39±2.04)d,均短于对照组(P<0.05)。(2)效果显著。与单纯针刺治疗相比,针刺与整脊手法联用,可形成显著的协同干预作用,有效减轻颈源性耳鸣患者的痛苦体验。本研究证实:4周治疗结束时,结合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P<0.05)。(3)可改善生活质量。颈源性耳鸣治疗中,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可改善颈源性耳鸣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为:这一联合治疗模式可恢复患者蜗管及前庭阶外的正常淋巴回流,抑制柯替氏器神经冲动经蜗神经向听觉中枢的传导。随着患者听觉相关症状及颈椎病相关症状的消失,其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及社交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
综上所述:宜于颈源性耳鸣的治疗中,推行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促进其恢复正常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