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音乐素质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019-06-14董岩冰
董岩冰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在各种素质的培养中,音乐素质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创造能力等素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音乐素质课的关注度呈现下降趋势,在此环境下高校应该对音乐素质课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来适应时代以及学生的特点。
关键词: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 音乐素质课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10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教育方面重视程度的逐渐提升,高校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而音乐素质作为素质培养中的重要部分被推向了教育前端。在这样的局势下,高校开设了音乐素质课,为的是能够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高校必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严谨选择,选出既符合时代审美又可以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除此之外,高校也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将其它科目的教学方法直接运用其中。
一、高校开设音乐素质课的重要意义
高校开设音乐素质课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举措,这项举措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是丰富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事物,它不仅可以成为情感传递的通道,而且也可以成为互动交流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能只是将音乐作为生活的附属物来对待,而是应该认识到音乐对我们思维、价值观等形成的影响[1]。高校开设音乐素质课,可以让学生与音乐有近距離的接触,学生所学到的不仅是音乐的表现形式,而且还包括音乐背后的内容,比如音乐背景、音乐发展历程等。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和对音乐内容进行鉴赏来提升自身的音乐感悟能力,进而对学生的其它方面造成影响,比如感悟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其它学科时保持平和的心态,从而有效规避“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二)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音乐的作用得到了众多教育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音乐具有很强的培养功能,不仅可以用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想象力、创新力等素质,从这个方面讲,音乐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不仅如此,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品德修养,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等音乐曲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希望的田野上》《信天游》等可以激起学生的思乡之情,进而转化为建设家乡、保护家乡的动力。音乐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必须得到良好地运用,如果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不仅应该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应该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高校通过开设音乐素质课可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首先,高校可以通过音乐素质课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抗战年代的音乐作品更能凸显出此类作用;其次,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进而激发“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这与目前国家号召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保持一致;最后,音乐能够融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进而让学生学会保持平静,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
二、高校音乐素质课的教学内容研究
高校应该对音乐素质课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既要保证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欣赏需求,又要保证其涉及范围足够开阔并且保持一定的深度。
(一)教学内容中要加入音乐欣赏类课程
音乐欣赏是音乐素质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因为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学生内心与音乐对碰的过程,学生可以从这个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寻求情感的归宿以及获得生命的感悟。所以在音乐素质课中虽然要加入与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将学习知识、掌握音乐作为教学的主基调[3]。即使一个人不懂音乐,但是当他听到某种契合内心经历或情感的音乐节奏时,他将会坠入其中并且在音乐旋律里尽情释放自己、表达自己,这就是音乐的力量。音乐欣赏类课程可以与其它课程进行联合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教师要为音乐欣赏设定时间和方向,比如音乐欣赏应该穿插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中间,并且欣赏段落符合本节课堂的整体格调,这样可以避免音乐欣赏成为“徒有虚名”的课堂内容。
(二)教学内容中要融入民族、民间音乐
民族音乐与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将这些音乐作为提升学生音乐素质的重点内容。首先,民族、民间音乐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其种类极其丰富,并且特色鲜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欣赏这类音乐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容,进而来感受不同民族在音乐方面的创造能力。其次,这些音乐的形成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其对学生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多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局势下,高校更应该通过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以及文化自信。最后,我国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音乐都会对应着不同的乐器,比如蒙古族的马头琴、维吾尔族的木卡姆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来对不同乐器进行了解,进而对学习乐器产生兴趣。
(三)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中
高校开设音乐素质课的目的并不是如同音乐学院一般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音乐人士,那么高校就必须对其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行控制,从而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一般的高校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较低,或者只能进行简单的识谱,如果在教学中引入较为深入的乐理内容,那就会给学生带来较高的难度,进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程。其次,音乐素质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有的音乐内容比较深奥或者与学生生活脱离,那教师就应基于学生需求来更换音乐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贯彻学习。最后,高校应该将音乐理论进行分解,进而选择适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然后高校应该合理安排音乐理论的学习周期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高校音乐素质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音乐素质课中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别于其它学科,尤其教师不能以“应试”的心态来展开教学,这样会使这门课程失去开设的意义。
(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加音乐感受渠道
在音乐素质课中,音乐欣赏的渠道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而逐渐增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比如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技术来播放某段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将视觉与听觉进行融合来感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取音乐作品中的精彩段落,这样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4]。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多媒体技术的掌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注重这一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中融入“讨论式”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方法比较适合音乐素质课的教学过程,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融入课堂。“讨论”过程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音乐作品的欣赏都可以通过“讨论”来提升教学效果,比如有的音乐作品在不同学生的耳中会有着不同的感受,但是学生可以通过此种教学方法来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作品。
(三)教师要注重学生与音乐的“实质接触”
如果音乐素质课中只是教授音乐理论知识和欣赏音乐作品,长此以往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加入乐器练习和一些音乐活动来进行改变。这样不仅可以活躍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与音乐有更近距离的接触,比如学生在使用某种乐器演奏音乐作品时,可以从演奏的节奏、速度中感受音乐情感的变化,进而获得更加深入的音乐体验。
参考文献:
[1]颜悦.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架构论[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2]张雨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政策演变与课程改革[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3]庞云鸽.南京地区校外音乐培训机构的调查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12):213-216.
[4]马力.兰州市中职学校音乐课现状调查[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5]陈智慧.高校音乐学专业技能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7,(01):101-104.
[6]傅征.浅谈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161-162.
[7]金怡.大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5,(07):120.
[8]陈庆芳.浅议高校音乐公共课教学内容之改革[J].北方音乐,2014,(10):203.
[9]徐震宇,肖雯庭.浅谈高校音乐公共课中渗透影视音乐教学的意义[J].黄河之声,2018,(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