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凝血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2019-06-14谢芳斐应梦佳游殷媛刘兰李常玉
谢芳斐,应梦佳,游殷媛,刘兰,李常玉
急性脑梗死是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主要发病机制为脑部供血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腔狭窄或堵塞,主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头痛、猝然昏倒、耳鸣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脑疝,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其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因此及时有效干预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其存在一定用药风险。脑心通胶囊为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等功效。既往研究表明,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2]。目前,有关阿司匹林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报道较多,但二者单独使用孰优孰劣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比较脑心通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均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3]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6.7±2.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26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6.2±0.5)h。研究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6.5±2.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26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6.5±0.6)h。两组患者性别(χ2=0.512)、年龄(t=0.405)、发病至就诊时间(t=2.9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43岁且<72岁;(2)临床资料完整;(3)治疗依从性良好,患者无意识障碍。排除标准:(1)有脑出血、胃肠道溃疡病史者;(2)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者;(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4)合并癌症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脂、降压、降血糖、改善微循环等。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初始剂量300 mg/次,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减少药物剂量至200mg/次,1次/d。研究组患者给予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001)治疗,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90%,无残疾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NIHSS评分降低50%~90%,残疾程度<3级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出现加重,NIHSS评分降低<50%为无效[4]。
1.4.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采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42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5]。
1.4.3 日常活动能力 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活动能力,总分100分,评分越低提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越差[6]。
1.4.4 认知功能 采用老年快速认知筛查量表(QCST-E)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该量表包括时间定向、延迟记忆、即刻记忆、动作指令、简单计算、言语流畅性6个维度,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7]。
1.4.5 凝血功能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主要包括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及D-二聚体。采用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FI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PL2100血流变分析仪(北京普朗有限公司生产)检测PV。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15,P<0.05,见表1)。
2.2 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QCST-E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时间定向、延迟记忆、即刻记忆、动作指令、简单计算、言语流畅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时间定向、延迟记忆、即刻记忆、动作指令、简单计算、言语流畅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凝血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FIB、PV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IB、PV及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 and Barthel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 and Barthel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16.49±2.49 9.43±1.36 43.16±3.74 59.48±9.12研究组 60 16.49±2.46 6.51±0.68 43.19±3.71 83.15±7.68 t值 0.000 14.875 0.044 15.378 P 值 1.000 <0.01 0.965 <0.0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CST-E结果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CST-E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CST-E结果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CST-E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组别 例数 时间定向 延迟记忆 即刻记忆 动作指令 简单计算 言语流畅性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5.16±0.87 7.65±0.93 2.21±0.71 2.26±0.76 2.81±0.81 3.06±0.96 2.83±0.48 3.29±0.59 3.36±0.79 4.03±0.94 4.95±1.59 6.08±1.34研究组 60 5.13±0.84 9.26±1.75 2.17±0.67 3.05±0.96 2.84±0.79 4.25±1.27 2.79±0.46 5.94±1.35 3.31±0.76 5.49±1.42 4.98±1.64 8.95±1.79 t值 0.192 6.293 0.312 4.998 0.205 8.490 0.466 13.934 0.353 6.641 0.102 9.942 P 值 0.848 <0.01 0.752 <0.01 0.838 <0.01 0.642 <0.01 0.725 <0.01 0.919 <0.01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FIB=纤维蛋白原,PV=血浆黏度
组别 例数 FIB(mg/L) PV(mPa·s) D-二聚体(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0.81±0.17 0.68±0.05 59.32±4.71 47.29±2.55 0.93±0.21 0.71±0.13研究组 60 0.83±0.15 0.41±0.03 59.29±4.80 33.58±2.81 0.91±0.24 0.47±0.09 t值 0.683 35.867 0.035 27.987 0.486 11.757 P值 0.496 <0.01 0.973 <0.01 0.628 <0.0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障碍,主要由脑部供血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腔狭窄、血流变慢、血液成分发生改变、血液黏度增加,进而阻塞脑血管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及脑血管病诊治水平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死率有大幅降低,但存活患者仍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8-9]。因此,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后遗症发生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0]。目前,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原则为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血小板活化[11]、恢复脑部血供及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等[12]。
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基础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如下:阿司匹林与环氧酶活性部分丝氨酸残基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而使环氧酶失去活性,进而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促使血小板聚集的血栓素A2生成,进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此外,其还能抗炎、抑制生长因子与氧化自由基生成,进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3-15]。但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脑出血发生风险。近年来,中药复方制剂逐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并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理论认为,脑梗死、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中风”范畴,多急性发作,主要辨证分型为风证、火证和痰证。脑心通胶囊为纯中药制剂,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主益气活血之功效;地龙、全蝎、水蛭具有通经活络功效,共为臣药;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制)、没药(制)具有调气化瘀之功效,共为佐药;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瘀、通络活血等功效[1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与阿司匹林相比,脑心通胶囊能更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时间定向、延迟记忆、即刻记忆、动作指令、简单计算、言语流畅性评分高于对照组,FIB、PV及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与阿司匹林相比,脑心通胶囊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凝血功能,与葛晓航等[17]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与阿司匹林相比,脑心通胶囊能更有效地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日常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及凝血功能。因此,脑心通胶囊可能成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新选择,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未观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故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