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报告*

2019-06-13陈天顺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身心状态课业课业负担

陈天顺

一、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

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一直都是热点,从早期的作业多不多,课业负担重不重的问题到对课业负担现状的调查分析,再到现在的课业负担解决策略以及多视角看待小学生课业负担。笔者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调查,从人口统计学上来讨论差异,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分析验证小学生当下的课业负担。

研究目的。讨论小学生课业负担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年级、性别、生源地)上的差异和在课业数量、课业时间、个体感受、身心状态四个维度的一般发展特征,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小学生当下的课业负担状况,还可以为解决课业问题提供对策和参考,为教学和教育思想融合、教学现状和教学预测提供解释。

研究意义。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

小学是学习的起步阶段,但小学生对课业负担的承受程度往往与其所处的教育背景并不完全匹配。对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对于家长来说,可以更加了解子女的课业负担,促进家长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发挥亲子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河南省的城市、城镇、乡村选取28所小学,以学校为单位,以集体实测的方式进行。其中男生1255名,女生1183名;三年级468人,四年级617人,五年级707人,六年级646人;城市830人、城镇1064人、乡村543人。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2438份,回收率81.3%。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自编《河南省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问卷》,共14道题,全部为封闭式问题,没有反向计分,设计分为课业数量、课业时间、个体感受、身心状态四个维度。采用以学校为单位集体施测方式,由研究者亲自担任主试,随机抽取被试发放调查问卷,测试前先由研究者统一宣读指导语和问卷要求,测试时间约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匿名作答,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主要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生课业负担四个维度基本状况

表1 小学生课业负担基本状况

对小学生课业负担问卷结果进行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小学生的平均分从高往低依次是课业时间9.02、课业数量7.44、个体感受6.92、身心状态3.56。

表2 课业数量维度统计

表3 课业数量维度统计

由表2、3可知,小学生每周音乐课和美术课的情况,每周两门课都会上的占大部分,比例为59.5%,而没有此类课程的比例为8.3%;每周体育课有1-2节的比例最大,0节比例为5.7%,需要脑力的课业负担不太多。对“教辅资料”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适中,可以做完,作业余量不是太多;而对于“参加双休日补课”,答案为“否”的比例是74.8%。

表4 课业时间维度统计

表5 课业时间维度统计

由表4、5可知,大部分小学生起床时间都在6:30,到校时间在7:30,中间洗漱、吃饭、上学,而小学生上课时间基本是8:00左右,符合作息规律。每天的离校时间在16:40—17:00的占65.1%,18:00以后离校的占7.6%,大部分小学生都能随着放学而离校;而每天的作业时间小于等于1小时的占72.6%,说明作业量不是很重,都能很快完成;晚上睡觉的时间在21:00的占58.8%。这可能与作业负担小、没有学业压力以及近几年的“减负”有关。

表6 个体感受维度统计

从表6可以看出,每周考试或测验的次数在一次的比例为51.7%,三次以上的比例为9.5%;作业难度在“能完成,但要努力”水平的占40.2%,“太难完不成”的占5.2%,说明作业难度不高,个体学业压力不大;在“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上,“很好”的占57.1%,“较差”的占2.0%,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符合小学生的个体感受。

表7 身心状态维度统计

从表7可以看出,“对部分课感兴趣”的人占41.6%,“很感兴趣”的占39.3%,“没有兴趣”的比例很少,只占到2.5%,说明小学生的课程不是很枯燥;“在课堂上的表现”“被讲课吸引”“偶尔想其他事情”分别占42.9%、42.6%,“不想听课”占3.0%,说明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在听课,并没有因为身心状态不佳而注意力分散。

(二)小学生课业负担四个维度在每个因子上的分析

以小学生课业负担及其诸因子的得分作为分析变量,在年级、生源地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依次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性别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依次做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见表8。

1.小学生课业负担四个维度在性别上做差异分析。

表8 课业数量、课业时间、个体感受、身心状态在性别差异上分析(T值)

由表8可以看出,个体感受总分、身心状态总分的性别差异显著(P分别为0.01、0.00小于0.05)。具体表现为,男生(M=6.84,SD=1.3)的个体感受总分低于女生(M=7.00,SD=1.7)的个体感受总分;男生(M=3.66,SD=1.3)的身心状态高于女生(M=3.45,SD=1.3)的身心状态总分;不同性别的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课业数量总分、课业时间总分不显著(P>0.05)。

2.小学生课业负担四个维度在年级上做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9 各维度在年级上做描述统计

由表9可以看出,在课业数量维度上高低依次是四、三、五、六年级;在课业时间维度上高低依次是五、四、六、三年级;在个体感受维度上高低依次是六、四、五、三年级;在身心状态维度上高低依次是六、五、四、三年级。

表10 方差齐性检验

由表10可以看出,课业时间、个体感受的各年级组的方差在0.05的显著性水平差异显著,即各年级组方差为不齐性,P分别为0.000,0.000,都小于0.05;课业数量、身心状态在各年级组的方差在0.05显著性水平上结果不显著,即各年级组方差为齐性,P分别为0.830,0.077,都大于0.05。

表11 单因素方差分析

由表11可以看出,课业时间、个体感受P值分别为0.000,0.005都小于0.05,说明以上两个维度在年级上差异显著。

表12 多重比较

表12多重均值比较,其中课业时间维度上三年级与四、五、六年级差异显著;个体感受维度上五年级与六年级差异显著。

3.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生源地差异分析。

表13 小学生课业负担在生源地上单因素差异分析(F值)

N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课业时间个体感受身心状态城市城镇乡村城市城镇乡村城市城镇乡村821 1048 539 820 1053 538 830 1054 533 9.51 8.54 9.22 6.94 6.81 7.08 3.83 3.43 3.38 2.386 2.412 2.894 1.24 1.34 2.229 1.277 1.314 1.352 0.083 0.074 0.125 0.043 0.041 0.096 0.044 0.04 0.059

由表13可以看出,课业数量总分高低依次是乡村、城市、城镇,课业时间总分高低依次是城市、乡村、城镇,个体感受总分高低依次是乡村、城市、城镇,身心状态总分高低依次是城市、城镇、乡村。

表14 方差齐性检验

表14可以看出,课业数量、课业时间各生源地的方差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差异显著,即各生源地方差不齐性,P为0.000,小于0.001;身心状态在各生源地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即各生源地方差不齐性;个体感受在各生源地的方差在0.05显著性水平上结果不显著,即各生源地方差为齐性,P分别0.165,大于0.05。

表15 单因素方差分析

由表15可以看出,课业数量、课业时间、身心状态在生源地上差异显著,P值都为0.000,小于0.001,这说明以上几个维度在0.001水平上生源地差异显著;个体感受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表16 多重比较

根据表16各组均值多重比较,其中课业数量维度上城市与城镇、乡村与城镇差异显著;课业时间维度上城市与城镇、城镇与乡村差异显著;个体感受维度上城镇与乡村差异显著;身心状态维度上城市与城镇、城市与乡村差异显著。

四、讨论

(一)小学生生课业负担的总体特点

小学生课业负担平均分从高往低依次是课业时间9.02、课业数量7.44、个体感受6.92、身心状态3.56。课业时间包括除双休日每天起床时间、到校时间、离校时间、每天上床睡觉时间和每天的作业时间,此得分较高说明小学生花费大部分时间在学习上;课业数量包括每周体育课、美术课和音乐课情况,以及教辅资料的多少、双休日补课等客观因素,得分较高可能相对其他维度比较高有关;个体感受较低可能与每周考试或者测验的次数少、每天能轻松完成作业、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较好有关;身心状态最低可能与对功课感兴趣、课堂大部分时间的表现良好有关。

(二)小学生课业负担性别差异

数据分析表明,个体感受总分、身心状态总分的性别差异显著,不同性别的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课业数量总分、课业时间总分不显著。由于个体感受、身心状态属于内在的感受,这与男女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性格、学校适应、成熟度有关,而课业数量、课业时间属于外在因素,实行统一的标准,不存在个体差异的对待。

(三)小学生课业负担年级差异

课业时间维度上三年级与四、五、六年级差异显著;个体感受维度上五年级与六年级差异显著。这可能与三年级是小学低阶段,课业时间要求比较低,花费的时间较少有关,个体感受在五、六年级差异显著,这可能与六年级面临小升初,有了危机感有关。

(四)小学生课业负担生源地差异

在课业数量维度上城市与城镇、乡村与城镇差异显著;课业时间维度上城市与城镇、城镇与乡村差异显著;个体感受维度上城镇与乡村差异显著;身心状态维度上城市与城镇、城市与乡村差异显著。这与课业数量上三种生源地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关;在课业时间上可能与三地对待学业的态度、家庭社会的支持系统不同有关;在个体感受性上可能与乡村的小学生压力小、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更满意有关;在身心状态上可能与三地的课程安排、课程内容、课堂所做的事情不同有关。

五、结论

一是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平均分从高往低依次是课业时间、课业数量、个体感受、身心状态。

二是个体感受总分、身心状态总分的性别差异显著,不同性别的小学生课业负担在课业数量总分、课业时间总分不显著。

三是课业时间维度上三年级与四、五、六年级差异显著;个体感受维度上五年级与六年级差异显著。

四是课业数量维度上城市与城镇、乡村与城镇差异显著;课业时间维度上城市与城镇、城镇与乡村差异显著;个体感受维度上城镇与乡村差异显著;身心状态维度上城市与城镇、城市与乡村差异显著。

六、不足与展望

(一)本研究的不足

1.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广泛的资料,且能对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但是对所得资料一般较难进行质量分析,因而很难把所得结论直接与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实际行为进行比较。

2.由于地域、人力、物力等条件所限,只在部分地域选取被试,没有对所有适合做被试的对象做调查,会造成统计结果和处理的偏差。

3.只做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报告,没有对其他因素做相关分析。

4.仅参考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报告和教师的有关论文,没有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二)展望

在研究课题前应该先设计好研究程序、方法、对象等。控制好额外变量,采用多角度、多方法对小学生课业负担展开研究,深入研究其不同时期、不同现状、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小学生课业负担。今后的研究可以综合多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研究结果的一致性,以得到对被试生活现状的更为客观真实的数据和研究结果。研究河南省小学生课业负担可以与其他省的小学生课业负担做比较,分析、比较不同地域下两者不同及其原因。选取参考文献时不能只参考学校校报,应该阅读更具权威性的报刊,注重时效性、可读性、严谨性。今后的研究可扩大被试分布和数量,调查不同地区的小学生。可以对数据进行其他复杂的分析,如多因素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事后检验等。

猜你喜欢

身心状态课业课业负担
规范性护理指导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产妇身心状态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研究
延续性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
游乐园
《电气控制与PLC》课业探索与实践
谈器乐演奏者应该具有的身心状态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
——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
杭州市中职德育课“1+X”课业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新课标下中小学英语交互课业设计与优化研究